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改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insulin resistance,IR)作用,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ip)诱导雌性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取肝脏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Sirt1、Nrf-1/2、ERRα等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PGC-1α、Mfn2的相对表达。测定大鼠INS,计算HOME-IR与ISI。测定大鼠肝脏ATP含量及ATP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T2DM大鼠发生IR,PGC-1α、Mfn2蛋白表达上调,Sirt1等mRNA表达显著降低,ERRαmRNA表达升高,ATP含量显著减少,ATP酶活力减弱。与模型组相比,Neu-p11低剂量组降低T2DM大鼠INS;改善T2DM大鼠IR;上调大鼠肝脏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ERRαmRNA的表达,增加大鼠肝脏ATP含量与ATP酶活力。结论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可能以调节T2DM大鼠肝脏线粒体平衡相关因子,维持线粒体功能正常为机制,改善I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PGC-1β、NRF1、NRF2和ERRα mRNA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测定36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A组)和24例轻度PE患者(B组)及17例重度PE患者(C组)胎盘组织中PGC-1α、PGC-1β、NRF1、NRF2和ERR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 C组PGC-1α、PGC-13、NRF1、NRF2和ERR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13、0.20±0.09、0.29±0.13、0.71±0.14和0.48±0.13,B组分别为0.78±0.13、0.37±0.10、0.96±0.19、0.81±0.22和1.08±0.16,均显著低于A组的1.47±0.19、0.80±0.14、1.84±0.22、1.59±0.18和1.54±0.21(P<0.05).C组PGC-1α、PGC-1β、NRF1和ER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上述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参与了P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高脂喂养Wista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高脂组(HF)和阿司匹林组(AF)(n=8),喂养8周后,以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取空腹血清测定大鼠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将大鼠肝脏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取肝脏组织,测定肝糖原含量;提取肝细胞线粒体并分离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以及提取肝组织总RNA,应用RT-PCR测定肝脏组织Mfn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HF组大鼠肝脏指数、TG、FBS、ALT、AST、INS明显升高(P<0.05),GIR和SOD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Mfn2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有脂滴空泡;AF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改善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及抑制脂肪肝的形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促进肝细胞Mfn2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TFDM)对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DM组[60 mg/(kg·d),以提取物计]、Compound C+TFDM组[灌胃60 mg/(kg·d)TFDM+再灌注前15 min尾静脉注射250μg/kg Compound C(AMPK抑制剂)]、EX-527+TFDM组[灌胃60 mg/(kg·d)TFDM+再灌注前20 min腹腔注射5 mg/kg EX-527(SIRT1抑制剂)],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末次灌胃给药后,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4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构建MIRI模型。再灌注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心肌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SIRT1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横向条纹消失,细胞肿胀破裂、坏死,细胞核变形移位;心肌组织中ATP、NAD^+含量和AMPK、SIRT1、PGC-1αmRNA表达水平以及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ADP、AMP含量及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TFDM组大鼠心肌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心肌组织中ATP、NAD^+含量和AMPK、SIRT1、PGC-1αmRNA表达水平以及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DP、AM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TFDM组比较,Compound C+TFDM组和EX-527+TFDM组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均被逆转(P<0.05或P<0.01)。结论:TFDM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能量代谢,从而发挥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娜  尹清风  罗迪贤  熊燕 《中南药学》2007,5(5):402-41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1)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检测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肝ATP含量等指标以评价线粒体功能;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水平及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与核基因-βactin的拷贝数之比来反映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并检测解偶联蛋白2(UCP2)的基因转录、NO含量及NOS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以探讨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降低,表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大鼠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TP生成减少并伴有肝脏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提示线粒体功能损害;此外,肝脏UCP2转录上调,同时伴肝MDA含量增加,SOD及NOS活性降低,NO含量减少。罗格列酮治疗8周后,不仅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损害,而且增加肝脏线粒体生物合成。进一步研究揭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UCP2 mRNA水平,上调PGC-1α转录表达,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3):364-370
目的:研究富硒灵芝粗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脂代谢、肝功能及炎症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生理盐水)和造模组(n=100)。正常对照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造模组大鼠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30 mg/kg)复制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90只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和富硒灵芝粗提物低、中、高剂量组(300、600、1 200 mg/kg,以提取物计),每组18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周周一至周六给药。分别于给药4、8周后各组均取一半大鼠,检测其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血脂指标[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在给药4、8周后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含量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肿胀呈圆形,且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并伴随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现象;肝组织中PPARα、AC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富硒灵芝粗提物低剂量组大鼠给药4周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血清中AST、ALT、IL-6、IL-1β水平以及给药8周后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ALT水平和给药4、8周后4个血脂指标水平降低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大鼠在给药4、8周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给药4、8周后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不同程度减轻;各给药组大鼠给药4、8周后肝组织中PPARα、ACOX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富硒灵芝粗提物可上调肝组织中PPARα和ACOX1蛋白和mRNA的表达,促进蓄积的脂肪酸排出,明显改善T2DM模型大鼠脂肪酸代谢、炎症反应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0):1366-1370
