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发性鼻结核伴鼻窦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女 ,35岁。因鼻塞 1个月 ,右侧涕中带血 15 d入院。入院前曾于外院以 1%麻黄素滴鼻、青霉素静滴治疗 1周无效 ,我院门诊鼻窦 CT扫描示 :双侧全组鼻窦炎。入院查体 :右下鼻甲肿大、前端粘膜稍糜烂、触之易出血 ,右总鼻道见脓血性分泌物 ;左下鼻甲肿大、充血、光滑 ,左下鼻道有脓涕。双侧尖牙窝压痛。心肺叩诊、听诊正常。胸正位片未见异常。疑左鼻腔肿瘤 ,遂行右下鼻甲活检术 ,病理报告 :(鼻甲 )结核。以 0 .5 %链霉素滴鼻 ,全身抗痨治疗 15 d,患者症状消失 ,鼻腔恢复正常 ,出院后继续抗痨治疗 0 .5 a,随访 2 a未复发。2 讨论近…  相似文献   

2.
王冬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15-3215
目的探讨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3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情采取鼻腔填塞或内镜下电凝止血,同时降压对症治疗。结果行鼻腔填塞14例,电凝止血18例,前后鼻孔联合填塞6例,一次性止血28例,2~3次止血6例,4例转院治疗。结论高血压鼻出血与血压骤然升高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季节性、时间性,出血部位多隐蔽,内镜下行局部填塞及电凝止血疗效肯定。控制血压是防治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9岁.因跌伤头部疼痛2h,伴昏迷15 min.入院查体,昏睡,时有烦躁不安,GCS评分11分(E3V3M5),头颅外观无畸形,来触及骨凹陷及包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腔可见血痂附着,无活动性出血,鼻唇沟无变浅,右外耳道见少许血液渗出,无清亮液渗出,乳突处见约1.5 cm×3.0 cm新月形青紫区,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男,47岁。因左侧鼻阻、流涕伴鼻腔有异味3个月于2005-05-13入院。体重下降5kg。既往寻常型银屑病史十余年,间断服用乙双吗啉200mg,3次/d。长期服中药治疗。无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史。查体:全身皮肤可见片状皮癣,可见皮肤脱屑,颜面部肿胀,尤其以左侧颜面部肿胀明显,眼睑水肿,双侧鼻腔通气正常,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左侧鼻腔病检:组织变性、坏死显著,可见炎细胞浸润,少量淋巴组织有一定异型。免疫组化CD56(+),CD57  相似文献   

