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药物品种也逐渐增加.临床应用趋于广泛,由此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日渐增多。通过对北京航天总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706例药物ADR,按患者性别、年龄及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彭芸 《医药导报》2012,31(6):814-816
摘要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衢州市2010年报告的1 20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种类及使用率、给药途径、合并用药、ADR临床表现、ADR等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 204例涉及的抗菌药物9大类,63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素类居首(41.61%),其次为青霉素类(24.75%)和喹诺酮类(18.77%),以静脉给药(89.95%)为主,主要ADR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0.2%)、胃肠道损害(16.86%)及全身性损害(11.54%)等。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收集的87份ADR报告,就患者基本情况、ADR的临床表现与涉及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8例(占33.33%),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的较多,共42例(占35.6%)。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评价单一事件不良反应(ADR)病例的方法,即需要考虑药物和ADR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药物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药物与ADR关联的程度,以期对临床ADR分析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相差很大,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弱,加上药物的剂型、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儿童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机体因素对发生ADR的影响。①吸收与分布:儿童的生理特点,对某些药物吸收的好,某些药物吸收的不好。②代谢与排泄:儿童因体内酶系统不完善,某些酶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代谢与排泄能力差。③药物的敏感性及自身稳定性机制:儿童的自身稳定性机制变化较大,尤其对药效或用药安全范围空的药物,易带来不良后果。(2)不合理用药对儿童的ADR的影响。(3)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则:重视儿童用药。减少ADR的发病率。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选用药物是我们医药人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及其药物种类分布,以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搜集上报的26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整理,从ADR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侵犯器官及引发ADR排序靠前的药品并对发生严重ADR药物做个案分析。结果止痛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女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ADR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为常见,止痛药卡马西平皮肤损害最为严重。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要做到严格掌控、有的放矢、加强监管,一般药物使用也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滥用。  相似文献   

7.
徐峰 《药品评价》2005,2(4):243-250
抗恶性肿瘤药物通常具有较小的治疗指数。在临床肿瘤化疗中往往很难预测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和机体毒性,因此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就受到很大的限制,集中表现为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物效应、毒性方面显著的个体差异问题依然存在。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sm enzyme,DME)在药物的代谢解毒和代谢活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中医院18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到的1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0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70例,占37.6%;中药注射剂51例,占27.4%。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0%。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黏膜反应比例最高。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29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情况、ADR级别、报告人、使用药品分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5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占23.05%(68例);临床药师上报的ADR占27.46%(81例);老年患者引发的ADR居多,占33.90%。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46.10%(136例),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2.54%(37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83%(146例),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最多,占75.93%(224例)。结论: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做好合理用药工作,重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利福平对细胞色素P_(450)超家族及其相关药物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敏  黄仁彬  刘曦 《中国药房》2006,17(21):1664-1666
利福平(Rifampicin,RFP)的应用不但使结核病治疗发生了一次较大的飞跃,同时它也在药物的相互作用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其能加速自身及相关药物的代谢。研究表明,利福平对代谢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P糖蛋白或其它药物代谢酶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胺氧化酶等来改变药物的代谢或转运来实现的。其中,CYP的作用不容忽视。本分析综述了利福平对CYP超家族作用的最新研究现状,以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临床药师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参与ADR工作的方法、途径以及取得的成效。结果:临床药师应成为医院ADR监测网络的枢纽,采取多种方式宣传ADR知识,坚持到临床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ADR服务。结论:临床药师能够为减少临床ADR的发生发挥积极作用,是医院ADR工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16):41-42
目的 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经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的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抗感染药物共涉及12类,引起ADR136例,其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占28.68%,头孢菌素类占23.53%)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15.44%)、中药注射剂(8.82%)、大环内酯类(8.09%)。ADR类型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3.
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97个药品品种的16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l04例,占总数的56.22%;严重ADR8例,死亡2例。ADR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伤较多,共80例,占总数的43.2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5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萍  王湘玲  冯利君  左翠美 《医药导报》2005,24(10):962-96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介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51例ADR报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3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2例,占62.7%),其次为中药制剂(7例,占13.7%)。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2.4%,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年来,抗菌药品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开展,抗菌药物所致的ADR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两所医院2007—2008年有关抗菌药物所致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6.
国内40年文献源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我国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ADR情况。方法:我们收集了国内40a文献源抗高血压药物的ADR资源,并加以分析研究。对于个人呈报的ADR报告,参照国家卫生部ADR监测中心指定的原则ADR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药物ADR分类方法分类。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物ADR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ADR发生集中于45-75a年龄段,且男性多于女性;而45a以下,女性多于男性。抗高血压药物的ADR是以心血管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紊乱,呼吸系统损害为主。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的ADR中,钙拮抗剂占绝大多数,呼吸系统损害主要由卡托普利引起。  相似文献   

17.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临床思维是人们在对疾病的认识,判断和治疗等临床过程中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然而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而逐步发展。药品不良反应(ADR)实际上是一种药源性疾病,ADR临床思维的基础同样在于我们对患者、病情和药物三方面的了解。由于这三方面的复杂性,ADR难以避免,特别是某些产重的ADR,虽然少见,但危害很大。目前临床对ADR时有误诊,处理也多是对症处理,因此迫切需要药师主动参与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9.
药物研发阶段候选物的淘汰率很高,原因之一是候选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活性有可能导致临床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因此,新药候选物对已上市药物及其自身代谢动力学的改变是影响药物治疗的一个关键代谢性质,新药候选物酶诱导能力的评价已成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细胞色素P450(CYP)是介导大部分外源性和内源性物质的代谢酶,CYP酶诱导引起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能导致合用药物的代谢消除加快,影响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CYP酶诱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以及新药候选物酶诱导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临床上药物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激增,药物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解ADR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本文就我院收集上报的83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