目的:探讨番石榴叶总黄酮(GLTF)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肝脏雌激素相关受体γ(ERRγ)/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H(CREBH)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降血糖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ICR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阳性对照,0.17 g/kg)、消渴降糖胶囊组(阳性对照,0.75 g/kg)和GLTF低、高剂量组(0.047、0.094 g/kg),每组12只;另选12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水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溶液10 mL/kg,qd,连续21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ERRγ、CREBH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CREB调节转录辅激活因子2(TORC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ISI值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变明显、可见大量空泡;胰腺组织中胰岛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胰岛细胞呈轻度空泡病变;肝组织中ERRγ、CREBH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α、TORC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LTF各剂量组小鼠上述血糖、胰岛素指标及病理学变化均明显改善;肝组织中ERRγ、CREBH的蛋白表达水平及PGC1α、TORC2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GLTF对T2DM模型小鼠具有明显降糖及肝、胰腺组织保护作用;其降血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ERRγ/CREB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经LPS干预后分为Control组、大黄素给药组(1、10、50μmol·L~(-1)),检测6-NBDG摄取情况及GLUT4、PPARγ、AMPKα1/2、p-AMPKα1/2、IRS-1、p-IRS-1、Adiponectin、chREBP-α和chREBP-β的表达。用AMPK和PPARγ抑制剂分别干预后,检测6-NBDG的摄取情况。同时,以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Control组和大黄素给药组,检测大鼠内脏脂肪组织的Adiponectin的mRNA表达及GLUT4、AMPKα1/2、p-AMPKα1/2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大黄素可促进GLUT4、Adiponectin、chREBP-α、chREBP-β的mRNA表达及GLUT4、PPARγ、IRS-1、p-IRS-1、AMPKα1/2和p-AMPKα1/2的蛋白表达(P<0.05),可提高3T3-L1脂肪细胞对6-NBDG的摄取,经AMPK及PPARγ抑制剂分别干预后,大黄素对6-NBDG的摄取降低(P<0.05)。同时,大黄素可促进T2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Adiponectin的mRNA表达及GLUT4、AMPKα1/2和p-AMPKα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大黄素可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diponectin及IRS-1,进而激活AMPK和PPARγ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录辅助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40,RIP140)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借助腺病毒载体系统诱导RIP140和PGC-1α基因过表达;利用荧光检测系统测定乳鼠心肌细胞线粒体AT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RIP140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乳鼠心肌细胞给予100 nmol·L-1AngⅡ刺激36 h后,心肌细胞线粒体ATP的含量降低(P<0.01),同时伴随RIP140 mRNA与蛋白水平的升高,而PGC-1αmRNA与蛋白水平下调。AngⅡ诱导的ATP含量减少在过表达RIP140组中进一步下降,而在过表达PGC-1α组中有所减轻。结论AngⅡ诱导的ATP含量减少与RIP140表达上调和PGC-1α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AMPKα2)及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伴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DM-C)和治疗组(DM-T)。DM-T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灌胃治疗。测定大鼠治疗前后的体质量,实验末测定各组大鼠肾周及睾周脂肪质量,并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大鼠脂体比,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AMPKα2及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与DM-C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脂肪组织AMPKα2及PPARγmRNA的表达及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增高(P<0.05);DM-T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α2及PPARγmRNA的表达,调节机体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3K/Akt/Sirt1信号通路是否参与硫化氢(H_2S)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模型,平衡灌注2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复灌60 min。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H_2S后处理组(H_2S组)、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H_2S后处理+抑制剂组(H_2S+LY组)。统计平衡末及再灌注末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_(max))和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和PGC-1α的mRNA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总的Sirt1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Sirt1的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各组间的心功能指标在平衡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60min,H_2S组与I/R组相比,心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26.9±4.9)%vs(48.9±5.6)%(P<0.05);Sirt1和PGC-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Sirt1的细胞核阳性表达指数增加(P<0.05)。LY294002逆转了H_2S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使H_2S后处理+抑制剂组心功能指标、Sirt1和PGC-1α的表达及Sirt1的细胞核阳性表达指数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增加。结论PI3K/Akt/Sirt1信号通路参与了H_2S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APP/PS1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研究酸枣仁汤(SZRD)对AD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PP/PS1组、SZRD低剂量组(L-SZRD)、SZRD高剂量组(H-SZRD),10只C57BL/6JNju小鼠设为对照组(WT)。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硫黄素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区老年斑;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A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区线粒体形态;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中ATP和ROS的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中AMPK、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果 与APP/PS1组比较,L-SZRD和H-SZRD能有效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老年斑和Aβ沉积,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增加海马中ATP含量,减少海马中ROS表达,增加海马中p-AMPK-ThrK172、SIRT1、PGC-1α、NRF1、NRF2、TFAM的表达。结论 SZRD可改善AD小鼠认知损伤、老年斑沉积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rhFGF-21)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LXRα及GLUT1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每日皮下注射rhFGF-21,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FBG、FA、TG、TC、HDL-C、LDL-C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LXRα及GLU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rhFGF-21能稳定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糖。(2)rhFGF-21用药组大鼠较T2DM模型组大鼠LXRα和GLUT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3)大、中剂量rhFGF-21能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FA、TG、TC、LDL-C含量,同时显著升高血清HDL-C含量。