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利用T2?mapping监测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方法 纳入34例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前2周)、中(放疗开始后5周)、后(放疗结束后4周)进行双侧腮腺T1 WI、T2 WI及T2?mapping.记录各时间点腮腺MR参数、平均照射剂量及患者口干等级.另纳入9例健康志愿者,间隔4周进行2次腮腺T2?mapping扫描,以分析T2? 值的可重复性.结果 放疗前至放疗中、后,腮腺体积[萎缩率分别为(25.34±11.33)%和(25.74±9.93)%]及T2? 值显著缩小[变化率分别为(-5.63±8.86)%和(-4.81±10.67)%)(P均<0.01).放疗前至放疗后,腮腺标准化T1信号强度显著降低[变化率为(-7.43±10.61)%,P=0.007],且其变化率与平均照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6,P<0.001).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和T2? 值与患者口干等级具有相对应的变化趋势.腮腺MR参数具有极好的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43~0.993).结论 常规MRI及T2?mapping能够无创地评估鼻咽癌患者腮腺放射损伤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近似估计有创性测量平均肺动脉压(m PAP)与相位对比MR成像测量主肺动脉涡流持续时间的功能相关性,并分析MR成像无创性诊断肺动脉高压(PH)及m PAP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探讨MR和临床表现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12个病灶,MR均表现为双侧单发,病灶或病灶主体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MR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或者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表现,MR表现也具备一定的特点,对术前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腮腺肿瘤本身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目前检查、诊断腮腺肿瘤理想的手段。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MR波谱分析、MR腮腺导管成像、三维高分辨力成像等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术前评估、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RI新的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目前主要依靠腮腺造影、CT、MR、超声检查及核医学等.影像学表现典型的腮腺肿瘤诊断不难,但表现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尤其是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s)是肺内常见病变,但其定性诊断却富有挑战性 [1~8]。CT基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有无钙化等,可对多数SPNs做出明确的诊断,但仍有一部分SPNs定性困难,临床手术切除的病例中高达 30%为良性SPNs[8]。有鉴于此,Swensen等 [1~5]用动态CT增强的方法反映良恶性结节血供及构成方面的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信息。近年来,Hittmair等 [7]将MR动态增强引入到SPNs的评价中来,由于MR对顺磁性造影剂的磁敏感性高,一般无过敏反应,加上MR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这就使MR更适合于评价SPNs的血流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2017年3月-2020年1月因腮腺肿物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平扫及ASL扫描,测量ASL序列图像上肿瘤组织的肿瘤血流量(TBF),并将计算出的标准化肿瘤血流量(nTBF)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4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8例,包括腺淋巴瘤14例,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共17例。测量并经计算得出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腮腺肿瘤的nTBF分别为:3.71±1.65、0.89±0.25、1.55±0.60。腺淋巴瘤的nTBF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1)和恶性肿瘤(P<0.01),但是多形性腺瘤和恶性肿瘤的n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ASL能将腮腺腺淋巴瘤从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中鉴别出来,但是无法鉴别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ASL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nTBF的诊断阈值为2.03,诊断腺淋巴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3.5%。结论:3.0T MR ASL技术可以无创地、定量地评价腮腺肿瘤的TBF,并对腺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CT及MRI表现(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病,目前随着影像诊断及技术的发展,对PAP的报道有所增多。本文报道我院从2002起至今收集的3例PAP,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探讨X线、CT及MRI在PAP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S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缺血 -缺氧性脑病 (HIE)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期和准确诊断不仅有助于评估预后 ,而且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1] 。就MR成像技术而言 ,虽然常规MRI成像可用于急性和慢性围产期HIE的检查 ,但是 ,由于新生儿脑组织髓鞘不完整和水分含量高的缘故 ,在缺血缺氧性损伤检查中的表现和范围还有一定限度[2 ,3] 。随着MR成像设备和技术的进展 ,除常规MRI成像外 ,弥散加权成像 (DW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 (MRS)已用于HIE早期检查和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 ,它在HIE诊断和预测神经发育后果中发挥重要作用[4 ] 。1 HIE临床诊断标准[5]…  相似文献   

10.
