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TCD诊断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的单侧MCA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56例)的患者共75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MCA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dis),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及MCA狭窄段与狭窄远段峰值流速比值(PSV/PSVtlis)。记录DSA显示的ACA、PCA脑膜支的代偿情况。结果①19例MCA中度狭窄患者均未见脑膜支代偿;56例重度狭窄患者中,31例存在脑膜支代偿,A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18例,P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24例(P=0.263)。②重度狭窄者MCA的PSV、PSV/PSVdis,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1)。重度狭窄者患侧ACA、PCA的PSV[(126±51)、(85±35)cm/s)]、EDV[(61±30)s、(41±21)cm/s)]均显著高于健侧ACA、PCA的PSV[(102±32)、(61±13)cm/s)],EDV[(47±17)、(28±7)cm/s],P〈0.01;中度狭窄者双侧ACA、PCA的PSV、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ACA、PCA腑膜支代偿患者的PSV、EDV,均较无代偿患者的明显增快(P〈0.01),PI值减小(P〈0.05)。结论TCD显示患侧ACA、PCA的流速代偿性升高对于鉴别MCA中、重度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后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对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20HD8年7月,连续纳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CA慢性闭塞患者122例。根据DSA显示的ACA脑膜支代偿情况,分为ACA代偿组(72例)和无代偿组(5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两组患者双侧EICA的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BFV);TCD检测双侧ACA的PSV、EDV、平均流速(MFV)及PI值。结果①122例MCA闭塞者患侧EICA的PSV、EDV及BFV分别为(67±17)、(27±8)cm/s及(397±154)ml/min,低于健侧的(76±18)、(30±8)cm/s和(454±158)ml/min,P〈0.01。②无代偿组患侧EICA的PSV、EDV及BFV分别为(63±18)cm/s、(24±8)cm/s及(365±153)ml/min,低于代偿组患侧及同组内健侧P〈0.01;无代偿组患侧EICA的PI为1.09±0.20,高于代偿组患侧及同组内健侧(P〈0.01)。③代偿组患侧ACA的PSV、EDV、MFV分别为(142±32)、(67±19)及(92±23)cm/s,均高于组内健侧及无代偿组患侧;代偿组患侧ACA的PI为0.83±0.15,低于健侧均P〈0.01。尤代偿组双侧ACA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慢性闭塞患侧大脑前动脉脑膜支无代偿者的同侧颅外段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检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DSA证实的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重度狭窄(8例)或一侧重度狭窄、另一侧闭塞(10例)患者,共18例.应用TCD榆测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①TCD对ICAe闭塞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0/10),对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6%(25/26),总体符合率为97%(35/36).②术前ICAe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为(241 ±55)cm/s,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为(59 ±15)、(58±12)、(59 ±15)、(61 ±14)、(64 ±16)cm/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各阶段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③术后支架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较术前升高[(59 ±14)、(120±24)cm/s,P=0.000],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改善(0.64 ±0.15,1.05 ±0.19;P=0.000).术后闭塞侧MCA的PSV亦有所升高[(48 ±17)、(70 ±16)cm/s,P=0.005],而PI值的变化不明显(P=0.379).④术前有2例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双侧颈动脉置入支架后,AcoA关闭;术后有11例AcoA开放,其中10例为一侧闭塞,另一侧狭窄的患者,1例为双侧重度狭窄而仪一侧置人支架的患者.术前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24支(10例为双侧同时开放,4例为单侧开放),术后18支PcoA关闭(6例为双侧同时期,6例为单侧关闭).结论 TCD可用于双侧ICAe病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颞窗穿透不良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经眼窗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经眼窗监测CEA手术患者8例。采用TCD评价术前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并经DSA证实。于术中进行脑血流监测,记录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转流管放置及颈动脉开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患侧眼动脉(OA)和(或)颈内动脉虹吸部(CS)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①手术监测成功7例。8例患者中有4例因交通动脉代偿不良,使用转流管。术中采用双深度监测OA及CS者3例,单独监测CS者2例(1例未成功),单独监测OA者3例。②夹闭颈动脉后与夹闭前比较,OA的PSV、MV、EDV及P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流开放后,OA的PI明显升高(P〈0.05);夹闭颈动脉后较夹闭前CS的PSV显著下降(P〈0.05),但开放后血流与夹闭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7例预后良好。结论经眼窗监测CEA术中脑血流改变,可有效解决颞窗穿透不良的难题。采用双深度间断监测患侧OA和CS血流参数是较理想的方式。