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是全国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的高发省之一,自1955年建立脊灰疫情报告制度以来,年年都有脊灰不同程度的流行,1987年发病2017例,发病率高达8.29/10万,曾采用各种不同的免疫策略,但始终未能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借鉴美洲区消灭脊灰的经验。从1993年至1996年按全国统一部署,有计划地统一方法、步骤、对象、时间、要求、技术标准和行动规范,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省性十轮强化免疫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以来未再出现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脊灰病例。现把我省在控制和消灭脊灰的过程中采用不同免疫策略的实践结果回顾如下: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焦作市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在人群中的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综合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与免疫预防服务水平。方法于2017年在解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l个乡/办事处作为基本监测点。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肝、甲肝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监测,以及麻疹、风疹、甲肝、乙肝等免疫成功率调查。结果不同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明显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疫苗抗体阳转率不同,不同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存在差异,麻疹、乙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高,甲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4.
计划免疫,就是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形成免疫屏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湘江区计划免疫先进单位,得到省、市卫生防疫站的好评。我校是一所文理工综合大学,现有师生员工及家属一万多人,其中青少年7,343人,学龄前儿童223人。1982年以前,我校因为没有开展计划免疫,1980年,全校340名少年儿童中,  相似文献   

5.
6.
略论计划免疫保偿制在常规免疫中的作用周文奎赵伟程卫民王云超常规免疫也即依据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实施的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和保持常规免疫的有效接种率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关键。自八十年代以来推行的计划免疫保偿制度(下称计免保偿)通过它的经...  相似文献   

7.
8.
为掌握我县母婴白喉免疫水平,以便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巩固发展我县连续十年无白喉的成果,遂于1996年5月对羊角镇219对母婴采用锡克氏试验(“ST”)法作了对白喉免疫状况的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以尚未接受百白破基础免疫的婴儿及其母亲为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在 1998年修订了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 ,列入计划免疫技术规程 ,监测系统从 1999年 1月 1日起运行至今。报表系统理论性强 ,包容量大 ,但难掌握 ,不实用。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析 [1 ] ,乡村不能正确填写报表 ,漏报严重 ,部分地区不能掌握全部目标儿童数 ,少数医生有虚报现象 ,数据管理模式急需转变。上述问题在我处也不同程度存在。近年来 ,乡级接种门诊已全面铺开且逐渐规范 ,但乡镇防疫医生仍不能掌握报表的统计上报 ,情况表明 ,报表系统存在重大缺陷。据乡村的反馈和我们的工作体会 ,报表的缺陷主要有 :1报表两个月统计一次。…  相似文献   

10.
11.
自全球1988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活动以来,各国和地区针对消灭脊灰采用了不同方式的脊灰疫苗(OPV)免疫策略。在消灭脊灰中,正确地掌握和使用各种免疫策略。对加速脊灰的如期消灭,无疑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这些免疫策略在我国的不断引入和使用,广大乡村医生和计划免疫门诊点接种医生急需了解和掌握这些免疫策  相似文献   

12.
常州市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的概念提示计划免疫最为重要的特点是目的性强。为了达到计划免疫相应的目标,不但要有免疫效果理想而又安全的疫苗,还要有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高质量的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铅免疫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评价江苏省吸附精制白破二联制剂疫苗(DT)的全量和半量免疫效果。方法用白喉、破伤风间接血凝方法,进行白喉、破伤风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2006年全省426份健康学生人群白喉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9.01%和98.21%、破伤风全量和半量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0%、99.09%,全量和半量免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江苏省健康学生人群对白喉、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使用吸附白破二联疫苗半量0.25ml注射可以减少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监测内容 包括病例报告处理和基本资料收集两项。病例处理包括病例报告、病例调查、标本收集与运送、实验室检测、随访和诊断、最终诊断等环节;基本资料收集包括计划免疫基本资料、“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资料、高危病例的现场处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及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5μg和10μg两种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及基础免疫失败后加强免疫的效果分析。方法 1997~1999年入学的学生采用5μg×3剂量组,2000年入学的学生采用10μg×3剂量组,按0、1、6程序接种,在学生例行体检时用ELISA检测血清中抗-HBs。结果 10μg剂量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接种5μg剂量组(X~2=261.71,P<0.01)。基础免疫失败后加强免疫的3组学生,其抗体阳转率有明显差异(X~2=9.74,P<0.01)。经Kendail's等级相关分析。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随着免疫接种次数增多,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越低。结论 10μg×3剂量组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比5μg×3剂量组好。加强免疫接种次数与抗体阳转率呈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机体对HBsAg产生免疫耐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针对脊灰高危地区和工作薄弱地区,辽宁省于2002年12月5-6日和2003年1月5~6日在全省局部范围开展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工作。现将实施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宝安区2000-2004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常规免疫接种现状,评价2000-2004年报告接种率情况。方法 按《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的方法进行接种率评价。结果 全区2000-2004年卡介苗(BCG)、脊灰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及乙肝疫苗(HB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均达到85.00%以上,估算接种率为81.38%~158.00%。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的差距(D值评价)显示,5年来基础免疫各种疫苗接种率均存在可疑和不可信情况。比值(R)评价显示,各种疫苗应种人数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始终是广东省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D值和R值可疑和不可信的主要原因是宝安区外来儿童的频繁流动引起的,主动掌握这部分儿童的人数和提高这部分人的接种率是提高全区儿童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县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Polio)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在曾是Polio流行的乡镇,于1998-1999年定点采集0.5-7岁儿童粪便440份,Hep-2c细胞分离病毒;采取不同免疫状况儿童的手指微量血,用微量细胞板法测定中和抗体和疫苗效价回滴。结果:从440份儿童粪便分离PVⅠ型7株,Ⅱ型1株,Ⅲ型2株,经RT-PCR和T特征试验,均为疫苗相关性,PEV7株;强化服苗儿童中和抗体GMRT,Ⅰ-Ⅲ型分别达到386.04、359.72、310.36,与仅完成基础免疫儿童和4岁龄以上儿童中和抗体GMRT相比,经T检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免疫策略的实施,易感儿童均具高免疫屏障,能阻断Polio野病毒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脊灰强化服苗对阜宁县计划免疫工作的影响及其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阜宁县地处苏北,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方案,自1991年以来,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27轮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大面积、高强度、持续多年的强化免疫活动对计划免疫各项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