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Ⅱ型的效益。方法4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年龄70岁分为Ⅰ、Ⅱ型两组;鲑降钙素501U,肌肉注射,1次/d,连续14d,接着隔日1次,连续14次,以后为2次/周直至完成3个月疗程;配合每日元素钙600mg,维生素D125μg。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后位L2-L4腰椎骨密度。结果降钙素+钙剂3个月治疗后两组腰椎骨密度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Ⅰ型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增幅显著大于Ⅱ型的增幅(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降钙素治疗Ⅰ型比Ⅱ型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高,全世界绝经后的妇女有近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有骨折危险的高达40%。预测到2050年,71%的骨折将发生在亚、非、南美及中东地区,我国为亚洲大国,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应加重视。现在以无创伤方法检查骨骼质量来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有很大进展,本文介绍测定骨密度的有关仪器及方法,例如X光吸收法(RA),双能X光吸收法(SPA),单能X光吸收法、(SX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光吸收法(DEXA,DXA),定量CT(QCT/pQCT)以及超声诊断法,并分别对各种检查的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人种特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武汉市区的50-91岁居民820例为研究对象,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骨密度(BMD),分别以低于峰值BMD2.0s和2,5s为OP的诊断标准统计各年龄段OP的检出率;问卷结合X摄片调查骨折发生情况。结果:Ward's为OP检出的敏感部位。OP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如果采用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60~69岁年龄段,与骨折高发的年龄段相一致;而采用低于峰值骨量2.0s为诊断标准,则OP的诊断界限在50-59岁年龄段,不符合妇女骨衰老的生理特征,且较骨折高发的年龄段提前10年。结论:进行OP的流行病学筛选及临床诊断时。依据WHO的推荐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即低于峰值骨量2.5S是适合我国人群特征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转换型癔病六例报告王德志(黄山市人民医院儿科245000)儿童期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联系结构较为简单,皮层对皮层下中枢活动的调节、整合功能不完善,但儿童癔病较成人少见,发病形式、特点也异于成人。现将我科收治的6例转换型癔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例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CLD)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变化及其与骨转换速率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CLD合并OP组(A组),CLD无OP组(B组),非CLD合并OP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各组间在性别、种族和体重指数等因素上具有可比性;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同步检测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结果A组患者血清BGP和骨AKP水平明显低于C、D组(P〈0.05或P〈0.01),FS参数A组显著低于C、B组(P均〈0.05)。而尿PYD和DPD在A、B、C 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FS、BGP外,所有指标参数A、B、C 3组都分别显著高于D组(P均〈0.05)。结论GLD合并OP患者骨形成减少大于骨吸收增多,相对绝经后OP是一种低转换速率型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受损,骨皮质变薄,骨小粱疏松,骨脆性增高,并可伴有骨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腰酸腿疼,驼背畸形,身材缩短,易于骨折(如腰椎的压缩性骨折、腕骨、踝骨、股骨颈等部位骨折)。随着女性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男性骨质疏松症也得到了医务工作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综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结果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BMD小于-2s,骨质疏松时易致骨折的发生。有X线法等9种常用检查方法可对该症进行检查、诊断。并可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论 临床上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和用手术及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1885年Pommer从骨质软化中分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特别是OP的诊治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院自1998年以来经检查后确诊OP患823例,通过临床实践对OP的诊断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挺美  边平达  王珏  应奇峰  陈锦平 《浙江医学》2017,39(22):2019-2021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100例未曾接受过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老年女性OP患者,检测其BTMs,包括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骨钙素(OC),再分析其数据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并根据不同CTX水平对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进行分级。结果老年女性OP患者血清CTX、P1NP和OC均呈正态分布(均P>0.05),且3者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均P<0.01)。在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中,低转换、中低转换、中高转换和高转换的人数分别为6、14、21和59例。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血清CTX、P1NP和OC均呈正态分布,80%的老年女性OP患者应尽早接受抗骨吸收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李伟民  贺冶冰 《广东医学》2006,27(11):1677-167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吸收和骨形成指标变化及其与骨转换速率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4组:Graves病合并0P组(A组),Graves病无0P组(B组),非Graves病骨质疏松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各组间在性别、种族和体质指数等因素上均具有可比性;检测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醚(PYD)和脱氧吡啶醚(DPD),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同步观测骨形成指标: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AKP)。结果 A组患者尿PYD和DPD含量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P〈0,01和P〈0.05)和B组(均P〈0.05),FS参数A组与C组比较(P〈0.05)和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清BGP和骨AKP在A,B,C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除FS外,所有指标参数A,B,C3组分别显著高于D组。结论 Grayes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增多,大于骨形成减少,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更高转换速率型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与Ⅰ型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型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明显减少.