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CT对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认识。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5例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检查资料,重点讨论了CT检查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方法和CT在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本组资料中,CT检查15个病人,发现22个病灶,7例为双侧,5例合并肾内和肾包膜下出血,CT诊断少见和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准确性(80%)。结论:笔者认为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多数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呈边界清楚、含脂肪组织的肿块,并清楚显示肿瘤的成分以及其形态、大小、数目、浸润范围和邻近结构关系。结论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判定预后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频谱多普勒(PW)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研究。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声像图为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呈洋葱样,不典型声像图为低回声。CDFI示肿瘤内血流信号少,PW测及其动脉血流为低速高阻型。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声像图表现与血管、平滑肌、脂肪含量有关。典型声像图较易诊断。不典型声像图需结合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进行综合分析,并与肾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附20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20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表现,并且对比超声、CT检查,笔者认为MRI具有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能力,当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肪成份为主时,为长T_1、长T_2信号,而当以平滑肌血管成份为主时,则在SE长TR/TE序列中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表现,并与超声,CT检查进行比较。笔者认为MR具有鉴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能力,当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肪成份为主时,为长T1,长T2信号,而当以平滑肌血管成份成为主时,则在SE长TR/TE序列中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cmyolipcin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是由不同比例的平滑肌、血管、脂肪组成,无包膜,成分相差很大,约占肾肿瘤6%。大部分发生于女性,约占84%,年龄一般在40—60岁之间。临床上由于其组织成分不同,性质各有差异,主要表珂有两种:一是单个肾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任何其它征象;二是双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由结节硬化,临床上常为单侧性.通常无明显肿块,但随肿块大小改变部分患者有腹部腰疼、镜下血尿、常规尿化验中缺乏特征性表现。目前随着影像的发展,对它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己明显提高,尤其是伴有结节硬化患者,诊断更无困难。  相似文献   

8.
吴俊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90-229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9例中,CT检查发现含脂肪成分者16例,其中常规层厚扫描发现脂肪成分12例,薄层扫描发现(常规扫描不能确定的)脂肪成分4例;CT检查无明显脂肪成分者3例.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的关键是在肿瘤中测得脂肪密度影,对于含脂肪成分较多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明确定性诊断,对于少脂或无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薄层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的CT征象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20例肾周脂肪肉瘤的CT表现,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者间的CT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肿瘤与肾脏交界面的肾皮质缺陷("杯口征")20例,瘤内血管扩张18例,肿瘤血管延伸至肾实质(肾实质血管蒂)20例,肿瘤血供来自肾动脉分支20例,合并瘤内或(和)周围出血6例,合并其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以上这6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外生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均<0.05).20例肾周脂肪肉瘤中:肿瘤内乏脂肪软组织结节20例,伴有肾位移19例,这2种征象多见于或仅见于肾周脂肪肉瘤(P均<0.05).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大小通常小于肾周脂肪肉瘤(P<0.05).两者之间的性别分布以及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特异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周脂肪肉瘤,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方面,CT、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及MRI等诊断技术既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应不足。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各种影像检查中,以CT和超声检查较简便,也具有诊断的特征性,其中以CT检查最具特征性,当CT检查发现肾脏内边界清楚的不均匀密度肿块,其中有脂肪密度者可以明确诊断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1.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大出血CT误诊4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银官 《放射学实践》2001,16(4):234-23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手术前误诊的原因及CT手术前诊断该病的可能性。方法:复习手术与病理证实的4例术前CT误诊的巨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破裂出血的病例。结果:巨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发生肿瘤内、肾筋膜囊内,盆腔膜后甚至腹腔内出血;仔细寻找肿块内代表脂肪成分的CT征是支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的关键。误诊原因可能 与出血掩盖肿块内实际存在的脂肪征有关,也可能与将被挤到肿块的边缘的肿瘤内的脂肪结构误诊为肾筋膜囊内或肾窦内的脂肪有关,结论:巨大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手术前CT发现肿块内脂肪征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 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H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L)又称错构瘤,是一种具有CT特征的肾脏良性肿瘤。本文报告10例经手术证明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合文献参考,现就其CT特征性表现作一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分组成,由于肿瘤内含脂肪的比例不同,在CT图象上有不同表现。本文报告了三例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指出肿瘤内含脂肪的多少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并结合文献讨论了肿瘤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的意义,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患者的CT和病理特征.结果: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主要CT表现为肾实质内密度不均的肿块内含更低密度影(脂肪),其CT值为-20~-90 Hu.其中肾肿块内出血5例,肾肿块内出血并包膜下出血3例,肾肿块内出血并肾周积血2例,肾肿块内出血并腹腔积血2例.动态增强扫描肾血管及软组织成分明显强化,脂肪成分及出血均不强化.本组12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100%.结论:螺旋CT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判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出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术前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约占肾肿瘤的1%-2%,发病以中年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位于肾皮质边缘,影像典型者诊断不难。但直径小于3cm的可仅含少量脂肪或无脂肪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和肾癌很难鉴别。笔者收集20例直径小于3cmB超初诊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共16个病例,  相似文献   

18.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L)又称错构瘤,是一种具有CT特征的肾脏良性肿瘤。本文报告10例经手术证明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合文献参考,现就其CT特征性表现作一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组共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2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二维超声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二维超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测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果:二维超声显示2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四型,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无回声型,混合回声型,20个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其内可显示血流信号,6个肿瘤其内未显示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对RAL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特点和薄层扫描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锴构溜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脂肪组织明显的肿瘤9例,少脂或无脂的肿瘤1例。结论:含脂肪较多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典型,诊断容易;少脂或无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容易漏诊,薄层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