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郑邦荣 《攀枝花医药》1996,18(2):40-41,44
经络是和脏腑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止下、联系脏腑骨节的功能,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必须通过经络的气血动行,才能供给营养物质,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疏通、畅达气机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机理,是肝体阴而用阳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在生理情况下,肝主疏泄主要赖于肝气条达、肝阳不亢来完成疏泄功能,对人体气血、经络、脏腑器官的气机起调畅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肝脏不同于其它脏腑的特点是“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常有余”。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宣展气机贯穿温病治疗的始终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陈锦芳温邪侵袭人体,首先导致受邪脏腑组织器官的气机郁滞,随着卫、气、营、血的病理传变,温邪郁阻气机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因此,治疗温病始终应注重脏腑组织器官气机的疏理,通过宣展气机,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4.
人体是一个由脏腑组织器官相互协作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各脏腑组织器官各自执行一定职能,既彼此独立,又不截然分开。中医学观察到人体结构之间存在某种线状联系,即人体内部以功能为单位将一些脏腑组织器官集结成特定的功能主线。五脏即是这种线状联系的核心,每一条主线都链接着特定器官组织。五脏担负着精气输  相似文献   

5.
读《黄帝内经》中经络腧腑表里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所载的有关内容,提出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脏腑表里关系的含义有两种,即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和脏腑与相应体表组织器官间的表里关系,进而主要从经络和腧穴两方面论述了其不同表里关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心为腑之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脏腑是生命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既相对独立,又具宏观整体性的器官,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大类。广义脏腑指体内演化出的相对独立的所有器官。一般而言,凡藏于体内,于体表看不到的所有器官,均可统一于广义脏腑之范畴。狭义脏腑特指演化于胸、腹腔内的器官,又叫内源性演化器官。如五类实体器官(胰、肾、肝、脾、肺)和五类空腔器官(肠、膀胱、胆、胃、心)。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名称,现代医学以“器官”赅之。但脏实、腑空的结构学基础,使中医学之脏腑又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差别。  相似文献   

7.
从三焦、命门形质之争看脏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对脏腑多重能轻形,三焦、命门形质之争对中医理论发展并无实际意义。脏腑是多器官的功能单位,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深化对人体脏腑体用的认识,是今后脏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柳青 《中医学报》2016,(12):1928-1930
经络没有特殊的形态组织结构,是未知的特殊的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系统可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大脑为主导的经络信息网络调控系统,主要表现在经脉循经感传导方面;第二个层面是以心血管为主导的脏腑谐波共振调控系统,主要表现在脉动和脉象两个方面。经络信息网络调控系统通过经气调控心血管脏腑的生理功能,心血管脏腑共振调控系统通过共振调控的方式,保障人脑及脏腑组织器官的血液供给,以维持人脑及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两个功能系统来源于《黄帝内经》,并于后世进一步发展,是最具中医特色的理论,应当认真研究,加于提高。  相似文献   

9.
肺辅心行血浅析姜惟(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肺;血液运行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循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动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并随着血液循环,把一些...  相似文献   

10.
从五脏俞作用机理谈五脏俞治疗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针灸临床文献的分析考察,五脏俞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疾病,而失眠与心、肝、脾、肾、胃、胆等脏腑组织密切相关,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了五脏俞的作用机理及其与失眠的关系。从而得出从五脏俞着手治疗失眠症可调整五脏所主功能从而起到安神定志、调和阴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1,(10):40-41
经络遍布人体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它既有有规律的循行路线,又有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将人体各部分紧密地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生理上说,通过经络的联系,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脉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可以共同进行有机的整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从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方面论证了肝虚证既有阴虚、血虚,亦包含有阳虚、气虚。气虚为之渐,阳虚为之甚。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寒邪直中及肾虚脾虚。临床见证主要表现在疏泄功能不及、肝血不充方面。治疗应于养肝阴补肝血基础上再加补气温阳之品。  相似文献   

13.
臌胀病机,自古至今,仁智各见。本文首先提出脾气虚弱为臌胀之本始。认为各种原因造成脾气先虚,气血生化之源,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虚无以充盈脉道,可致瘀血内著肝脏,并引用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来论述了脾气虚与臌胀的关系。其次认为肝血瘀滞乃臌胀之枢纽(即中间环节)。本文对98例臌胀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后提出,肝血瘀滞是形成臌胀的前提,只有肝血瘀滞才能形成臌胀。肝血瘀滞,血络痹阻,水渗络外、腹水乃成。最后论述到腹水内蓄成臌胀之终结。认为本病肝血瘀滞源于脾气虚。此时、瘀血已成为病理产物,它不但影响脏腑正常的气血生化,还能成为继发病(腹水)的病因。结果陈者当去不去,新者当生不生,乃至血愈瘀则腹水愈甚,气血愈虚,腹水愈甚。气血愈虚则血愈瘀,互为因果、遂致本证正虚邪恋,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4.
人体隐态系统与显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发现人体存在两种形态结构和功能系统,即具有不可见形态结构的气化脏腑、经络所组成的隐态系统与具有可见形态结构的五体、五官等所组成的显态系统。人体的结构及结构层次是由隐性形态结构的组织器官和显性形态结构的组织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作为“活”的有机体,其生命动力之源的隐态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5.
肝血虚证是由于肝脏血液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肝脏具有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可以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血虚证是全身血虚证的一组特殊表现,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某些相关脏哭失养为证候特点.临床以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水饮之邪变动不居,随气机升降,流溢各处,波及脏腑,无处不在。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具有气化温养功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够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相似文献   

17.
论脏腑概念及其命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脏腑概念的含义在历史上经历过一次由解剖器官到整体功能单位的演变.这种演变发生后,脏腑便只是机体的整体功能单位,而不再是解剖器官.但是,脏腑虽然已演变为功能单位,其原有解剖器官的含义却长久地残留下来,二种含义错综糅杂,混乱不清.这是因为:其一,功能单位的脏腑是在解剖器官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内容而形成;其二,脏腑概念含义的演变是在没有为古代医家清楚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三,西方医学中译时脏腑名称被误用为解剖器官名称.脏腑含义混乱的情况严重地阻碍着中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的交流,影响着中医理论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建议将脏腑概念的二种含义从名称上分离开来,让心肝脾肺肾等名称仍作为解剖器官的命名,另为功能单位的脏腑创立一套新的名称.至于英译,解剖器官的心肝脾肺肾等应当一仍旧译,而功能单位的脏腑名称最好采用音译.  相似文献   

18.
从方剂组成配伍谈临证保护胃气的意义韩锋(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胃气,护胃,方剂胃气是指胃腑的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与脾的运化功能配合,使饮食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培育元气,供给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  相似文献   

19.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出自脏腑相通理论,首见于明代李梴《医学入门》。无论是从金木交合的五行气化理论去理解,还是从血能润肠、肠能导滞而助疏泄的形质层面去理解,又或是从六经开阖枢的同气相求关系去推导,都能证实肝与大肠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肝与大肠分别透过脏腑对应肢体以及经络循行而与肩项部有所联系。现代社会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久视伤血),加上熬夜作息颠倒(肝血不藏),使得临床上许多肩项疼痛由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导致。肝血不足可使肝气郁结,还可使大肠失去濡润而便秘,通过养肝血以润肠、通大肠腑以疏肝,能使此类型的肩项疼痛得到很好的缓解,这与一般临床从寒凝、气滞、血瘀等方向论治有较大的区别。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肩项部疼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在形态上也应有其相应的质。在中医学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缺乏对脏腑等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的系统而明确的论述。通过对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探索建立中医学形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