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研究了肝硬化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前后的循环功能。共研究了66例有张力性腹水且血清肌酐正常的肝硬化患者,分别测定其循环系统及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内源性血管因子活性;并对其中27例进展为肝肾综合征患者随访,重复检查这些项目。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未发展为肝肾综合征患者组,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明显增加;而肝静脉压力差、血浆肾素活性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减少。两组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幅度相当。肝肾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浆肾素活性和心输出量是肝肾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肝肾综合征发生于平…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救治心肝肾综合征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云  徐鸿 《重庆医学》2004,33(1):143-144
心肝肾综合征的命名是依据患者的原发病基础都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生达10年以上,同时并发"心源性肝硬化、心源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损害".这一命名的临床基础是基于肝肾综合征.传统肝肾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肝硬化发生严重或中度腹水症状后,大量体液潴留于腹腔或其他组织,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减少,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发生肾前性氮质血症或肾实质损害的综合征.本文所报道的2例患者,除原发性心脏病变外,都有肝肾综合征的特征,故把此病例命名为心肝肾综合征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肾综合征 (hepatorenalsyn drome ,HRS)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基础之上的功能性肾衰竭 ,常见于肝硬化晚期患者 ,亦可发生于急性肝衰竭患者。其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肾脏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而其他内脏小血管明显扩张导致全身血管阻力下降和动脉低血压。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据国外报道在因肝硬化腹水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其发生率为 7%~ 15 % ,在死于医院的晚期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高达 5 0 % ;随访观察也表明肝硬化腹水尚无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一年内发生肝肾综合征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s)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和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探讨当这些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时,应用NSBBs治疗,对患者循环储备的影响、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生率及风险研究。且研究NSBBs对伴或不伴有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15例肝硬化患者,并将215例患者分为单纯腹水组和SBP两组,研究应用NSBBs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发生HRS的风险。结果 (1)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来看,SBP组患者的基础心率(HR)高于单纯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BP组在动脉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方面与单纯腹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腹膜炎组患者的SAP、MAP普遍低于单纯腹水组。(2)在诊断SBP后,应用NSBBs组患者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率较高。虽然未用NSBBs组与应用NSBBs组在SAP、MAP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用NSBBs治疗的患者有较低的SAP和MAP。HRS发生率在应用NSBBs组较高,未用NSBBs组较低。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NSBBs可增加血流动力学损害的比例和HRS的风险;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不应该接受NSBBs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病人低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及其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顽固性腹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着血钠水平的降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顽固性腹水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低钠血症被纠正及好转的比例降低,而不能被纠正和死亡的比例上升.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应予高度重视,临床上主要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内科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顽固性腹水的形成,则是在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g/L)和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灌流量减少及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钠血症)所致。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指病程三个月以上或住院六周以上,经严格常规治疗,腹水仍反复发生或持续不退,并出现少尿和/或氮质血症者,治疗极为困难,常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或感染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近年来由于对肝硬化腹水特别是顽固性腹水形成机理的认识,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一些新疗  相似文献   

7.
肝肾综合征(HRS)为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上除肝移植外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或可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改善肾脏血流。2001~2007年我院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肝硬化住院患者23例,均符合1  相似文献   

8.
张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99-3700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严重失代偿肝功能明显障碍的标志,按照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顽同性腹水为药物治疗后腹水消退不满意和(或)经排放腹水治疗后不能防止腹水的早期复发。其发生机制多认为与肝脏灭活作用减弱、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肾灌注不足、抗利尿激素(ADH)和雌激素增多、血管舒张素一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及心钠素减少等体液性物质的生成和灭活异常有关。南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常常腹水量大,症状明显常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对多种利尿剂不敏感,因此,给临床治疗上带来诸多困难。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腹水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现就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慢性肝病和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以肾功能衰竭、动脉循环显著异常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激活。肾动脉显著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征。在肝功能衰竭者中.HRS发生率为60%~80%;国外文献报道,肝硬化腹水者一年的HRS发生率为18%。五年的发生率为39%。一旦发生HRS治疗相当困难.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1.7周.3个月病死率高达80%~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长葛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头痛、嗜睡、昏迷;病情程度为:轻度低钠血症15例,中度低钠血症20例,重度低钠血症13例,随着低钠血症病情程度增加,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提高。经分析,患者低钠血症诱发因素主要为过度限水、过度排腹水、过度利尿、过度限盐。患者治疗好转26例,死亡4例(均为重度低钠血症),治疗有效率为54.20%。结论肝硬化腹水并低钠血症比较危险,随着血清钠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对肝硬化腹水治疗时需注意合理控制水量,适当给予钠盐补充,避免不合理使用利尿剂,降低低钠血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钟渊斌  张伦理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50-1352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呋塞米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给予奥曲肽、清蛋白、呋塞米先后用药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清蛋白和呋塞米及其他护肝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7例,无效7例;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5例,无效15例,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清蛋白、呋塞米是治疗HR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加尿量。  相似文献   

