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玉溪市50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疫情为更好地控制疟疾。方法:1953~2002年八县一区疟疾疫情和工作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多年的综合防疟措施,使疟疾发病率由50年前的2995.49/10万下降到2002年26.35/10万,其中恶性疟发病率从1990年1.76/10万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47/10万;疟疾发病主要是元江、新平两县的28个乡镇农场,占全市疟疾发病数的97.73%,其中红光农场近9年疟疾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人群在10~40岁,流动人口发病有农年上升趋势。结论:50年后玉溪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泉农场位于海南省西部,共有30多个基层单位,6000多人口,属疟疾高发区。现将该农场1996~2003年疟疾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双版纳埋龙山种植基地恶性疟暴发流行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99年8月,据思茅港卫生检疫局报告百果洲公司的埋龙山茜蕃莲种植基地“疟疾”病人较多。为了解当地疟疾流行状况,我们于99年8月6日进行了调查。1 种植基地概况 百果州天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埋龙山茜蕃莲种植基地,是州政府“18工程”扶贫协作项目,开发植种茜蕃莲。该基地位于思茅港下游10余公里处的澜沧江沿岸。属热带原始森林地段,沟溪繁多,气候炎热、湿度大;海拔约700m。1996—97年组建5个种植队,每队相距约2—3公里,多沿沟溪边居住,均为简陋的草顶竹巴房。未饲养大牲畜。大多数队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1999~ 2013年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及评价消除疟疾措施效果.方法 对1999~2013年玉林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对该阶段疟疾监测方法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监测1999~2013年玉林常住人口中的“三热”病人,共镜检血样169 501人份,均为阴性;检测本地居民血清抗体17 053人份,均为阴性.1999~ 2013年玉林共报告82例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999~ 2004年80.00%(12/15)为境内输入且均为间日疟,2005~ 2013年74.64%(50/67)为境外输入且有37.31%(25/67)的恶性疟.时间分布出现6月和11月两个高峰.职业分布中,建筑、采矿和种植等户外作业类职业占69.51%(57/82).结论 玉林市1999~ 2013年的疟疾防治措施有效,但仍存在疟疾病例输入风险,且风险来源由境内转移至境外.  相似文献   

5.
凌云县龙化大队的林眼生产队,只有九户,六十四人。这里原是个高疟区,从一九七○年起,全队坚持搞爱国卫生运动,使疟疾流行的穷山寨,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卫生村。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元江县1996~200O年疟疾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6~2000年的疟疾形势,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1996~200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4085例,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61.48%,平均年发病率43.83/万,比"八五"期间下降36.94%,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214.47%(667/311).全县15个乡镇农场中,发病率前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共发病1 580例,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建议在2001~200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并在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元江县 1996~ 2 0 0 0年的疟疾形势 ,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1996~ 2 0 0 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 40 85例 ,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 61.48% ,平均年发病率 43.83/万 ,比“八五”期间下降 36.94% ,而恶性疟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 2 14 .47% ( 667/ 311)。全县 15个乡镇农场中 ,发病率前 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 ,共发病 15 80例 ,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 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建议在 2 0 0 1~ 2 0 0 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 ,并在 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元江县1996-2000年的疟疾形势,为制定遏制疟疾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1996-2000年全县共报告疟疾病例4085例,占全县传染病总数的61.48%,平均年发病率43.83/万,比“八五”期间下降36.94%,而恶性疟疾病例却比“八五”期间上升了214.47%(667/311)。全县15个乡镇农场中,发病率前5位者依次为红光农场、甘庄农场、东峨乡、红桥农场和元江农场,共发病1580例,占总发病数的38.68%。结论:元江县的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建议在2001-2003年的遏制疟疾行动中继续采取分层防治措施,并在5个重点乡镇农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抗疟活动和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云南糯扎渡工程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糯扎渡电站施工地区疟疾流行情况,为糯扎渡电站施工过程的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糯扎渡电站的有关疟疾流行病学资料和以往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糯扎渡电站修建于历史高疟区思茅地区,疟疾传播潜势调查显示该地区为可接受性疟区,仍然具有疟疾发生的潜势,1997~1999年该地的埋龙山茜蕃莲种植基地曾发生过大的疟疾流行。结论:大量的无免疫力的人群进入该地区,可能发生疟疾流行,因此在建站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抗疟疾措施。  相似文献   

10.
