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15,(11)
目的分析香茅挥发油的成分,制备其β-环糊精包合物并进行鉴定。方法 GC-MS法对香茅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研磨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结果香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39.37%)、柠檬醛(31.08%)、月桂烯(14.01%)。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投料比10∶1,加5倍量水,研磨1 h,该工艺下挥发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香茅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醇醛类,本实验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GC-MS分析海南香茅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南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海南香茅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33个峰,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有香叶醛(25.36%)、橙花醛(19.76%)、香叶醇(12.39%)、乙酸香叶酯(7.83%)、橙花醇(4.06%)和β-月桂烯(3.48%).结论:海南香茅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及其衍生物,与其他产地香茅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香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茅Cymbopogen citratus(DC.)Stapf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Folin-Ciocaltea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有量。通过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时间为5 h,提取率为1.30%。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7种成分,以开链单萜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占76.98%,总多酚含有量为70.72 mg/g(没食子酸当量)。而且,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明显优于其5种主要单体成分(香茅醇、香叶醇、香茅醛、芳樟醇和乙酸香叶酯)。结论香茅叶挥发油主要由开链单萜类化合物组成,并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为白草科茸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之全草.其注射液系新鲜鱼腥草蒸馏液,有效成分为甲基正壬酮、葵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白草科茸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之全草。其注射液系新鲜鱼腥草蒸馏液,有效成分为甲基正壬酮、葵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临床应用广泛。本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9)
目的:研究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其果实、根、叶中分别鉴定出1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3.57%)、1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8.01%)、28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5.33%)化合物。山鸡椒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69.22%)、柠檬烯(8.69%)等,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34.70%)、3,7-二甲基-6-辛烯醛(26.56%)、3,7-二甲基-2辛烯-1-醇(21.81%)等,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柠檬醛(19.05%)、桉叶油素(13.80%)、α-香茅醇(7.37%)、3,7-二甲基-6-辛烯醛(16.74%)等。结论:山鸡椒各部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均有差异,在入药和研究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正> 阿魏始载于《唐本草》,国产阿魏属植物约25种,主产于新疆。主用于虫积、肉积、痞块,心腹冷痛症。我们的实验证实阿魏挥发油水乳剂具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对细胞、血浆、组织内环核苷酸水平的影响,我们测定了阿魏挥发油水乳剂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NC)内,小鼠血浆、脾组织内及豚鼠气管平滑肌内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鬼灯檠鲜品不同溶剂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鬼灯檠鲜品不同溶剂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乙酸乙酯、无水乙醇、乙醚、石油醚分别浸提鬼灯檠,GC-MS法对各提取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鬼灯檠鲜品挥发性成分主要由脂肪酸、香叶醇、香茅醇、香茅醛及一种香叶醇基糖苷等组成,香叶醇是构成其香味的重要物质基础。结论:揭示了鬼灯檠根茎鲜品不同溶剂提取液的化学成分,对进一步研究鬼灯檠、指导其产地加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香蜂花(Melissa officinalis)作为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目前至少发现Melissa officinalis的3个亚种,即地中海M.O.officinalis和M.O.altissima、土耳其产M.O.inodora。仅M.O.officinalis作为药用,但M.O.altissima常被掺假作为药用。M.O.officinalis主要成分为柑醛和(或)香茅醛,而M.O.altissima仅含痕量的柑醛和(或)香茅醛。由于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计二种植物挥发油的抑制细菌与霉菌的活性,并比较了不同菌种用琼脂扩散法和系列稀释法所得的结果。这廿二种挥发油是:1.伞形科茴芹属植物茴香油,2.菊科春黄菊植物春黄菊油,3.伞形科茴芹属植物(艹贡)蒿油,4.松科雪松属植物雪松油,5.藜科硷蓬属植物油,6.禾本科香茅属植物香茅油,7.樟科樟属植物肉桂油,8.石竹科麝香石竹丁子香油,9.伞形科胡荽属植物芫荽油,10.伞形科孜然芹属植物枯茗油,11.伞形科植物莳萝莳萝油,12.桃金娘科按属植物桉树油,13.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  相似文献   