12.
肝肾综合征并发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6年至2 0 0 4年间7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肾综合征患者中单纯酸碱失衡19例(2 5 .0 % ) ,二重酸碱失衡4 0例(5 2 .6 % ) ,三重酸碱失衡16例(2 1.1% ) ;电解质紊乱一般表现为低钠血症(10 0 .0 % ) ,低氯血症占2 5 .0 %。低钾血症占11.8% ,高钾血症占9.2 % ,血浆渗透压降低占86 .8%。结论:肝肾综合征患者经常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且使其病情更趋复杂化,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的预后与转归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Li GX  He Y  Luo TX  Gao BX  Nie X  Yu P  Zhang HQ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34-2537
目的 分析慢性重型肝炎伴肝肾综合征患者(HRS)经血浆置换(PE)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一氧化氮(N0)水平,研究NO、低钠血症和心功能与肝肾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慢性重型肝炎伴HRS患者共20例,经3次PE治疗,分PE前、第1次PE、第2次PE、第3次PE、PE后1d、PE后3d共6次测量血压、心率和24h尿量。并同期采集患者血液,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NO、心肌肌钙蛋白(cTnT)、脑钠肽(BNP)、醛固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液学指标,以PE前数据为基础数据,将每个时间点数据与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RS患者NO在PE后1d为(78±24) μmol/L,PE后3d为(85±29) μmol/L,均低于PE前的(113±26) μmol/L(均P<0.05);血清肌酐在PE后1d为(142±42) μmol/L,低于PE前的(191±43) μmol/L(P<0.05),PE后3d为(221±105) μmol/L,高于PE前(P<0.05);在PE前、中、后,HRS患者表现为低钠血症,血青醛固酮均高于参考值范围。HRS患者的cTnT和BNP均高于参考值范围。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胆红素、尿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及血氨在PE期间出现降低,PE后迅速升高。HRS患者的收缩压和24h尿量经过PE治疗,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束有8例患者院内死亡,12例患者出院。结论 NO不是HRS发生的惟一因素,低钠血症和心功能衰竭可能是HRS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洛汀新(苯那普利)降压治疗,实验组同时用洛汀新和nCPAP治疗,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压水平、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脑血流、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实验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平均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下降,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睡眠结构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和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脑血流明显改善(P<0.05)。结论nCPAP治疗OSAS并发的高血压可能是一种针对高血压病因的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并可降低血黏度、C反应蛋白,明显改善脑血流,从而可能降低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15例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而病死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亚急重患者发生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肝性脑病;而病死率前三位的并发症分别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及脑水肿。结论积极防治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肾综合征(HRS)的疗效。方法4例确诊为HRS的患者进行TIPS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宽度及血流速度、血肌酐清除率、尿钠、尿量;术前及术后两周测部分肝功及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结果TIPS手术治疗后门脉血流速度加快,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门静脉宽度下降,门静脉压力下降,较术前有差异(P<0.05);尿纳排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酐清除率及尿量手术前后有差异(P<0.05);血清肾素、醛固酮手术前后有差异(P<0.05)。结论TIPS治疗HRS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3例HR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6例,Ⅱ型117例),分为对照组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分析HRS患者的基础疾病,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尿量变化以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Ⅰ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除总胆红素外,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和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总胆红素、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住院死率(40.0%VS 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18.2%VS 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2,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对HR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左心力衰竭并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治疗组和对照组。左西孟旦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西孟旦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生化、肝肾功等指标;观察1周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血液、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并记录所用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左西孟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周期内左西孟旦治疗组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 );左西孟旦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轻微降低(P<0.05 )。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使收缩压轻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不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中,应用左西孟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陈启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598-1599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和容控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容控SIMV)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9月—2013年1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住院患者中选取31例诊断为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容控SIMV组和PRVC组,2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前的血压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患者通气6 h后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并对患者行血气分析检查测定PaO2、PaCO2和SaO2,并测量2组患者的血压,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PRVC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均低于容控SIM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VC组的PaO2、SaO2均高于容控SIMV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的PaCO2、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来说,使用PRVC模式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和平台压可能较使用容控SIMV模式低,且改善氧合的作用可能优于容控SIMV模式,对血压的影响两者无明显差异,故PRVC模式或许是较容控SIMV模式更为安全有效的一种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降钙素原和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96%)高于对照组(69.57%)(P<0.05);两组PCT含量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PCT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和TBIL含量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ALT和TBIL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cr、BUN含量治疗后下降,而24 h尿量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Scr、BUN含量治疗后低于对照组, 而24 h尿量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可降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