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腕踝针对急性腰痛的即时镇痛作用: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 JT  Zhou QH  Li R  Zhang J  Li WH  Wang Q 《中国针灸》2010,30(8):617-622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急性腰痛的即时镇痛作用及其与患者预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假针刺对照试验,60例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针刺双侧下5、下6针刺点,不要求得气;对照组用不刺入的假针刺法。两组均治疗1次,留针30min。治疗前3min和治疗过程中第5、10、15、30分钟(拔针后),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记录受试者腰部活动时的疼痛等情况;用重复改良Schober试验(Modified-Modified Schober,MMS)观察腰椎前屈情况;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xpecta-tion and Treat ment Credibility Scale,ETCS)分析患者治疗前的预期与疗效的关系;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SF-MPQ、MMS和ETCS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针后第5分钟,观察组SF-MP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10分钟,观察组SF-MP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MS高于对照组(P0.05);第15分钟,观察组SF-MPQ除感觉项外其他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0分钟,观察组SF-MPQ中的情感项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在进针前对治疗的预期与进针后第5、10、15、30分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对照组则无相关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腕踝针能显著减轻急性腰痛患者的疼痛,起效迅速;患者对腕踝针镇痛疗效预期越高,镇痛作用越好;该疗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腕踝针的"针刺点"与"身体分区"的对应关系是否具有特异性,即腕踝针针刺点作用的特异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90例急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受试者均采用腕踝针治疗1次,留针30 min。特异针刺点组根据腕踝针"按身体分区选择针刺点"的理论针刺下6或下5针刺点;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分别针刺下2和上5针刺点。治疗前3 min和治疗过程第5、10、15和第30 min,分别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受试者活动腰部时疼痛情况,用重复改良的Schober试验(MMS)观察腰椎活动度,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TCS)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预期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SFMPQ、MMS和ETCS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F-MPQ评分在第5、10、15和30 min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在第5、10和15 min,特异针刺点组的SF-MPQ多项评分(除PPI外)与治疗前的差值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治疗30 min后,特异针刺点组的SF-MPQ所有项目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均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三组MMS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特异针刺点组MMS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高于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P0.05)。特异针刺点组的ETCS所有项目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P0.05)。非特异针刺点1组和2组的ETCS所有项目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针刺点对急性腰痛具有止痛和改善腰椎前屈活动度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中医“思伤脾”理论指导下取穴针刺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中脘;假针组取穴同观察组,给予安慰针刺疗法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疗程1周,共计3次.治疗前后分别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症状程度评分问卷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优于假针组的43.3%(13/30,P<0.01).针刺组和假针组治疗后的TAS评分、症状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0.01),但针刺组较假针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于“思伤脾”理论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考前紧张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新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腕踝针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腕踝针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在内科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腕踝针组予腕踝针治疗,穴取患侧上4区、上5区、上6区;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等,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腕踝针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UE、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90.6%(29/32,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考前紧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组(治疗组,30例,退出11例)和耳穴贴压组(对照组,30例,退出1例)。治疗组取腕踝针针刺双侧上1,并且取耳穴心、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和皮质下进行贴压;对照组只取上述耳穴进行贴压。两组均在考前1星期进行治疗,3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评分(TAS)和植物神经功能检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6/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2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AS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均可显著改善考前紧张综合征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术后未行镇痛泵治疗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别对两组进行观察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V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5):599-601
目的:观察尺胫针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尺胫针组与腕踝针组,每组55例。两组均1d治疗1次,共治疗6次。两组均在首次治疗前、进针后即刻、进针后15min、出针后即刻及末次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结果:针刺后即刻及进针后15minVAS评分尺胫针组较腕踝针组为优(P0.01);出针后即刻及末次治疗后VAS评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尺胫针组镇痛起效时间较腕踝针更短,见效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调神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与单纯心理疗法治疗甲基苯丙胺戒断后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9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心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内关、神门。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DA)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QOL-DA和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评分的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及总分和QOL-DA各项评分及总分以及PSQI评分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可缓解甲基苯丙胺戒断后焦虑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情况,疗效优于单纯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3例难治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吗啡组18例、吗啡+针刺组17例、吗啡+腕踝针组18例。吗啡组根据疼痛强度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吗啡缓释片口服治疗;吗啡+针刺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留针1 h;吗啡+腕踝针组在给予吗啡缓释片后立即联合腕踝针治疗,留针1 h。观察各组患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爆发痛次数,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各组患者吗啡使用量、KPS评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强度。治疗过程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68. 8%、75. 0%和87. 5%,吗啡+腕踝针组镇痛总有效率优于吗啡组(P 0. 05)。与吗啡组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比较,吗啡+腕踝针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爆发痛次数减少(P 0. 05)。与吗啡组治疗后比较,吗啡+针刺组吗啡使用量减少,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或P 0. 01);与吗啡+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吗啡+腕踝针组NRS评分降低、KPS评分升高、吗啡使用量减少(P 0. 05)。吗啡组、吗啡+针刺组及吗啡+腕踝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 25%、43. 