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对32例施行腰椎手术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了追踪调查。资料显示: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跛行和下肢疼痛的术后成绩最佳,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腰痛改善较好,下肢感觉异常等效果欠佳。下肢疼痛病程在5年以内或跛行在1年以内的术后效果良好。老年患者的腰椎手术进路,原则上以后方进路为主,单一椎体不稳定的腰椎滑脱症前方入路固定效果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腰椎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34例腰椎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塞来昔布组19例,在手术前8h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d,口服20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15例,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在手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肌注或口服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凝血指标的变化以及呕吐情况。结果:塞来昔布组在术后第1天、第2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当天、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内,塞来昔布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反应;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疼痛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止痛效果和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 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45例85椎(T4-L4),年龄53~86岁(平均71岁),有症状的节段均做MRI证实.手术后当天和术后随访分别进行疼痛得分VAS(visual ana...  相似文献   

4.
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椎的稳定性是指腰椎在载荷作用下维持自身结构正常形变的能力 ,即腰椎刚度的大小。手术后腰椎不稳定是指各种腰椎手术破坏了腰椎赖以维持平衡的解剖结构 ,从而引起手术后腰椎刚度丢失 ,也称为医源性不稳。腰椎不稳定是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常见原因〔1〕。1 解剖结构破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1.1 椎间盘损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椎间盘是腰椎承受载荷、维持节段稳定的主要成分 ,是髓核和纤维环的统一体 ,髓核传递液压静力 ,使纤维环产生张应力。Kaigle等〔2〕研究显示 ,椎间盘的损伤导致轴向运动范围明显增大。Goel等 (1986 )发现 ,…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后疼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腹腔镜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低、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但仍有一些患者腹腔镜术后出现疼痛。通常开腹手术后的疼痛是伤口痛,而腹腔镜手术后除伤口疼痛外,有63%的病人主诉膈下及肩端疼痛[1],而且有时疼痛相当明显,其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常超过伤口疼痛,达48~72小时,成为腹腔镜手术后病人最主要的不适主诉,73%~80%的病人在腹腔镜术后仍需使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其中有近20%需要阿片类药物。腹腔镜手术后的肩部疼痛可限制呼吸而引起肺部并发症[2]。因此腹腔镜手术后的疼痛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很多…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手术病人因手术创伤、麻醉、术后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术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且发生率高[1,2].胃肠道功能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尽早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发生与椎间盘纤维化撕裂、椎间盘内相关物质刺激等有关,若保守治疗不理想时多选择手术干预~([1])。但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不利于其恢复。为此选择何种方式减轻腰椎手术后疼痛一直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照分析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DLBP患者行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很大(6%~76%),其病死率高居各种并发症之首[1]。所以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而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有着多种危险因素[2],如中上腹部手术、麻醉方式、术后疼痛、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所以笔者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出  相似文献   

9.
Χ��������ʹ�Ľ�չ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 ,麻醉学和外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变化就是对围手术期镇痛的高度重视 ,甚至主张将手术后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 ,与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同等对待 ,并给予及时治疗。随着疼痛理论、镇痛药物、设备及镇痛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已可使病人在无痛和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术后恢复期。1 围手术期镇痛的必要性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3个阶段 ,而手术后疼痛则是围手术期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调查发现 ,手术后约 30 %~ 75 %的病人有明显疼痛 ,其中 4 9%为中度疼痛、2 3%为重度疼痛、8%为极重度疼痛。Warfield等…  相似文献   

