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岚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218-219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一种介于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之间的屈光手术方式.1999年由意大利Massimo Camellin博士首先提出并命名。由于它以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瓣,  相似文献   

2.
屈光不正大体分为近视、远视及散光。由于角膜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系统总屈光力的70%左右,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兴起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先后经历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ntomileusis,LASIK)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切削组织精确性较高的优势和角膜磨镶术可切削较高度数并避免角膜上皮下混浊等特点,获得一种精确性、可重复性、预测性好的新型屈光性角膜手术。我们自1995年开始应用Keracor11型ArF准分子激光设备行LASIK,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泪膜的形态、分泌功能、稳定性及术后引起千眼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角膜屈光性手术,目前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采用LASIK手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2180眼,现对有6个月随访结果的628例患者(1246只眼)进行疗效分析,并对2180眼进行并发症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是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降低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角膜瓣及层间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角膜伤口愈合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广大的眼科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等各种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技术日趋提高,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屈光度数回退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治疗近视眼的角膜屈光手术.由于LASIK术中眼压骤变、激光切削的冲击力的存在可对视网膜和视神经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就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的负面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渝 《重庆医学》2007,36(17):1788-1789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成人近视和散光的最好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瓣下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准确的切削,可以完整的保存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1],符合角膜解剖生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Corneal Graf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