5.
男,22岁。主因:头部外伤后间断鼻腔出血35d,鼻腔大出血3h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5d头部外伤,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伤后第2天左眼失明,偶有头晕、四肢活动无受限,神志清醒,言语流利,鼻腔间断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真菌病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5例鼻腔鼻窦真菌病患者,全部术后窦腔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主要症状消失,经6个月~5a的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及术后窦腔护理为治疗鼻腔鼻窦真菌病的有效方法.较传统手术有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治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科2010-02-05收治了1例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合并脑脊液鼻漏的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后回访1a余无脑脊液鼻漏复发,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女,57岁。因右鼻腔流液1周入院,病例特点:患者入院前1周低头弯腰后出现右鼻腔流液,清亮无色,不黏稠,量较多,卧床休息后症状好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无明确头部外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宾格膨胀海绵对术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用宾格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对照组22例用橡皮手指套内塞入凡士林纱条方法填塞鼻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结果 用宾格膨胀海绵填塞鼻腔较用橡皮手指套内塞入凡士林纱条方法填塞鼻腔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 宾格膨胀海绵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较为理想的鼻腔填塞物.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而高血压性鼻出血多为动脉血压增高使鼻腔内较大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高血压导致鼻出血占鼻出血患者45%,目前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高血压致鼻出血患者的护理。2008-01/2009-01我科共收住高血压致鼻出血患者41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窦炎儿童与健康儿童鼻腔细菌分布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儿童与健康儿童鼻腔内细菌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自慢性鼻窦炎儿童与健康儿童鼻腔中鼻道取棉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40例健康儿童鼻腔中鼻道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6种细菌.40例慢性鼻窦炎儿童鼻腔中鼻道培养出卡他布兰汉菌等6种细菌.结论:慢性鼻窦炎儿童与健康儿童鼻腔内细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细菌感染可能是儿童慢性鼻窦炎迁延不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 (ESS)后造成鼻腔粘连的因素及处理方法,从而减少 ESS后鼻腔粘连,提高 ESS的疗效.方法:回顾 275例行 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36 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观察粘连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0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6例,上颌窦口或筛窦内粘连闭锁 7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3例;经微波治疗成功分离 21例,经清除残留病变或中鼻甲处理(固定或部分切除 )成功分离 13例.结论:手术中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未清除干净,鼻腔黏膜不恰当损伤,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以及换药不及时、不恰当是造成 ESS后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用微波治疗鼻腔粘连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8岁.患儿家长诉5 a前始,患儿出现左侧鼻塞,持续性,时常流脓涕,偶有涕中带血.且每年夏天左鼻腔有臭味.无发热,无头痛.曾经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鼻窦炎,并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口服以及滴鼻药,症状无改善.近几日因天气热,鼻症状加重,于2011-06-10到我科就诊.询问病史,查体:外鼻无畸形,右鼻腔未见异常,左鼻腔充满脓性分泌物,吸引器吸除之,可见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鼻腔中后段既中鼻甲与鼻中隔对应处见灰黑色混有脓性分泌物团块,坎顿在中鼻甲处,中鼻甲有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行鼻内镜手术635例,术后定期随访1 a以上.结果 术后发生鼻腔粘连45例,其中7例双侧粘连.结论 术中对中鼻甲、下鼻甲适当处理,矫正鼻中隔偏曲,减少术中鼻腔黏膜损伤,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男,8岁.随父母来诊,其母称3 a前,该患儿无原因鼻塞鼻出血,随后多方诊治,多诊断为慢性鼻炎、鼻出血,曾用滴鼻净和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也曾怀疑鼻咽癌,近来出血鼻塞加剧.查体:患儿体瘦,面黄,呈贫血状,鼻腔检查右侧鼻腔有血痂.清理血痂后,见下鼻道黏膜溃烂,触之出血,用枪状镊探之有异常声响.治疗:用利多卡因麻醉右鼻腔,用异物钩及枪状镊在下鼻道中取出大小约为1.5 cm×1.2 cm×1.0 cm的棕褐色结石,局部用鼻腔收敛药物,服用抗生素.半个月后复查,结痂退,无鼻塞、鼻出血;0.5 a后复查,鼻腔无异常.  相似文献   

15.
梭形细胞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但发生于鼻腔罕见.最近收治l例鼻腔梭形细胞癌误诊鼻息肉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鼻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护理.方法:对本组11例垂体腺瘤单鼻腔入路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针对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均切除,患者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例并发脑脊液鼻漏,2例短暂性尿崩,均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治愈.结论:加强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陈霄  陈焕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42-3342
目的 探讨鼻可乐鼻腔冲洗对鼻内镜术后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术后3 d患者随机分为冲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冲洗组以鼻可乐冲洗器及冲洗剂(美国泰克沃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冲洗鼻腔,对照组未冲洗鼻腔,治疗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鼻腔黏膜恢复情况.结果 冲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术后患者应用鼻可乐冲洗器及冲洗剂冲洗鼻腔,可使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6-01~2003-12对顽固性鼻出血鼻内窥镜检查236例,发现动脉性出血是主要原因之一,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男141例,女95例,年龄23~81岁,平均58岁,40岁以上213例,单侧鼻腔230例,双侧鼻腔为6例.顽固性鼻出血诊断标准[1]:单侧或双侧鼻腔反复出血,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经凡士林纱条或高膨胀止血棉填塞2次以上无效,行鼻内窥镜及鼻腔、鼻窦CT检查排除肿瘤可能,行血液学检查排除血液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鼻腔冲洗指导,术后加强术腔管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稳定,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及术后术侧鼻腔的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术后随访,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