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神经肽Y在免疫学上的作用以及Th1/Th2它们的平衡与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多。另外还有许多基本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神经肽Y作用于免疫系统的确切机制是什么?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他们的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异常增高或很低,神经肽Y对他们的作用又是什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9/2004-09与神经肽Y,Th1/Th2和多发性硬化相关章,检索词“neuropeptide Y,Th1/Th2 cell,Multiple sclerosis”,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BI 1994-09/2004-09期间的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神经肽Y,Th1/Th2,多发性硬化”。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160余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神经肽Y,Th1/Th2细胞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献20多篇,无论研究对象为动物还是患全部纳入,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优先,排除综述类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20余篇献按神经肽Y结构、功能和免疫性疾病关系分类:其中1篇与神经肽Y的结构相关,10篇与神经肽Y及Th细胞的功能相关,9篇与他们和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有关。资料综合:20篇献共包括730例患(或实验动物),说明了神经肽Y能影响Th1/Th2细胞的平衡,它能促进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抑制Th1细胞分泌γ-干扰素,从而可能抑制多发性硬化的发生。结论:Th1/Th2的平衡紊乱可促进多发性硬化的发病,神经肽Y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C型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CpG-ODN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人工合成C型的CpG-ODN(ODN-M362),将其注射于哮喘小鼠腹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注射后小鼠的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分析其有无差异性。结果C型CpG-ODN组BALF中EOS数量,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血清IFN-γ明显升高于对照组和哮喘组(P〈0.01)。结论C型的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失衡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Grave病(GD)21例、甲亢甲炎(GDⅢ)11例、桥本甲亢(HTL)11例、桥本甲状腺炎(HT)16例、20名正常人,通过酶免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L-4)的含量。结果IFN-γ水平HT〉HTL〉GDm〉GD,IL-4水平GD〉GDⅢ〉HTL〉HT。GDⅢ和HTL组IFN-γ和IL-4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反映了AITD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相结合可成为AITD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h1、Th2漂移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诊断中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10株脑胶质瘤细胞进行了IL-4、IL-6、IL-10和TNF-α检测。结果:在脑胶质瘤细胞株中Th2类细胞因子mRNA强势表达,IL-4、IL-5、IL-10和TNF-α的表达率分别为90%(9/10),70%(70/10),90%(9/10),0%(0/10)。结论: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Th2/Tn1漂移现象,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5.
Th1/Th2失衡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佳哲  李云 《华西医学》2009,24(1):236-237
1991年Maggi等证实人类存在着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了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而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及IL-13等因子。Th1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反应。Th1/Th2之间存在着交互调节的关系,即Th1/Th2功能平衡。但在疾病状态下,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红  谭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350-1352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2和IgE)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1和Th2细胞所诱导的免疫反应能互相调节。在生理条件下,机体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发生偏离,机体就会趋向疾病状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体内Th1/Th2失衡及其与疾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3例ITP患儿(急性32例,慢性21例)治疗前后和28例健康者外周血CD3^+、CD8^-细胞内IFN-γ和IL-4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ITP患儿起病时Th细胞中表达IFN-γ(Th1)阳性百分比高于正常人(P〈0.05),而慢性ITP患儿Th1细胞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缓解后急性ITP患儿Th1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慢性ITP患儿Th1细胞比例增高(P〈0.05)。结论儿童急、慢性ITP呈现不同的Th1/Th2极化失衡,与疾病的活动、缓解有一定的关系,提示Th1/Th2极化在疾病发生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很多研究都提示机体衰老和疾病过程中均伴有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发生偏离的现象.目的:就运动、衰老和免疫领域的细胞因子与Th1/Th2分化、衰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在运动延缓衰老中的可能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检索1990/2011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运动、免疫和衰老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exercise,immunesenescence",中文检索词为"运动,衰老,免疫".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2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增龄,老年人易出现T淋巴细胞克隆向Th1亚群分化,进而出现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破坏了Th1/Th2平衡在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调节中所具有关键性作用,导致糖尿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增加.大量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延缓衰老,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是否可以通过Th1/Th2偏移及其偏移的逆转来解释呢?还有待科学实验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肺损伤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变化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细胞的漂移变化,探讨内毒素肺损伤时机体抗炎、致炎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制作大鼠内毒素肺损伤模型。分离、提纯外周血与BALF中T淋巴细胞,抗大鼠CD4:FITC单克隆抗体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LPS致伤后,外周血与BALF中IFN-γ阳性细胞(T111细胞)与IL-4阳性细胞(Th2细胞)数目均减少,Th1细胞在相应时相点CD4 T淋巴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在一过性增高后进行1性减少,CD4 T细胞中,Th1细胞构成比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Th2细胞构成比则持续增高,提示LPS使CD4 T细胞构成比由,Th1向,Th2漂移。结论:Th1/Th2漂移的方向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急性炎症反应发展的速度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Th1/Th2平衡偏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拟建立一种准确的、客观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平衡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免疫科住院的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和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抗凝血,以PE标记的抗CD195单抗和CD30单抗与FITC标记的抗CD4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用淋巴细胞设门,分别以CD4^+ CD195^+和CD4^+CD30^+细胞代表Th1、Th2细胞,分析ITP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百分率及Th1/Th2比例的变化。结果ITP组治疗前Th1、Th2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而Th1/Th2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和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血小板数上升,Th1/Th2比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异常,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即ITP患者体内Th1/Th2比值升高,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Tb1优势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杨德洪  魏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1,(44):8350-8354
