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欣  付旷  卢景海  张铁成  郭丽丽 《疑难病杂志》2013,12(5):365-366,411,367
目的探讨1.5T高场磁共振在胼胝体变性(M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MBD患者8例(其中急性型5例,亚急性型3例)均经MR检查,常规行矢状面T2WI序列扫描,轴位T1WI、T2WI、T2WIFlAIR、DWI序列扫描。结果 8例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膝部和(或)压部见等或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6例表现为DWI弥散受限。所有病变呈对称分布。T2WI矢状位表现为"夹心蛋糕征"典型征象。结论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R检查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archiafara-Bignami病(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在MB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诊治的MBD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分布及不同时期MBD的MRI信号特征。结果 5例病人均可见胼胝体对称性分层状,等或稍长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矢状位明显。与亚急性期相比,急性期胼胝体肿胀较明显,病灶境界较模糊,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更高。结论 MRI对MB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T1WI、T2WI、STIR及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53个病灶T2WI全部呈长T2信号于STIR序列信号进一步增高。48个病灶T1WI呈短T1信号(90%),5个病灶呈等T1信号(10%)。11个病灶于T1WI序列和他WI序列见栅栏纵行样低信号影(栅栏征)。10例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延迟20分钟扫描呈均匀强化表现。结论:MRI在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脾脏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脾脏淋巴瘤6例,其中4例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2例患者行MRI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分析此6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 6例患者脾脏不同程度增大,CT平扫时多为低密度灶,MRI为T1WI双回波序列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稍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度均匀/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稍减退,各期的强化均低于同层面的脾脏实质的强化程度,不均匀强化者病灶内见片状无强化区。其中脾脏淋巴瘤累及肝脏3例,累及胃2例,累及淋巴结5例。脾脏小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弥漫浸润型或栗粒结节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多形成单发巨块型。结论 CT及MRI影像学方法,在病理诊断之前,对鉴别脾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及高度提示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春艳  归云荣  归俊  芦苇 《广西医学》2012,34(5):577-578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MRI的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单发8例,多发3例,共16个病灶,其中额叶5个,颞叶3个,额顶叶2个,基底节4个,小脑1个,右侧桥臂1个;其中3例累及胼胝体.MRI表现:T1WI序列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T2WI/FLAIR序列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团块状或斑片状均匀强化.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具有特征表现,可以对颅内原发淋巴瘤作出定量、定位诊断,具有独特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MRI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阴囊内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6例表现为单侧睾丸发病,1例为双侧睾丸发病。7例肿瘤均呈弥漫性占位,MRI表现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大致均匀稍低信号3例;4例T1 WI信号不均匀,可见片状高信号,T2 WI呈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DWI(b值=1000)7例均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坏死区无强化;睾丸鞘膜积液2例,同侧附睾、精索受累1例;7例免疫表现类型均为B细胞,弥漫大细胞型。结论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单发5例、多发11例,共发现46个病灶,幕上44个,幕下2个;位于脑深部13例、脑皮层及皮髓质交界处3例、小脑2例;通过胼胝体向对侧侵犯3例,累及软脑膜、室管膜4例.所有病灶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 41个病灶呈高信号,5个呈等信号,DWI 42个病灶呈高信号,4个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显著强化.瘤周轻度水肿13例、中重度水肿3例.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增强扫描形态、占位效应以及肿瘤的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朱付立  魏丽 《黑龙江医学》2019,43(5):502-504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NHBI)的临床及MRI特点,探讨DW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1WI、T2WI、T2WI-FLAIR及DWI扫描。统计常规序列及DWI显示的病灶数并分析病灶的分布特点。结果患儿几乎均为足月儿,病灶多对称分布,均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所有病例共检出病灶76处,好发于枕顶叶,其次是胼胝体压部,其中,枕叶36处,占47.4%,顶叶23处,占30.3%,胼胝体压部13处,占17.1%。此外,胼胝体膝部、颞叶各1处,占1.3%,额叶2处,占2.6%。所有病灶DWI均呈显著高信号,ADC图信号减低,而常规序列仅T1WI呈略低信号,T2WI未表现明显异常信号。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多见于足月儿,其病灶分布具有特征性,且所有病灶DWI均呈显著高信号,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MRI表现、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例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MRI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20例患者以突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为首发症状,头颅MRI均发现胼胝体压部局灶性病灶,边界清,TI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显示明显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未见强化。以上病例经过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复查头颅MRI,其中有18例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2例在DWI序列表现为病变范围较前缩小、信号较前减低。结论 RESLES是一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MRI能客观地反映病灶的特点、吸收与好转,对于监测及评估RESLES临床演变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后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MRI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弦搜集脑卒中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WD病例54例,均行常规则MRI(T1WI、T2WI、FLAIR)及CT平扫,并对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在原发病变基础上,可见继发病变均沿锥体束方向分布;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MRI表现为等或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早期DWI呈高信号,中晚期DWI呈等信号;变性晚期MRI及CT均显示伴有患侧大脑脚及桥脑萎缩。