对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代偿不完全患者,建议使用转流管,可预防术中脑缺血,降低术后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强  华扬  凌晨  段春  张蕾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6):244-247,277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侧大脑半球血流速度及血管搏动指数的改变与颅内Willis环主干、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一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而另一侧正常或狭窄50%以下且颅内动脉无狭窄的患者112例作为闭塞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颅内动脉检测结果均正常的11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MCA的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患者双侧MCA、ACA、PCA的PSV和PI的差异,计算并分析患侧MCA的PSV、PI差值(PSVD、PID).结果①闭塞组患者双侧MCA的PSV和PI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SV相差61 cm/s,PI相差≥70%,P=0.000、P=0.000).②闭塞组患者患侧MCA、ACA的PSV和PI较健侧明显降低(P=0.000),患侧PCA的PSV较健侧增高,PI相对降低(P=0.000),患侧MCA的PSV下降率明显高于ACA的PSV下降率.③闭塞组患者患侧MCA的PSV与双侧ACA及患侧PCA的PSV直接相关(P=0.000、P=0.000、P=0.006).结论对双侧MCA的PSV、PI及ACA、患侧PCAPSV的差值分析,可以提高TCD对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局部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纳入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6例,对其中40例符合手术标准的中重度狭窄患者行CAS.术后3 d,1、3、6、12及24个月应用CDFI检测支架近心段、中段、远心段的内径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并与DSA结果相比较.CAS后≥6个月,PSV≥155 cm/s的患者立即复查DSA,PSV正常的患者6个月后复查DSA.结果 ①40例CAS技术成功率为100%,1例(2.5%)死亡,2例失访,37例获得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再狭窄(狭窄率为50%~69%),再狭窄发生率为2.7%.②CAS后各时间点支架中段内径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后随时间延长,支架各段内径均逐渐增加,术后1~3个月增幅最明显,6、12及24个月支架各段内径与前一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支架形态渐趋稳定.③CAS后各时间点支架各段PSV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均在正常范围内.④术前行CDFI和DSA检查的76例患者,两种方法诊断狭窄程度符合的有74例,其中2例DSA诊断为重度狭窄,CDFI诊断1例为中度狭窄,1例为闭塞.符合率为97.4%.术后≥6个月,共20例行DSA检查,CDFI与DSA均显示为轻度狭窄的有19例,中度狭窄的有1例.符合率为100%.结论 应用CDFI动态监测CAS后支架各段管径及血流的改变,有助于发现支架内再狭窄.与DSA比较,其检查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患者前交通动脉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症状性一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接受CEA治疗的住院患者89例。根据DSA显示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分为开放组(45例)和未开放组(44例)。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前交通动脉是否开放的一致性;分析两组术中实施临时性分流率的差异及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DSA结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9例患者术前评估前交通动脉开放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1%(41/45)、97.7%(43/44),总符合率为94.4%(84/89)(Kappa=0.888,P0.01)。前交通动脉开放组患者CEA术中临时性分流实施率[2.2%(1/45)]明显低于未开放组[20.5%(9/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17)。两组患者术后患侧MCA的PSV、EDV、PI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放组:(128±41)cm/s比(77±24)cm/s,(55±18)cm/s比(41±13)cm/s,(0.92±0.14)比(0.67±0.14);未开放组:(139±44)cm/s比(86±31)cm/s,(59±22)cm/s比(44±16)cm/s,(0.94±0.15)比(0.71±0.16);均P0.01];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42)cm/s比(157±57)cm/s,(55±24)cm/s比(72±34)cm/s,均P0.01],手术前后健侧ACA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开放组术后健侧ACA的PSV、EDV及PI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前交通动脉的开放与否进行准确而客观的评价,对于CEA术中选择性分流、提高CEA的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血压与脑血流调节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2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中应用TCD监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根据脑血流参数的变化调控血压,并决定术中是否应用临时转流管。应用临时转流管(转流组)16例,未用36例(非转流组)。结果①52例患者术后,完全恢复且无脑缺血发作50例,因过度灌注脑出血死亡2例。②颈动脉阻断前,转流组、非转流组平均动脉压(MAP)为(111±9)、(97±15)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平均血流速度(MCA Vm)为(40±12)、(39±13)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阻断后,转流组、非转流组MAP为(118±8)、(106±9)mmHg,较阻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CA Vm为(14±8)、(33±16)cm/s,较阻断前均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为(66±6)%、(15±5)%,P〈0.01。④转流组转流中,MAP(110±13)mmHg,接近阻断前水平;MCA Vm为(44±15)cm/s,MCA Vm较阻断前提高(10±2)%。