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后快速广泛复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后肝内肿瘤快速广泛复发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12/2006-03我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26例,术后30-45 d内CT、MRI及AFP复查,并进行随访,分析10个可能影响肿瘤射频后快速复发的变量,包括肝功能Chuk-Pugh分级、肿瘤数目、大小、部位、生长方式、AFP值、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射频治疗系统类型(或电极针类型)以及术前有无实施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结果:874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记录.54例患者初始治疗后获得局部完全坏死,但术后30-45 d首次复查即发生肝内肿瘤快速广泛复发.射频消融后肿瘤广泛快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类型(OR=2.647, P<0.001)、门脉癌栓(OR=1.341,P<0.001)、肿瘤部位(OR=0.197,P=0.006)和射频前有无进行TACE(OR=1.512,P=0.042).结论:位于主要门脉分支处、浸润性生长及术前存在血管侵袭是射频消融后肿瘤快速广泛复发的影响因素,这些类型的肝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前更应实施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阻断载瘤动脉血流提高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采用TACE+RFA治疗,另一组单纯采用RFA治疗,评价两组肿瘤坏死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TACE+RFA组的肿瘤坏死率、12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RFA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R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RFA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RFA组出现包膜下出血2例,均为CT明显强化病例,经内科止血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阻断载瘤动脉血流可明显提高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及CT或B超引导下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3例中晚期肝癌分为两组,18例单纯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5例采用综合治疗(TACE+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及乙酸)。结果综合治疗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分别为86.6%、83.3%,而单纯TACE组分别为55.6%及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2、3、4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分别为96.7%、86.6%、51.3%、33.3%,而单纯治疗组分别为66.7%、444%、167%、0%,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ACE+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及乙酸综合治疗是提高中晚期厚发性肝癌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肝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6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RFA治疗组30例及TACE治疗组35例,术后观察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AFP及肝功能变化、B超和CT检查结果。结果 RFA治疗组,肿块直径5cm者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86.96%(20/23),5cm者为20.59%(7/34),其中10cm的均为不完全消融或部分消融;射频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副反应包括术中疼痛、恶心和术后出现发烧、转氨酶升高等。TACE治疗组:肿块的碘油沉积大部分低于50%,且复发率较高,常见副反应有发热、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结论 RFA、TACE在治疗肝癌上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门静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能手术切除的56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综合治疗,并于同期单纯行TACE治疗的病人6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病人的肝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ATP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R和PR有显著性差异(P〈0.01);1年及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门静脉栓塞化疗及射频消融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AFP转阴率、总有效率及生存率,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病人的首选方法.肝癌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肝动脉(90%~100%),通过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可提高肿瘤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并明显减低全身化疗副的作用,TACE以碘化油混悬化疗药物,可使药物高度集中于肿瘤之内(高出一般周围静脉给药或口服给药的10~100倍)并停留数星期甚至数月之久.此外,碘化油还有栓塞肿瘤微细血管的作用,阻断肝肿瘤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任翰淼 《山东医药》2011,51(46):77-78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将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行TACE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FP、CEA水平和癌灶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AFP、CEA分别为(123±80)、(200±10)μg/L,均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CT癌灶最大径明显小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均〈0.05)。对照组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观察组为1例(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宜采用TACE治疗。  相似文献   

8.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经肝动脉造影(DSA)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再行TACE。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肝功能、AFP进行比较,随访生存时间。结果TACE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AFP下降者127例,恢复正常者61例,无变化28例。1年生存期79.4%、2年51.8%、3年41.3%、4年以上21.2%。结论TACE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陈刚  朱西琪  邱少敏 《山东医药》2008,48(46):88-89
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单用TACE治疗,每隔4周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31.03%(9/29);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20.68%(6/29);B组总有效率为22.58%(7/31),AFP异常率为41.93%(13/3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AF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TACE联合PE1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好且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4月~2008年7月肝细胞癌患者66例,并将其分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19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24例)和射频消融组(23例),并将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3.68%,明显高于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及单纯射频消融组(分别为50.00%和52.17%,P<0.01或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32%、37.50%和30.43%,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8.3个月,高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组与单纯射频消融组(分别为13.6个月、21.7个月,P<0.01或P<0.05).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与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单纯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大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RFA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除1例发生肝脏衰竭,积极治疗抢救无效死亡外,余47例均手术成功。与术前比较,47例术后AFP、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9/47)和61.7%(29/47),中位生存期11.5个月,平均生存期13.8个月。