背景:很多研究都提示机体衰老和疾病过程中均伴有Thl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发生偏离的现象。目的:就运动、衰老和免疫领域的细胞因子与Thl/Th2分化、衰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在运动延缓衰老中的可能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检索1990/2011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运动、免疫和衰老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exercise,immunesenescence",中文检索词为"运动,衰老,免疫"。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2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增龄,老年人易出现T淋巴细胞克隆向Th1亚群分化,进而出现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破坏了Thl/Th2平衡在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调节中所具有关键性作用,导致糖尿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增加。大量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延缓衰老,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是否可以通过Thl/Th2偏移及其偏移的逆转来解释呢?还有待科学实验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一细胞因子在移植前后两点的变化不具有诊断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联合监测细胞因子可更好地判断移植患者的体内免疫状态。目的:观察Th1/Th2细胞因子在肾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其在急性排斥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前、肾移植后3,7,14 d时急性排斥组和非急性排斥组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动态的监测。结果与结论:在肾移植前,急性排斥组Th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Th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肾移植后,非急性排斥组各时点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组各时点Th1细胞因子迅速升高,在排斥前达峰值,各时点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Th2细胞因子水平缓慢升高,在排斥前达高峰,各时点Th2细胞因子水平仍低于非急性排斥组。结果可见,非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保持稳态,而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呈非稳态分布趋势,表现为Th1细胞因子在排斥前迅速升高,Th2细胞因子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PBMCS IFN-γ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哮喘属于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15.
正健康母体在妊娠期间与胎儿存在免疫耐受,如果免疫耐受的状态遭到破坏则会引起排斥反应,进而引起流产。当母体连续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不到20周的时候出现自然流产,即形成所谓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目前研究显示,造成URSA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耐受遭到破坏。CD4+T细胞能够按照其自身具备的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和调节性T细胞(Treg),随着Th17细胞的发现,生殖免疫学的Th1/Th2模式逐渐发展为Th1/Th2/Th17/Treg模式~([1])。现就Thl/Th2、Th17/Treg平衡与URSA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6.
既往研究报告Th1/Th2细胞失衡在异位性皮炎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Th1型细胞因子IL-4、IL-5在异位性皮炎中存在过度表达。Th17细胞是独立于Th1/Th2型细胞的一种新型T细胞,能分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免疫炎症反应[1]。本文旨在探讨Th17、IL-17在异位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8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 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次数、急性加重的天数、急性加重事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4、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占CD4+T细胞的比值。结果:治疗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平均急性加重天数、Ⅱ~Ⅲ级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Th2/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Th1/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Th1/Th2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Th1/CD4+T细胞、Th2/CD4+T细胞、Th1/T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 200 mg的N-乙酰半胱氨酸对C、D型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用药期间能使Th1/Th2趋于平衡,降低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缩短其急性加重的天数,减少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患者辅助T细胞1向2(Th1/Th2)漂移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Th1、Th2类细胞因子及CD4^+和CD56^+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肿瘤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h2类细胞因子IL4、IL-5和IL-10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CD4^+和CD56^+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类型恶性度越高,细胞越呈Th2极化倾向飘移。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状腺肿瘤患者Th1/Th2漂移,并且随着病理恶性度不同,Th1/Th2的漂移有所不同。Th1/Th2的漂移和CD56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度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Th1/Th2细胞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功能变化研究进展非常迅速,Th1/Th2极化是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Th1/Th2极化异常或缺陷均可导致疾病。为探讨CPP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分布变化情况,我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例CAP/CPPS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IFN和IL4的表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贮存式异体成分输血对脊柱手术患者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116例进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8),其中观察组进行贮存式异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成分血输注,对照组进行贮存式异体普通悬液加血浆输注。比较两组输血前与输血3 d后外周血的Th1、Th2、Th17、Treg、Th1/Th2、Th17/Treg及Th1类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Th17类细胞因子(IL-17)与Treg类细胞因子(TGF-β)水平;比较两组输血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输血3 d后外周血的Th1、Treg与Th1/Th2水平均高于输血前,Th2、Th17与Th17/Treg均低于输血前(t=14.564、8.139;13.940、8.592;8.648、4.343;4.366、10.322;13.434、7.469;10.973、6.291;11.979、7.512;10.2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