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状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的基线情况。方法在全县不同疟区乡(镇、农场)、村、社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村(点)进行逐户逐人问卷调查。结果抽取调查的3个镇9个行政村14个社的4104人口中共问卷2852人,其对蚊虫传播疟疾、疟疾一般治疗方法、使用蚊帐防护疟疾和服药预防疟疾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25%、8.74%、5.47%和2.77%。结论勐腊县疟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要做大量的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是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属不稳定疟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疟疾暴发流行。间日疟在全省范围内流行,20世纪80年代恶性疟在北纬31°~33°之间的江淮丘陵地区的20个县、市中流行。20世纪60—70年代,疟疾发病率曾高达3 214/万。经多年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全省自1991年以后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1999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10万左右。2000年起,全省疟疾疫情出现大幅回升,局部暴发时有发生,病例集中于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至2006年全省报告病例34 984例,发病率达57.2/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国首位,其中99%为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其他为境外输入的恶性疟病例。2007年起采取以传染源清除行动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年发病率降为44.69/10万,2008—2013年疟疾疫情连年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从22.04/10万下降至0.32/10万,2013年,全省仅报告3例本地感染病例,2014年起至今,全省境内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安徽省于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计划于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疟疾。目前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和5个市完成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12.
陈光  徐华章  林华 《海南医学》2002,13(1):61-62
保亭县位于海南省的中南部、五指山南麓 ,面积约三千余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连绵起伏 ,林木茂盛 ,溪河纵横交错 ,气候炎热多雨 ,疟疾终年均可传播和流行 ,属于高度疟区。历年来 ,疟疾发病占传染病总数的 80 %以上。 80年代(1988年 ) ,年带虫发病率 15 .47‰ (2 314/1495 42 ) ,经过几年的常抓不懈 ,疟疾得以控制 ,但当前疟疾带虫发病率仍有 6 .2 5‰ (5 .5 8- 10 .2 3‰ )。为进一步控制疟疾的流行 ,近年来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加强并扩大了疟疾联防 ,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组织和镜检站 ,通过镜检发现传染源 ,现将五年来的血检疟原虫结果分…  相似文献   

13.
沈万炳 《海南医学》1992,3(4):10-11
陵水县1989和1990年疟疾发病率连续两年明显下降,这是与我县疟区乡、场实行联防,开展经常性疟疾管理;在疟区使用溴氰菊脂浸泡居民蚊帐防蚊灭蚊;提倡砍伐疟区村庄周围和溪沟两旁的树木,种植经济作物,破坏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的孽生地和棲息场所;改善疟区居民的居住条件;近二年来进入疟区的流动人口减少;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开设诊所,药店的个体户增多,方便疟疾病人诊治,减少了漏治等因素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河南省2015年消除疟疾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消除疟疾工作经验,为2020年河南省实现消除疟疾奠定基础.方法 依据河南省原卫生厅《河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豫卫疾控[2010]40号)和《河南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细则(2014年版)》(豫卫疾控[2014]11号),对河南省37个县(市、区)开展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个县(市、区)自2012~2015年连续4年均无本地疟疾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报告;37个县(市、区)均未发现疟疾漏报和迟报现象;37个县(市、区)都撰写了"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制作了反映消除疟疾工作历程的展板,另外,31个县(市、区)还精心制作了题为《消除疟疾工作纪实》和《消除疟疾、共享健康》等影像资料片;考核评估综合得分,最高分为98.3分,最低分为89.29分,平均得分为95.3分.结论 37个县(市、区)各级单位在消除疟疾考核工作中都做了大量工作,达到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临沧中-缅边境境外传染病突发疫情实况,遏制疫情恶性态势向我国境内蔓延。