[结论]TACE联合超声造影引导下行RFA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TACE联合RFA治疗组(观察组)和RFA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瘤瘤体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下降超过50%者,观察组(85.7%)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27例(67.5%),对照组生存率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对TACE联合RFA治疗的耐受性较好,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53例行TACE治疗的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至少行2次TACE治疗,两次治疗间隔为30~40 d,以第2次TACE治疗结束时开始随访,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于术后第1、3、6、12、24 m复查肝功能、AFP、凝血功能指标、腹部CT或MRI检查。结果术后1、3、6、12和24 m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100.0%、83.0%、54.7%、41.5%,其中1 a生存率约为60.0%,2 a生存率为45.0%;在TACE术后1 m,患者肝功能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较术前也无统计学差异 [PT为(17.1±2.4) s 对(16.7±2.2) s];在TACE术后24 m,血清ALT较术前下降,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差异[(89.4±21.2)U/L 对(67.9±20.4)U/L,P<0.05];死亡原因主要是基础肝病所致。结论TACE治疗Child C级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临床有一定的疗效,能显著延缓这类患者因肝癌进展所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LE)后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相关介入技术.方法 14例肝癌患者共21个病灶,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分别TACE联合CT引导下(RFA)治疗,治疗术前术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并定期随访21个月.结果 14例患者21个病灶的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TACE治疗的92例PLC患者,在TACE术前后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肝内病灶密度、强化方式、边界及大小变化,探讨CT检查对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 结果 在73例肿块型PLC患者,Ⅰ型碘油沉积22例(30.1%),Ⅱ型40例(54.7%),Ⅲ型8例(10.9%),Ⅳ型3例(4.1%),在19例结节型PLC患者,Ⅰ型碘油沉积14例(73.6%),Ⅱ型4例(21.0%),Ⅲ型1例(5.2%);肿块型PLC患者TACE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9/73),结节型为94.7%(18/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检查能有效评估PLC患者TACE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确切的影像学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核苷类抗病毒治疗伴活动性肝硬化肝癌(HCC)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伴活动性肝硬化HCC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组23例,采用手术切除或TACE术后核苷类抗病毒治疗。其中:①拉米夫定(LAM)组7例,100 mg/d,口服;②恩替卡韦(ETV)组16例,0.5 mg/d,口服;疗程1年以上,两组保肝基础治疗无差异。结果治疗48周和96周时结果提示,接受ETV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基线的平均降幅及应答率均大于LAM治疗者,LAM组和ETV组在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4%与8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和Child-Pugh计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48周和96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8.2%与60.8%,而对照组分别是50.0%与3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ETV抗病毒治疗伴活动性肝硬化HCC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最大限度的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6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结果,根据治疗方法分为TACE+RFA组、TACE组及RFA组,其中19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TACE+RFA组),24例单纯TACE治疗(TACE组),23例单纯RFA治疗(RFA组)。结果 TACE+RFA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3.68%,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50.00%,52.17%,P〈0.01,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32%、37.50%和30.43%,三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ACE+RFA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8.3个月,显著高于TACE组的13.6个月(P〈0.01)和单纯RFA组的21.7个月(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治疗效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坏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途径介入疗法 (下称双介入法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 6 5例 ,对其中 34例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对照组 ) ,31例行 TACE和分次多点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 (双介入法 ,观察组 )。全部病例定期做 CT检查和 AFP测定 ,观察肿瘤客观疗效。结果 对照组及观察组肿瘤客观有效率 (CR+PR)分别为 35 .3%、6 4 .4 % (P<0 .0 5 ) ;AFP下降幅度分别为 5 6 .1%、78.6 % (P<0 .0 5 ) ;2年存活率分别为 5 0 %、6 1.3% (P<0 .0 5 )。结论 双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 ,优于单纯应用 TA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自发破裂出血患者在治疗对策上的选择。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HC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Ⅰ期手术9例,急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1例,TACE治疗后再手术切除10例,其余11例均为单纯TACE治疗,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结果21例经急诊TACE治疗者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TACE治疗后2~5周内进行Ⅱ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HCC,术后3个月复查均未见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灶,术后1 年存活率70%(7/10); 9例行Ⅰ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内死亡2例,3个月内发生腹腔或切口种植转移者5例(5/7),术后1 年存活率44.4%(4/9);11例单纯TACE治疗患者术后1 年存活率为27.3%(3/11)。急诊TACE联合手术切除HCC破裂出血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上均优于急诊手术切除及单纯的TACE治疗。结论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首选急诊TACE治疗,再联合手术切除,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手术切除率,并可显著降低肿瘤腹腔种植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超选择性TACE术,治疗组(19例)给予ATRA 60mg,As2O3注射液10mg;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000mg,顺铂50-70mg,阿霉素40-50mg,丝裂霉素8~16mg),经导管向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随后用明胶海绵(GS)或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该动脉。2组均每4周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9例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9例,无变化(SD)3例,恶化(PD)1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3.7%,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80.0%,肿瘤缩小率为84.2%,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对照组21例中,CR3例,PR5例;SD6例,PD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38.1%,AFP下降率为47.1%,肿瘤缩小率为57.1%,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2组中度以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0.5%和38.1%。[结论]ATRA联合As2O3行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