⑤开放后两组MAP为(90±12)、(93±11)mmHg;MCA Vm为(55±19)、(54±23),较阻断前提高,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为(36±3)%、(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中转流组、非转流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1.0±2.5)、(31.8±2.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TCD监测,可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血压的调控及术中转流管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评价选择性分流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TCD对169例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术中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脑血流连续监测.根据是否实施分流术,将患者分类为分流组(n=32)和未分流组(n=137).记录术前侧支循环开放途径,比较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分流前后以及颈动脉开放后双侧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MV)、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MV变化率.结果 颈动脉夹闭前分流组与未分流组MV分别为(34.73±13.54)cm/s和(35.32±13.18)cm/s,无显著差异(P=0.825).颈动脉夹闭后分流组MV较未分流组显著降低(P=0.000),MCAMV下降率平均为69.34%±20.93%,较未分流组显著降低(P=0.000).分流后MCA MV显著提高,平均提高(35.68±16.69)cm/s(P=0.000).结论 TCD可客观评价分流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血管超声对椎动脉闭塞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联合评价椎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月经CDFI和TCD联合检测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椎动脉闭塞患者101例,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椎动脉闭塞侧与健侧椎动脉颅内、外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椎动脉全程闭塞患者,CDFI和TCD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颅内段闭塞患者,CDFI在颅外段可探及微弱血流信号;节段性闭塞患者,颅外或颅内段椎动脉可探及侧支循环建立后的血流信号.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颅外段患侧PSV较健侧显著降低[(27.39±12.44)cm/s对(62.61±13.22)cm/s,P=0.000);RI显著高于健侧(0.99±0.21对0.62±0.07,P=0.000).椎动脉节段性闭塞且有侧支循环建市时,闭塞侧颅内段椎动脉PSV、EDV和PI均较健侧显著降低,PSV分别为(37.81±12.28)cm/s和(73.17±30.99)cm/s(P=0.000),EDV分别为(17.58±7.10)cm/s和(29.31±12.94)cm/s(P=0.000),PI分别为(0.84±0.22)和(1.01±0.18)(P=0.000).对照DSA显示椎动脉闭塞的部位不同,CDFI与TUD检测的血流频谱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PSV、EDV、RI和PI均是准确评价椎动脉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DFI与TCD相结合,对于不同类型椎动脉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次全或完全闭塞术中超声监测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手术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DSA确诊为颈动脉闭塞性病变,并接受CEA治疗的患者共107例。根据术中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流再通组86例和未通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记录术中颈动脉血管异常、血管残余狭窄率、再通患者病变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 (1)颈动脉再通患者术中与术前患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为(82±32)和(60±17)cm/s,平均流速(MV)分别为(50±19)和(42±13)cm/s,血管搏动指数(PI)分别为0.97±0.25和0.67±0.14,术中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通患者术中与术前MCA的PSV分别为(46±20)和(63±21)cm/s,EDV分别为(24±13)和(34±12)cm/s,MV分别为(32±16)和(44±15)cm/s,术中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PI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18和0.67±0.15,P=0.317)。(2)再通组病变血管内径术中较术前明显增宽[(3.4±0.9)和(0.6±0.4)mm,P=0.000]。术中超声检查发现再通者86例中血管结构轻度异常13例,未再通者均为血管结构显著异常。结论术中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脑血流,可有效判断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程度,及时指导术中二次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国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其他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动脉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部分患者进行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头颅磁共振血管显像或头领部CT血管成像检杳.结果 在19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86.8%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至少一条颅内动脉狭窄者占62.1%,其中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26.3%的患者合并串联病变(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脑中动脉狭窄),68.2%的患者合并至少一条颅外其他动脉狭窄,其中以对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多见.结论 国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合并串联颅内动脉狭窄或广泛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几率较高,此特殊的动脉狭窄分布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成型术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