结论脑卒中累及锥体束可导致锥体束继发性wallerian变性,结合WD的病变特点及其影像表现,诊断不难,而且MRI对该病的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边缘叶脑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在边缘叶脑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边缘叶脑炎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行MR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序列及增强扫描),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3例行PET/CT检查,总结其MRI及PET/CT表现。结果 8例患者影像学病变主要累及海马、岛叶、杏仁核,7例累及双侧,1例累及单侧,2例累及丘脑等边缘系统外结构。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影,DWI稍高信号影,FLAIR成像显示最清晰,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2例轻度强化。3例行PET/CT检查者可见病灶区高代谢,并发现肺部高代谢肿瘤病灶。结论 MR图像可直接显示边缘叶脑炎的脑结构损伤,结合特殊的病变部位以及MR信号的异常改变,可以对边缘叶脑炎进行诊断,以FLAIR序列的敏感性最高,DWI对诊断意义不大,增强扫描可协助排除脑转移瘤。PET/CT对副肿瘤性边缘叶肺炎患者病灶敏感,且可发现无症状肿瘤病灶,但需与发作期致痫灶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的MRI诊断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的MRI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7例患者均行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栗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或小脑也可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病灶DWI图呈等信号3例,略高信号2例,高信号1例,病灶DWI及ADC图呈混杂小片状低信号1例。经积极治疗随访发现,D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者预后较好,DWI呈高信号及DWI和ADC图均显示低信号者预后较差。结论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扩散加权成像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0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8例,共检出病灶35个,分别位于额叶、顶叶、胼胝体、基底节、小脑半球、小脑蚓。病灶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为明显均匀或欠均匀结节、团块样强化,少数为环形强化,可有“缺口征”、“尖角征”。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累及颈胸段脊髓的后索、侧索,并可不同程度累及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表现为弥散_而不均匀的白质变性,在MRI T1WI序列病变信号变化不明显,与正常脊髓相似,T2WI序列上呈条状或斑片状的高信号,边界欠清晰;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病变强化不明显.#结论 MRI因其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5.
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特点,全部病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病例中,单发8例,多发3例,共16病灶,其中发生于额叶5个,颞叶3个,额顶叶2个,基底节4个,小脑1个,右侧桥臂1个,其中3例累及胼胝体,T1WI序列为稍低信号者8例,等信号者3例,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本组病例病灶肿瘤信号均较均匀,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病灶周围均有轻、中度水肿,多发者病灶较小,水肿较轻,水肿范围与病灶大小不呈比例。增强扫描呈明显团块状或斑片状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病灶较大者边缘欠光整,可见分叶及浅脐凹征。结论老年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的常规MRI及DWI检查影像图片。结果 16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5例患者在T2WI和T2FLAIR序列图像上发现呈稍高信号,T1WI未见异常信号改变;2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扩散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呈明显低信号。结论 DWI检查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常规MRI检查及CT检查,故对怀疑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时行DWI序列及常规MRI扫描。  相似文献   

17.
低场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场MRI机DWI序列在脑梗死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例,行常规序列及DWI检查的MRI表现,分析不同时期相同(或相近)层面各序列信号的变化。结果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时间较早的,DWI阳性率较髙,比常规T2WI/T2WI-FLAIR敏感。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WI。结论MRI是脑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DWI序列是急性脑梗死诊断与鉴别中最敏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胼胝体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方法:6例胼胝体变性患者中急性型2例,慢性型4例;1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与MRI可见胼胝体膝部、压部及体部对称性病灶,CT病灶为低密度,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2例伴发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对称性病灶.结论:胼胝体变性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以胼胝体膝部、压部和体部对称性病灶为其主要异常表现,CT和MRI检查是胼胝体变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9例,5例行增强扫描;MRI检查12例,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原发性骨淋巴瘤中12例为B细胞源性,2例为T细胞源性。11例侵犯单一骨,3例侵犯多骨,共侵犯19处骨骼。其中骨盆8例次,椎体5例次,股骨4例次,颅骨2例次。行CT扫描的9例中,6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呈虫蚀样、筛孔样,2例呈浸润性骨质破坏,1例呈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出现骨膜反应。行MRI扫描的12例均可见骨髓侵犯,伴周围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T2WI脂肪抑制序列显示骨髓腔侵犯更为清楚,可见病变区骨髓腔信号明显增高。结论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颅脑MRI和DWI图像,观察患者DWI、ADC图及T2WI的表现,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成人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多发病灶30例(79%),单发8例(21%),常呈对称性;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两大类型:(1)主要侵犯颞叶、边缘系统以及额叶20例。(2)主要累及顶叶皮层及皮层下、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18例。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多数病灶(23例)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3例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2WI未能显示病灶。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灶DWI常呈高信号,多数病灶DWI信号较T2WI高,DWI对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