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伟萍  李航 《广西医学》2000,22(3):531-534
自有学者(1)把超声探头和穿刺针头融为一体用于临床后,即出现了临床超声引导穿刺术的开端.随着介入性超声的技术进一步完善,应用该技术治疗肝癌是近年来的重大进展.本文就介入性超声在肝癌治疗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介入性超声是观代超声医学的一个新分支。内容包括三方面:1.体腔内超声。2.手术中超声。2.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在1983年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正式确立。它具有灵敏度高,显像清晰,引导准确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一般作为MRI和CT检查前的筛查方法。 1964年Watanabe首先使用体腔内超声——直肠探头,扫查前列腺获成功,随后相  相似文献   

3.
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介入性超声医学作为超声医学中新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妇产科手术中也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应用经腹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宫腔和盆腔手术操作1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进行妇产科手术操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开展的经阴道超声介入性计划生育手术为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可视技术[1].鞍山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门诊,实施经阴道超声介入性计划生育手术:人工流产术、宫内IUD放置与取出术、药流术后清宫术以及输卵管通液术等患者与无超声引导实施上述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探讨经阴道超声介入性计划生育手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5.
内镜超声引导下消化道肿瘤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超声是医学内镜技术和高频超声技术结合的产物,其应用已从最初单纯的诊断工具,演化为一种很有前途的介入治疗工具,内镜超声引导下针对肿瘤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是目前消化道内镜超声临床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包括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注射治疗、内镜超声引导消融治疗、内镜超声引导下光动力学治疗、内镜超声引导下基因治疗、内镜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等。  相似文献   

6.
陆琳  郭道宁  徐凤  冯琼 《四川医学》2004,25(7):804-804
近年来,介入性超声越来越多的用于妇产科临床,成为妇产科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对18例急性盆腔炎性包块的病人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阴道介入性穿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72年Holm和Goldberg首创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以来,介入性超声发展迅速,已成为介入影像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介入性超声具有实时、动态、准确、安全、快速、创伤小、费用低等特点,目前在穿刺活检、穿刺引流及介入性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超声引导下肿瘤局部热疗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介入性超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入性超声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新分支。内容包括三方面:①体腔内超声;②手术中超声;③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在1983年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会议上正式确立。它具有灵敏度高、显像清晰、引导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一般作为MRI和CT检查前的筛查方法。 1964年Watanabe首先使用体腔内超声——直肠探头,扫查前列腺获成功,随后相继出现经尿道的膀胱超声,胃镜超声,食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方法应用介入性超声对87例患者进行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结果 87例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的成功率达98.9%。结论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羊膜腔穿刺,盆腔包块穿刺,B超引导下取节育环、人流或清官等一系列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车桂华  周春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03-2104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妇科盆腔液性肿块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总结了1998年5月至2002年10月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的病例.结果:共有86例均为腹壁穿刺,使妇科液性肿块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结论:介入性超声方便、安全、损伤小,已成为妇科超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些年来,介入性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可用于疾病的诊断,而且可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然而,由于这项临床应用新技术对病人来讲还较陌生,因此,做好超声引导穿刺术的护理配合工作,则是保证操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们在腹部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术前与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方法 应用介入性超声对87例患者进行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结果 87例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操作的成功率达98.9%。结论 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羊膜腔穿刺,盆腔包块穿刺,B超引导下取节育环、人流或清官等一系列妇产科的治疗和诊断操作,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治疗淋巴囊肿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的介入性超声方法治疗盆腔淋巴囊肿,以淋巴囊肿缩小1/2以上或消失,且临床症状缓解为有效标准,评价介入性超声对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价值。结果:37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共48个淋巴囊肿,其中7个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29个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硬化治疗,12个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加硬化治疗,三种介入性超声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1.4%、89.7%、91.7%。结论:介入性超声是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酒精硬化治疗,可作首选。  相似文献   

14.
介入性超声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性超声 (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作为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及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 ,以获得标本或施行局部治疗 ,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的目的。随着各种导管 ,穿刺针 ,活检针及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及发展 ,使介入性超声得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介入性超声学进入“影像与病理相结合 ,诊断与治疗相结合 "的新阶段。现综述如下。1 介入性超声在穿刺活检中应用  自 70年代以来 ,超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卵巢冠囊肿的超声表现,同时总结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已确诊的50例卵巢冠囊肿病人的超声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判断以超声方式介入性治疗的效果和特点。结果以超声方式介入卵巢冠囊肿的治疗非常有效,能清晰直观作出判断。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卵巢冠囊肿有效,准确,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28例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对9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对7例残余后腹膜感染患者共实施22例次的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29例患者中28例治愈,1例入院5d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1例后腹膜感染患者改外科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5~10d,胰周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4~68d,后腹膜残余感染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7~78 d.结论 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前开展的经阴道超声介入性计划生育手术为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可视技术[1]。鞍山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门诊,实施经阴道超声介入性计划生育手术:人工流产术、宫内IUD放置与取出术、药流术后清宫术以及输卵管通液术等患者与无超声引导实施上述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介入性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体会。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病变性质选择不同的体位以及相应的穿刺针或活检针,行穿刺诊断及抽吸硬化治疗,对实质性包块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吸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并送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治疗252例,治愈101例,治愈率93.5%,总有效率100%,穿刺活检准确率为100%。结论:介入性超声技术的各种穿刺操作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具有实时性、准确性高、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部分项目已代替了CT、X生线下的介入操作。  相似文献   

19.
<正>介入性超声学的应用,既可以最小损伤,达到最佳的诊断、治疗效果,又可以实时、高灵敏度、动态观察病灶解剖结构及介入诊断与治疗的全过程。同时又有引导准确、无射线损伤,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点,从而迅速成为临床诊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应用方法[1]。本研究对介入性超声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治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1超声引导下的定位超声定位常见的方法有:(1)术前体表定位;(2)术前着色定  相似文献   

20.
介入性超声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导管或操作器械引入到患者体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过程[1],其具有动态观察、定位准确、方法简单、经济安全、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近年来我院将介入性超声用于妇产科的宫腔手术操作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