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火针及放血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286例用火针及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9%。结论:火针、放血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引起的髋关节疼痛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60-1962
目的:探讨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PPARγ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性,明确其发病机制,为防治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病例23例(实验组),髋骨关节炎病例21例(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PARγmRNA在两组病例骨组织、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中PPARγmRN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是其在肌肉组织中的6.710倍(t=3.4517,P=0.0260<0.05),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PPARγmRN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是其在肌肉组织中的20.408倍(t=4.4745,P=0.0110<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PPARγmRN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是对照组在骨组织中的1.65倍(t=3.5832,P=0.0231<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PPARγmRNA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是对照组在肌肉组织中的5.102倍(t=1.0447,P=0.3552>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PPARγ信号转导途径明确相关,酒精可能会上调PPARγmRN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PPARγmRNA的高表达导致脂代谢异常的发生,最终导致股骨头的不可逆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及发病特征,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中医理论和方法。方法对2016年1—12月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住院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患者进行统计,共计1005例,去掉18岁以下的44例儿童股骨头骺坏死,共计1005例,其中男性811例,女性194例,对患者按照中医分型(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共六型,对患者双髋分期、患者病程统计及临床中医分型统计。结果肝肾亏虚型占35.32%,脾肾阳虚型占23.18%,痰瘀阻滞型占14.13%,寒湿痹阻型占11.44%,湿热蕴结型占11.14%,气滞血瘀型占4.78%;分期ARCOIII期患者最多,占39.28%,ARCOII期占30.50%,ARCOIV期占28.40%,ARCOI期占2.00%;酒精型最多,占59.70%;病程在2年以上,均值为(29.73±34.62)月。结论骨蚀患者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就诊时以ARCOIII期最多,临床上以虚证居多,临床上分为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痰瘀阻滞、寒湿痹阻、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六型,基本上包含了大多数证型;致病原因以痰、瘀、虚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注重活血化瘀、补肝、补脾、补肾。  相似文献   

4.
袁浩教授从血瘀证论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四个方面 ,即 :脂肪代谢紊乱与血瘀、骨内压升高、骨质疏松与血瘀 ,血管内凝血与血瘀论述从血瘀证论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指出 ,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点是气血不通、瘀滞而产生的血瘀。袁老指出 ,股骨头坏死以血瘀为定论 ,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只有瘀去才能新骨生 ,活血化瘀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摘 要〕 袁尚锋主任医师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湖湘张氏正骨株洲流派传承代表,其在治疗成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笔者梳理了袁尚锋主任医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 的理解及认识,并通过分析典型病案总结了其从肾虚血瘀证论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归芍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西要 《光明中医》2008,23(10):1533-1533
目的:探讨利用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分三型治疗,根据辨证施药。结果:中药治疗按分型论治的总有效率为96.3%,血瘀痰阻,血瘀肾虚者全部有效。本组病例随访都获满意效果。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很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型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1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各证型与前列腺癌临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肾虚痰瘀互结型与指诊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B超检查低回声结节密切相关;肾虚气滞血瘀型辨证与临床理化指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可将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作为客观指标纳入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集的有明确中医证型、且ARCO分期或CJFH分型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中医证型以初诊时的主要证型计;双侧CJFH分型不同者,中医证型左右分别计数;双侧ARCO分期不同者,分期按严重的一侧计数。结果:①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ARCO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765例,单侧238例、双侧527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16例、痰瘀阻络证188例、气滞血瘀证186例、经脉痹阻证129例、气血虚弱证46例;ARCO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1例、Ⅲ期312例、Ⅳ期229例。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P=0.000)。②不同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病例683例(1031髋),单侧335例、双侧348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75髋、痰瘀阻络证278髋、气滞血瘀证221髋、经脉痹阻证184髋、气血虚弱证73髋;CJFH分型,M型139髋、C型215髋、L1型209髋、L2型125髋、L3型343髋。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P=0.003)。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不同ARCO分期间、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刀疗法结合骨复生胶囊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68例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内服骨复生胶囊基础上,治疗组施以针刀疗法,对照组施行牵引疗法。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髋关节疼痛积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结合骨复生胶囊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髋关节功能及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宋汉秋 《河南中医》2011,31(10):1094-1094