骨偶联过程失衡,即骨吸收作用超过了骨形成作用,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病。在人所患的疾病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被称为是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可高达25%~50%,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绝经20年以上者可达53.62%~57.89%,平均为56.76%。1940年Albright F等首先提出PMOP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并首先提倡应用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的QCT标准及对骨质疏松治疗前后的效果观察。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型定量CT,利用其骨质疏松测定软件,测定正常及骨质疏松的病人的骨密度,并测定期碱性磷酸酶、血生化、血钙等骨代谢指标;结合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探索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方法;对骨质疏松的病人正规治疗后3个月,利用QCT观察骨密度变化。结果由QCT查出的骨密度与DEXA查出的骨密度峰值有所不同,其高峰在20岁左右,用QCT观察骨密度变化,可在3个月内观察到骨密度的明显变化。结论QCT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内密度的变化,QCT监测疗效的优点是明显的;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可由两点观察骨密度的变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原发性骨质疏松Ⅱ型。病情进展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生骨折及脊柱外形的改变,病情已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尤为重要。对于已经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患者,在积极治疗骨折的同时,应配合骨质疏松的治疗,避免再骨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敏 《吉林医学》2011,(4):749-751
<正>探讨骨质疏松症诊断、发病危险因素、中医辩证治疗、中药治疗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加强对骨质疏松的关注,临床采取行之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大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医学课题。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的X线胸片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29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67例正常男性的BMD,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BMD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钙、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磷无明显改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BMD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0,-0.341,-0.372,-0.298,-0.285, 与空腹胰岛素(FINS )呈正相关关系,r为0.320;2型糖尿病患者BMD与年龄、病程和血糖控制有关联(P<0.01)。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症,BMD、血清钙、ALP、BGP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血糖和血脂的调控及尽可能的保护胰岛β细胞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用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3个暴露剂量的受试品JGYS对骨重、骨密度、骨钙及骨代谢的影响,评价JGYS受试品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摘除6月龄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复制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和模型动物进行以下分组,10只/组,即 (1)假手术组 (未摘除卵巢);(2)去卵巢模型组;(3)去卵巢模型动物+300 mg/kg低剂量JGYS组;(4)去卵巢模型动物+600 mg/kg中剂量JGYS组;(5)去卵巢模型动物+1 200 mg/kg高剂量JGYS组;(6)去卵巢模型动物+500 mg/kg仙灵骨葆胶囊阳性药物对照组;(7)去卵巢模型动物+0.03 mg/kg己烯雌酚阳性对照组.受试品(JGYS药料)、阳性对照品(仙灵骨葆胶囊药料和粉碎的己烯雌酚片)均悬浮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假手术组和去卵巢模型组动物按1 mL/100 g体重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1次/d,连续90 d.(3)~(5)组灌胃给予受试品药液,灌胃体积均为1 mL/100 g体重、1次/d、连续90 d.阳性对照品均以1 mL/100 g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90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 (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血清钙和血清磷水平,牺牲动物后检测子宫指数;双能X线检测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原子吸收方法测定股骨和椎骨的骨钙含量.结果(1)对子宫指数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1 200 mg/kg JGYS可明显降低大鼠的体重,升高其子宫指数,600 mg/kg JGYS降低体重,增加子宫指数,300 mg/kg JGYS对大鼠的体重和子宫指数均无明显影响.600 mg/kg JGYS对子宫指数的影响与仙灵骨葆胶囊相当,但明显弱于己烯雌酚片.(2)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600和1 200 mg/kg的JGYS明显降低ALP和TRAP的活性,300 mg/kg JGYS对ALP和TRAP活性均无明显影响.600 mg/kgJGYS对ALP和TRAP的作用与仙灵骨葆胶囊及己烯雌酚相当.与去势模型组比较,3种剂量的JGYS对血钙、血磷水平均无明显影响.(3)对骨量的影响: 对股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600、1 200 mg/kg的JGYS明显增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300 mg/kg的JGYS对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均无明显影响.600 mg/kg JGYS增加股骨骨密度及骨矿的作用与500 mg/kg仙灵骨葆胶囊及0.03 mg/kg己烯雌酚相当.对椎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影响:3种剂量的JGYS明显增加椎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300~1 200 mg/kg的JGYS增加椎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作用与500 mg/kg的仙灵骨葆胶囊相当;1 200 mg/kg的JGYS增加椎骨的骨密度作用强于仙灵骨葆胶囊.对骨湿重、干重、灰重和骨钙含量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600和1 200 mg/kg JGYS均明显增加股骨和椎骨的骨钙含量,并提高湿重、干重和灰重;300 mg/kg JGYS对股骨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椎骨的骨钙和骨重.600 mg/kgJGYS的作用与500 mg/kg仙灵骨葆胶囊相当,但弱于0.03 mg/kg的己烯雌酚.结论 在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模型中,JGYS具有调节骨代谢、增加骨量和骨密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掌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规律,为今后开展老年妇女保健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选择1992.9~1994.10在我院就诊的78例绝经3~28a有骨症癍状病员,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骨钙素(BGP),尿脯胺酸(OHPROL),吡啶并酚(Pyd),尿钙(Ca),肌酐(Cr);行双光子(DEXA),骨密度(BMD)检查,提供降钙素及1α-25(OH)D3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