75%和18. 75%,吗啡+腕踝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及吗啡+针刺组(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吗啡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效果确切,并能减少吗啡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孔莉  宋晓丽 《天津中医药》2014,31(8):456-45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55例完成试验,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60例,53例完成试验,在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加人迎穴为主的针刺治疗。以24 h动态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观察指标,治疗60 d后统计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降压及缓解焦虑状态方面均获得一定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在获得显著降压效应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2.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imed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amomi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te anxiety,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 (GADs), sleep quality, and insomnia in human. Eleven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Science Direct, Cochrane Central, and Scopus were searched to retrieve relevant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RCTs), and 12 RCTs were included. Random effect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meta package of R statistical software version 3.4.3 and RevMan version 5.3. Our meta‐analysis of three RCTs did not show any difference in case of anxiety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 ?0.15, 95% CI [?0.46, 0.16], P = 0.4214). Moreover, there is only one RCT that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chamomile on insomnia and it foun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P > 0.05). By using HAM‐A sca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GAD after 2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mean difference = ?1.43, 95% CI [?2.47, ?0.39], P = 0.007), (MD = ?1.79, 95% CI [?3.14, ?0.43], P = 0.0097), respectively. Noteworthy, our meta‐analysi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leep quality after chamomile administration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 ?0.73, 95% CI [?1.23, ?0.23], P < 0.005). Mild adverse events were only reported by three RCTs. Chamomile appears to be efficacious and safe for sleep quality and GAD. Little evidence is there to show its effect on anxiety and insomnia. Larger RCTs are needed to ascertain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影响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医院抑郁焦虑量表(HADS)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进行治疗的270例癌症患者进行抑郁分析和心理痛苦筛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等10项因素。结果:270名患者中,出现焦虑122例,发生率为45.19%,同时有106例患者出现抑郁,发生率为39.26%。家庭关系不融洽、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抑郁的比例较高。结论:肿瘤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护工作者有必要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已成为针灸治疗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PMS包括躯体和精神症状两大方面,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灸改善躯体症状的效应,笔者检索资料发现,针灸疗法对PMS焦虑状态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针灸治疗PMS及其焦虑状态的相关文献,以期提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04-206
目的 :探讨安神解郁汤联合西药治疗女性更年期轻中度抑郁症(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黛力新,观察组采用安神解郁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总体疗效、主要症状改善、调节雌激素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周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总分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则于治疗2周后SAS、SD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后SAS及SDS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相关指标均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结论:安神解郁汤联合黛力新比单用黛力新疗效更好,起效更快,依从性更高,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更能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瘀”证素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了2019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320例,收集该类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肥胖程度、腹围、合并疾病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中医症状及相关实验室观察指标信息,判别证素,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焦虑状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总体发病率为39.69%,抑郁状态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总体发病率为40.63%。在中青年人群中,女性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男性低,60~74岁是冠心病好发阶段,冠心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患者中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冠心病单支病变中单纯冠心病组较冠心病单纯合并抑郁状态组及冠心病合并焦虑及抑郁状态组两组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中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焦虑及抑郁状态组较单纯冠心病组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白介素-1β (IL-1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Crouse积分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射血分数(EF)存在负相关的线性关系,Lo-gistic回归提示血瘀证素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高越容易并发焦虑及抑郁状态等情绪障碍问题;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高,罹患血瘀证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以脏腑病机为中心的辨治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幸  周亚萍 《河南中医》2010,30(6):521-526
《金匮要略》注重脏腑病机,以脏腑病机为中心,进行病证辨治,内容丰涵。其中可分涉心病机、涉肺病机、涉肝病机、涉脾病机、涉肾病机。明晰《金匮要略》脏腑病机及其在脏腑病机指导下的证治规律,对指导现今临床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41例2型糖尿病伴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八段锦干预治疗.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袁评分和空腹血糖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情志相胜理论构建的情绪诱导方案治疗大学生阈下抑郁的疗效。方法于2016年10—12月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良乡校区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收集阈下抑郁患者(治疗组)31例,另外选择非阈下抑郁受试者(正常组)36例。治疗组采用喜剧电影剪辑与情绪相关回忆结合的方法进行情绪诱导,喜情绪相关事件诱导时间20~30 min。于情绪诱导前后采用"情绪状态调查问卷"统计喜、悲、焦虑情绪得分。正常组入组时统计喜、悲、焦虑情绪得分1次。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干预前喜情绪得分降低,悲、焦虑情绪得分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干预后喜情绪得分较正常组和本组干预前升高(P<0.05或P<0.01);悲情绪得分仍高于正常组(P<0.05),与本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焦虑情绪得分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绪诱导方案可提高阈下抑郁大学生喜情绪和降低焦虑状态,在悲情绪调节方面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2例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1、2、4周,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提高,同时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志状态有显著改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