目的:研究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证候学。方法:对87例符合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进行量化诊断,每个证以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最高30分。结果:痰瘀证、风痰瘀证常挟气虚证候,气虚血瘀证候多见,阴虚证候型相对较少。结论:气虚血瘀证是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之一,中风病急性期应重视气虚在中风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炎症性疾病,西医采用对症治疗,无根治之法,且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究其主要原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未能完全探明,因此,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治疗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专方专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而且可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构建病证结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活血组、凉血组,每组各8只。活血组及凉血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内毒素血症并分别给以桃红四物汤及加味犀角地黄汤灌胃。治疗中注射脂多糖后分别于3 h、24 h、7 d时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记录球结膜微循环图像。结果:凉血组、活血组及模型对照组在注射脂多糖后3 h兔血清ET-1、vWF、TNF-α、CD62P水平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注射后3 h及24 h时,凉血组所有观察指标及活血组除TNF-α外的其他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凉血组各指标下降较活血组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在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治内皮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味犀角地黄汤具有更强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瘀证相关信息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证候属性,对模型大鼠血瘀证相关信息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术后多个时间点,动态观察大鼠宏观体征,采集大鼠耳廓、足底及舌面图像,进行色度分析,同时在各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LARS法分析局部图像色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7~28天,局部图像色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术后7天时模型组大鼠足底R值(176.29±4.96)比假手术组(182.04±6.35)显著降低(P0.05);术后14天时,模型组大鼠舌R值和G值显著降低(P0.05);术后21天模型组大鼠耳廓G值(130.38±7.52)比假手术组(138.02±9.32)显著降低(P0.05);术后28天,模型组大鼠舌B值(93.70±4.79)较假手术组(85.80±6.60)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足底R、G、B值于术后14、21、28天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中,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于术后14天和术后28天时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检测结果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21天时模型组(45.38±1.96)比假手术组(41.50±2.12)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聚集率,术后7天时模型组(49.35±6.74)比假手术组(37.83±9.94)显著升高(P0.01),术后14天时模型组(58.19±7.57)比假手术组(48.00±10.44)亦显著升高(P0.05);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也在模型组术后7~28天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改变。LARS回归显示局部图像色度与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相关性。结论左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的心肌缺血大鼠在术后7~28天内同时具备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关指征,诊断为气虚血瘀证。模型组大鼠局部图像色度的改变可能与其血中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聚集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疮疡疾患的病理基础;中医、中西医治法治则;筛选活血化瘀中药,以促进治疗疮疡血瘀证的药物开发.方法追溯自晋代至清代疡科治疗专著30余部,分析疮疡疾患的病因病机;统计疮疡内治处方出现率较高的中药排序,分析药物的功效分类.查阅现代文献,归纳血瘀证时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析治疗疮疡各类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结果疮疡疾患病理基础,肿疡以气滞血瘀伴湿热毒为主证;溃疡以血瘀伴气血两虚为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药物以甘草、当归、金银花、赤芍、人参、黄芪、桂枝为主药.结论疮疡疾患以活血化瘀治法为主,辨证佐以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7.
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建伟 《新中医》2001,33(4):5-6
从中医学对气血与人体健康长寿关系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阐明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密切,认为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防治中有着显著而肯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之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根本治法。中医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外治法又可分为中药灌肠、针灸、局部给药等不同治法。中医治疗内异症能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内异症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卵巢囊肿患者3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0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16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卵巢囊肿大小变化、临床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性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卵巢囊肿大小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3.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生化、血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少腹逐瘀汤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患者的血流动态及微循环,改善性激素水平,缩小卵巢囊肿大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崔娜  刘君  于博 《西部中医药》2016,(12):70-71
目的:观察复方蜈蚣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蜈蚣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NHISS评分及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06%,对照组为7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ISS及FMA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蜈蚣散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