结论rhFGF-21能上调T2DM模型大鼠LXRα、GLUT1 mRNA表达,增加基础水平的葡萄糖转运,从而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海马氧化应激,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Shock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evo组)。Sevo组经失血性休克后,于血液回输即刻吸入2.4%七氟醚,Sham组和Shock组在相应时间点吸入95%O_2,5%CO_2混合气体,记录放血即刻(T0)、放血结束即刻(T1)、血液回输即刻(T2)和血液回输结束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血液回输结束24 h后,检测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中SIRT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hock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Shock组相比,Sevo组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增强,SIRT1和PGC-1α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DF11对棕榈酸诱导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棕榈酸构建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对照组、GDF11干预组、棕榈酸干预组和GDF11联合棕榈酸干预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2NBDG检测细胞葡萄糖摄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管标志基因(desmin、myogenin),胰岛素介导葡萄糖摄取相关基因(GLUT-4、IRS-1)及PGC-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GC-1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GDF11对骨骼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干预组葡萄糖摄取及GLUT-4、IRS-1、PGC-1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棕榈酸干预组相比,GDF11联合棕榈酸干预组葡萄糖摄取及GLUT-4、IRS-1、PGC-1α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棕榈酸可成功诱导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而GDF11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没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黄连素(BBR)对2型糖尿病(T2DM)中国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脂肪特异蛋白27(FSP27)和PR结构域蛋白16 (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O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小剂量链脲菌素建立T2DM地鼠模型,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对照组、OIR组、肥胖T2DM组和T2DM BBR组。BBR治疗9周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地鼠VWAT中FSP27和PRDM16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IR组和肥胖T2DM组地鼠VWAT中PRDM16、CtBP-1、CtBP-2、C/EBPβ、PPARγ、PGC1α、PGC-1β及棕脂组织特异基因UCP-1、Cidea、Elovl3、PPARα及Acox、Cpt1和Acadm的mRNA表达降低,而FSP27和白脂组织特异基因Resistin、MEST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BBR治疗降低肥胖T2DM组地鼠VWAT中FSP27的表达而增强PRDM16信号通路效应,诱导棕脂组织特异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VWAT棕色化基因表型,改善脂诱性胰岛素抵抗。结论 BBR降低FSP27表达而增加PRDM16的表达与其诱导VWAT棕色化的分子机制相关,有助于增强产热耗能, 改善VWAT的异常脂代谢,改善FIVWATIR,恢复VWAT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吨(TNF-α)在肥胖-炎症-胰岛素抵抗(IR)-2型糖尿病(T2DM)的病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并观察其诱导分化成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脂联素(ADPN)mRNA的表达情况.(2)以高浓度(20 μg几/L的TNF-α处理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0.5、4、8、24h,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DPN mRNA、PPAR- γ mRNA、TNF-α mRNA、白细胞介素(IL)-6 mRNA、IL-1β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3T3-L1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ADPN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诱导后PPAR-γ mRNA增加.(2)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中ADPN mRNA表达水平在TNF-α处理0.5、4、8 h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8 h时降至最低(P<0.01). 0.5 h后PPAR-γ/mRNA表达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下降,4、8、24 h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4 h时降至最低.TNF-α处理0.5 h后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于4 h时达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0.5 h后IL-6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空白组、对照组和各TNF-α处理组IL-1β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TNF-α参与肥胖-炎症-IR-T2DM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海带海参降糖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检测肝组织中IRS-2及PTP-1BmRNA表达水平,从胰岛素转导的初始环节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海带海参降糖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值、血清中胰岛素含量的影响、计算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抵抗指数,RT-PCR检测肝组织中IRS-2及PTP-1B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海带海参降糖口服液能显著降低动物空腹血糖值、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肝组织中PTP-1BmRNA表达水平,增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敏感性及肝组织中IRS-2mRNA表达水平。结论 海带海参降糖口服液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胰岛素转导初始环节,上调肝组织中IRS-2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调PTP-1BmRNA表达水平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线粒体合成的影响。方法50只6周龄的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ASIV 10、20、40 mg·kg-1组。除空白组,其余40只尾静脉注射STZ(35 mg·kg-1)建立Ⅰ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连续给药16周后,检测其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心室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切片。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ATP、ADP、AM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核呼吸因子(NR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PGC-1α和NRF-1 m 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LVEDP上升,LVSP、±dp/dtmax下降,ATP/ADP、ATP/AMP比值均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中、高剂量组LVEDP下降,LVSP、±dp/dtmax上升,ATP/ADP、ATP/AMP比值均上升,PGC-1α与NRF-1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均增加,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提高PGC-1α和NRF-1的表达促进Ⅰ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提高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及Ins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内注射小剂量四氧嘧啶制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用二甲双胍、何首乌水提物、何首乌乙醇提取物、何首乌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给药前后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RT-PCR法测定肝细胞膜InsR 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三组何首乌提取物的血糖、FINS、HOMA-瓜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ISI水平显著上升(P<0.01);肝细胞膜上InsR基因表达量上升。结论何首乌提取物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上调InsR基因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