Caroli 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胆管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又称交通性海绵状肝内胆管扩张症[1]。本文对本院自2009-10—2014-03确诊的1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探讨了 Caroli 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clerosing stromal tumor,SST)是一种少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属于性索间质肿瘤亚分类的卵泡瘤-纤维瘤类,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Chalvardjian 等[1]1973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了百余例,多为个案报道,且其 MR 表现的报道较少。笔者分析3例 SST 的 MR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旨在总结其 MR 表现特点及与病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是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最常见病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或运动异常,甚至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 LDH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征及传统影像学表现,但特异性较低.近年来,研究[3-6 ]表明 MR 扩散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PPL)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PL的CT及MR表现,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8岁。结果 4例多发,1例单发。3例呈两侧腮腺弥漫分布小结节及少许结节影,1例为单侧多发结节,1例为单侧单发软组织肿块。5例密度/信号都较均匀,2例可见少许囊变。病灶最大径为1. 9~5. 2cm。所有病例与周围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晰,未见骨质破坏。2例伴两侧颌下多发淋巴结肿大。2例可见其走形的血管受压、推移表现。CT或MR增强后呈早期中度-明显强化。结论 PP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两侧腮腺呈弥漫多发散在小结节及少许结节状分布,边界清晰,早期较明显强化,可提示PP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与影像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肺泡蛋白沉积症 (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为少见的肺弥漫性病变 ,由Rosen等人于 195 8年首先描述[1] ,其特征为大量不定形的非可溶性富磷脂蛋白物质沉积于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1 流行病学由于PAP少见 ,确切的发病率难以获得 ,最近估计大约为 1/ 2 0 0 0 0 0 0。男性占大多数 ,男女比例为 2~4∶1[2 ] 。多见于 30~ 5 0岁 ,约占病例的 80 % [3 ] ,亦可发生于婴儿、儿童或老年人[4~ 6] 。2 病因病因至今未明。根据有无关联疾病或致病因子可将PA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无明确与PAP有关联的疾病或致病因子者称为原发性或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扩散峰度张量成像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认可,并遵循本地法律及赫尔辛基宣言。3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平均年龄(64.5±3.4)岁]及30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65.0±5.1)岁]进行了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  相似文献   

16.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良性肿瘤~([1]),但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单发病灶常常误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目前国内已有少量该病CT方面的文献报道~([2-5]),但有关其CT表现的报道不是很一致,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2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和总结腮腺腺淋巴瘤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常规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一直是泌尿系统检查的主要方法[1]。近年来,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CT及MR等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泌尿系统检查,并能弥补IVU检查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但这些方法也均有一定的局限性。MR应用于尿路造影只有十几年时间,但已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磁共振尿路成像有2种成像方法:一是基于重T2权重像的非增强MR尿路造影(MR urography,MRU);一是增强后的MR静脉尿路造影(MR intravenous urography)[2]。本文主要评价非增强MR尿路造影(MRU)在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同时与超声、IVU及CT等成像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MR常规扫描与功能成像在肝癌随访中综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接受手术或非手术(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射频消融、伽玛刀)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采用CT和MR技术进行随访评估,分析常规扫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常规T1WI、T2WI以及动态增强扫描)和功能扫描[CT灌注扫描、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和MR灌注扫描]在肝癌随访中的综合应用价值.其中16例肝癌术后患者着重对术后肿瘤复发和术区周围炎性反应进行评估,2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对肝癌病灶治疗后活性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44例患者经综合CT和MR常规及功能扫描后得到比较明确的诊断.16例肝癌术后患者,3例诊断为切缘旁复发,13例诊断为术后炎性反应或局灶性灌注异常.2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13例诊断为肿瘤完全坏死,15例诊断为癌灶坏死不完全.结论 CT和MR功能扫描可作为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的有益补充,提高肝癌随访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以外伤最为常见的多种疾病均可累及臂丛神经,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于终身残疾。仅凭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难以准确、直观地定位定性诊断臂丛神经病变[1]。显微外科日益成熟,使臂丛神经的修复成为可能。对臂丛神经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损伤程度判定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MR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常规扫描很难完整、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结构[2],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使MR对周围神经成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3]。笔者在3.0T超高场 MR扫描仪上采用 MRN 技术对怀疑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扫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房间隔膨出瘤(interatrial septum aneurysm,IASA)是一种成人少见的心脏疾病,常与心律失常及不明原因的脑梗死有关[1-2],过去往往依赖经胸超声及经食管超声诊断,而国内外利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 IASA 的报道少见[3-5]。笔者收集2014-04—2015-08经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17例成人 IASA 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成人 IASA CT 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