10.
的 探讨腰椎手术后腰椎失稳的发生原因 ,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回顾并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8例腰椎手术后腰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 (平均年龄 4 8岁 )均以腰痛为主 ,腿疼部位模糊 ,很少累及膝以下 ,多不能久坐 ,腰背部肌肉软弱或僵硬。不稳绞锁不明显。有 7例为多间隙间盘摘除 ,有相当病例术前MRI表现出多间盘退变。结论 腰椎手术后是否出现腰椎失稳 ,除与手术切除减压的范围、术前退变状况等有关外 ,还受到年龄、个体差异、心理状态及术前、术后腰背肌锻炼状况等影响。对于此病的治疗并非均需要手术 ,且 2次手术出现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等情况不可避免 ,因此预防此病的发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椎后手术后因引流不畅、引流管阻塞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腰椎后路术后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在腰椎后路手术后进行伤口探查、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恢复.结论 对于腰椎后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早期手术治疗对神经障碍恢复的效果与手术减压时间及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手术后3年以上的214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优良率92.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腰腿疼痛、麻木,性功能障碍,排尿排便无力.结论:(1)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减少腰椎不稳、硬膜外及神经根周围纤维化.(2)早期功能练习,提高腰背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复合体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往传统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是切除狭窄段腰椎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及椎板,扩大狭窄的椎管及侧隐窝,以缓解神经受压[1].但是,过多的腰椎后结构切除可能产生潜在的腰椎不稳,导致腰椎手术后失败综合症(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 FBSS)[2].从1998年开始,我们采取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复合体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14全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光  丁浩 《颈腰痛杂志》2000,21(3):218-219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手术后3年以上的214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优良率92.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腰腿疼痛、麻木,生功能障碍,排尿排便无力。结论:(1)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减少腰椎不稳、硬膜外及神经根周围纤维化。(2)早期功能练习,提高腰背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手术后疼痛20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心血管手术后 ,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镇痛在我国仍占有一定地位 ,其镇痛效果如何及患者对这种镇痛方式的评价 ,国内目前尚无系统调查。本文对 1998年 2月~ 1998年 7月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问卷跟踪调查 ,旨在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态度及对镇痛药的认识 ;患者对传统镇痛方法的评价 ;传统镇痛治疗时心血管术后疼痛的程度和规律。表 2 术后问卷内容及结果问卷内容回答内容例数 %1 术后疼痛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不需要  术后不感疼痛  术后疼痛是必然的 ,应该忍受  担心镇痛药副作用131 10392 06 5 5 5 019 510…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方法:总结分析了13例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结果:讨论了影像检查对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手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正确诊断有帮助,对其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例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精神方面及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手术的预后。而术后镇痛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手术后切口的疼痛,避免疼痛引起的围术期并发症,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术后镇痛势在必行。本文对曲马多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背景静脉内吗啡给药(IMT)广泛用于麻醉恢复室内患者镇痛。许多因素影响手术后疼痛程度或吗啡用量。本文前瞻性分析了严重手术后疼痛手术前和手术中的预测因素。严重手术后疼痛的定义是指IMT〉0.15mg/kg或IMT失败。方法我们分析了手术前疼痛、药物治疗作用以及手术中事件对手术后疼痛的影响。IMT后,患者被分为两组:严重疼痛组(SP)和非严重疼痛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本次研究包括了342例患者,其中非严重手术后疼痛组有200例(58%),严重手术后疼痛组(SP组)有142例(42%)。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既往手术史和疾病史没有显著差异,但是SP组手术前治疗更频繁(P〈0.05)。SP组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显著长于非SP组(P〈0.001)。SP组的舒芬太尼用量较大,同时IMT结束前和结束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的分值较高(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高(舒芬太尼剂量〉0.6μg/kg)(比值比=2.68,P〈0.001)、全身麻醉(比值比=3.96,P=0.03)以及手术前使用镇痛药(比值比=1.91,P〈0.01)是与严重手术后疼痛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严重手术后疼痛与手术中使用大剂量舒芬太尼,全身麻醉以及手术前使用镇痛药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椎小关节阻滞对缓解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余疼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PKP术后残余腰部疼痛患者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6)和对照组(n=10)。试验组根据患者不同压痛点选择相应小关节在超声引导下注射镇痛复合液2.0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手术前、手术后10min、1天及2周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0min、第1天及术后2周疼痛缓解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对照组各时点VAS及ODI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术后10min、1天及2周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注射相关并发症。结论腰椎小关节注射可有效缓解患者PKP术后残余疼痛,在PKP术后残余腰痛的诊断及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认识, 分析、筛选出可能诱发术后急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及时有效预防干预, 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由单一医疗组连续收治的204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评估结果。按照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社会精神属性、病灶特征及手术麻醉方式等进行分组, 比较组间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比例, 并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4例患者。男84例, 女120例;年龄(57.9±11.5)岁;中位手术时间120(110, 145)min。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或围术期死亡发生。术后疼痛控制不达标76例(37.3%), 发生重度以上疼痛24例(11.8%), 33例(16.2%)术后需要追加肌注强效镇痛药。年龄<60岁、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采用两切口手术、手术时间>2 h、仅接受全麻及术前情绪低落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较各自对照组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早期肺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发生急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2)、长期饮酒史(P=0.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