11.
香茅为禾本科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资源,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重视。研究表明,香茅挥发油具有抑菌、抗氧化、止痛、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香茅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研究现状,为香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勇  胡雄飞  赖伟勇 《中成药》2013,35(1):205-20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香茅挥发油中柠檬醛的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同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柠檬醛进行定量测定。SE-54石英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 25μm);以50℃为起始温度程序升温,先以5℃/min升温至80℃,再以3℃/min升温至110℃,最后再以12℃/min升温至230℃,保持4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50∶1。结果柠檬醛的进样质量浓度在0.506 84~10.1368mg/mL(r=0 9999)范围内与内标物环己酮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2%(n=9)。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作为香茅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花枝子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取并鉴定白花枝子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枝子花中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并人工谱图解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衍生物,相对含量高达97.1%.白花枝子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D-苧烯(24.93%),香茅醇(18.71%),反式-柠檬醛(3.90%),顺式-柠檬醛(3.67%),β-石竹烯(2.00%),α-非兰烯(3.42%),β-蒎烯(3.22%),香叶烯(2.07%),顺式-罗勒烯(12.65%),反式-罗勒烯(10.25%),乙酸香茅酯(2.10%),乙酸橙花酯(1.66%)等.结论 该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燥方法对香茅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香茅挥发油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选最佳干燥方式。方法通过晒干、阴干和40℃烘干干燥香茅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成分,亚铁还原能力实验测定香茅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鲜、晒干、阴干和40℃烘干的香茅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25%、1.21%、1.19%和1.17%;不同干燥方法的香茅挥发油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基本相同。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香茅挥发油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影响不大,香茅宜采用40℃恒温烘干。  相似文献   

15.
广西九里香挥发油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广西原产地的广西九里香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九里香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香叶醛(Geranial,19.33%)、橙花醛(Neral,17.26%)、乙酸香叶酯(Geranyl acetate,11.27%)、香茅醛(Citronellal,11.12%)等。结论: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含萜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本实验为广西九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柠檬桉叶中山鸡椒醇的分离与合成元四辉(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州510520)葛发欢(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510240)柠檬桉又叫油桉树,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EucalyptuscitriodoraHook.f.,原产澳大利亚,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均有栽培。药用叶,性温、味辛,中医用作消肿散毒、治疗疮疖等。柠檬桉叶主要含挥发油类,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异胡薄荷醇等,此外,尚含芸香甙、槲皮甙、柠檬酸、柠檬桉醇等成分[1]。我们在对柠檬桉?...  相似文献   

17.
香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又称柠檬茅,系香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非州和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少数地区亦有栽培。其叶含有大量挥发油,作为香料或药用。文献报道香茅内含物具有抗菌、抗疟、抗癌、利尿降压等作用;非洲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和焦虑症;南美洲,如巴西等国,已经开发出清热解毒的保健茶。我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杭州栽培、引种自非洲的香茅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样品及挥发油的提取香茅于1999年1月自西非喀麦隆(Ca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野生与栽培香青兰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果:野生香青兰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和紫苏醛,栽培香青兰(蒙青兰1号I型和蒙青兰1号Ⅱ型)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橙花醛、橙花醇、柑醛和香叶醇。结论:栽培香青兰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比野生香青兰含有更多的不饱和成分,且在成分及含量方面与国内外研究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郑礼胜  潘明佳  江纪武 《中草药》2014,45(24):3665-3666
1871年由Jacobson从马丁香茅Cymbopogon martini(俗名turkischem geraniamol)中首次分离到1个新化合物,并命名为geraniol.其中文名称已有牻牛儿醇、老鹳草醇、香茅醇、香叶醇等.根据马丁香茅的俗名中gerani字根与ol组成gerniol,因此其中文名称用马丁香茅醇是比较得体的,应作为正名,其他为异名或误名(如牻牛儿醇).自geraniol发现至今143年中,从各种植物中发现的与此有关的化合物非常多,现对其进行规范化,为此类化合物的中文命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海南野芫荽全草的挥发油成分。方法以海南野芫荽为原料,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来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野芫荽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100%,其中主要成分为十二烯醛(22.18%)、2,4,5三甲基苯甲醛(14.27%)、1,11-十二二烯(11.15%)、2-十二碳烯酸(8.95%)、十二烷酸(7.78%)、环癸烷(7.32%)、N-棕榈酸(5.15%)等。结论通过对海南野芫荽挥发油成分的分析与鉴定,可看出海南产野芫荽与云南产野芫荽挥发油成分明显不同,所得实验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南野芫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