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对荆芥-防风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如  邹桥  周涛  曾笑  张斌  梁逸曾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8):1373-1376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药对荆芥-防风、单味药荆芥和防风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分辨色谱重叠峰,通过质谱库进行定性,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结果荆芥-防风、荆芥和防风挥发油分别得到65,51和36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2.36%,86.71%和89.15%。结论荆芥-防风挥发油成分数目大致是单味药荆芥和防风的加和,但主要来自荆芥。  相似文献   

2.
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对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结果: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45、35和36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6.34%、95.76%和93.94%。结论:药对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而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  相似文献   

3.
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桂枝、荆芥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RetentionIndice)。结果:药对桂枝-荆芥、桂枝和荆芥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47、24和37个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91.94%、86.31%和89.17%。结论:药对桂枝-荆芥与单味药桂枝、荆芥的共有挥发油组分分别为20和24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7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药对艾叶-香附挥发油组分和比较分析药对与其单味药的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分离检测药对和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解析共有组分,然后分别利用质谱库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总体积积分法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艾叶、香附和药对艾叶-香附的挥发油分别定性74、41和77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5.05%、87.68%和95.8%;药对和艾叶、香附的共有组分分别为35种和26种;三者的共有组分有6种。结论药对中的挥发油主要来自单味药艾叶。  相似文献   

5.
GC/MS和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分析桂枝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桂枝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从而实现对桂枝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鉴定了33个桂枝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含量的81.32%。结论桂枝挥发油主要成分为Benzylidenemalonaldehyde(52.20%),Acetophenone(3.04%),3-(2-methoxyphenyl)-2-Propenal(2.20%),和1-(1,5-d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1.8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对防风-枳壳的挥发油组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药对防风-枳壳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结果防风、枳壳和药对防风-枳壳的挥发油分别定性20,32和34个成分,占总含量的88.48%,94.94%和85.36%.药对防风-枳壳与防风、枳壳的共有组分分别为17和28个。结论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来自枳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枳实-生姜与其单味药枳实和生姜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枳实-生姜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别定性了枳实、生姜、药对枳实-生姜挥发油成分45,59和74种,分别占总含量的88.39%、87.60%、83.72%。结论药对枳实-生姜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生姜,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半边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半边苏挥发油,用气相色谱(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79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1.56%.结论:半边苏挥发油中,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邻-聚伞花素、百里香酚甲醚是其主要成分,其中香荆芥酚占总挥发油量的23.8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药对枳实-厚朴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分离检测药对枳实-厚朴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利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结果 枳实、厚朴和药对枳实-厚朴挥发油成分分别定性了29,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薄荷、荆芥配伍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及体外抑菌作用比较,为薄荷-荆芥药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荆芥药对及薄荷、荆芥单味饮片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体外抑菌作用比较。结果:在薄荷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在荆芥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合物,在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3种挥发油样品共有化合物27种,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中新测得5种化合物,9种化合物未检测到。在体外抑菌作用上,薄荷-荆芥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均有抑菌作用,其中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对粪肠球菌(ATCC2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3)的抑菌作用强于薄荷、荆芥单味药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ATCC35218和ATCC25922)的抑制作用,药对挥发油=薄荷挥发油荆芥挥发油。结论: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较薄荷、荆芥单味药均有一定变化,薄荷-荆芥药对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略优于单味药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