方法 用现场调查、回顾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结果 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自2003年11月7日至19日通报3个区30个村疟疾发病1392人,死亡125人;镇康县出境调查组及援缅医疗队在果敢县血栓现症及恢复期病人9例中,恶性疟原虫阳性5例;在3个病区血栓发热病人及部分村民151人,阳性率41.7%,其中恶性疟占71.43%(45/63),证实境外突发疫情系恶性疟为主的疟疾爆发。境内镇康、沧源、耿马3县2003年11月疟疾疫情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536.67%、156.67%和38.89%,并在14个村出现疟疾点状爆发。结论 缅甸发生恶性疟为主的疟疾爆发已经波及云南境内;边境地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切实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疟疾防治进行规范管理是云南疾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龙串疟区是德保县历年来疟疾高发区,为了判定当地的传疟媒介及其生态习性,为今后制订灭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85年4~10月在该地区进行此项调查。一、基本情况龙串疟区地处桂西南,位于北纬23°25′,东经107°7′,海拔高度为595.4米,境内地貌复杂,多为泥山区,植被茂密,溪流纵横,气候温和,5~10月平均气温在20.9~27.4℃之间,雨量充沛,雨季多在6~9月,故为疟疾流行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7.
群英乡位于陵水县西南部,东经109°45′~110°08′,北纬18°22′~18°47′,其北部和西部属丘陵地带,东部和南部为山麓区,热带气候,年均温度24.88℃,年均降雨量1706.6mm。全乡有4个村民委员会,34个自然村,1个乡办农场,总人口7201人,属高疟区,全年各月均有疟疾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传疟媒介以微小技蚁为主。1991年定为全省10个疟疾防治试点的一个。1.建立前1990年的疟疾情况1.1疟疾病例分布:全乡34个自然村6292人口中,发现疟疾有25个村(占73.53%),人口达5802人(占92.21%)。1.2发热病人血检和疟疾发病率: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元江县1953~2012年疟疾疫情态势,为元江县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XCEL 2003软件,结合常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53~2012年,疟疾病例数共90 156例,全县15个乡镇农场中均曾有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峨镇、澧江镇、大水平乡、因远镇;恶性疟病例主要集中在那诺乡、大水平乡、东峨镇、澧江镇;疟疾发病高峰期在7~9月,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工人为主,20~岁和30~岁年龄组疟疾发病较高;疟疾发病率从1953年的1 028.15/万下降到2012年0病例报告。结论经过60年抗疟工作,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建议今后抗疟工作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沙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结果,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全县14个卫生院、9个农场项目执行单位、通过开展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培训。同时加强对项目地区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带虫率(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检,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 2003~2012年白沙县疟疾疫情报共报告4 520例。疟疾病例数报告从2003年的879例,下降到2012年的1例;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1 254例,阳性率0.73%,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居民带虫者116例,带虫率0.66%,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45例,阳性率1.45%,2012年未检出阳性。结论疟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控制疟疾的传播,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南省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地理分布和疟疾发病情况,选择万宁市南宁农场、琼中县和平镇、白沙县青松乡、乐东县乐中农场、东方市江边乡作为监测点,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小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媒介按蚊抗性监测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06~2010年监测点疟疾发病数分别为362、310、211、95和19例;发热病人血检率各年分别为18.24%、19.72%、12.83%、11.80%和15.32%;检出疟原虫阳性率2006~2010年分别为3.07%、2.31%、1.43%、0.41%和0.01%;5个监测点5年共个案调查1 745例疟疾病人,其中在乡镇医院初诊的1 137例,占65.16%;在村医初诊的581例,占33.30%。结论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加强镜检培训以提升乡镇医务人员疟疾病例诊断能力,及时发现传染源,避免二代病例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