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易防护的125碘(125I)和103钯(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1].现将125I粒子植入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自1901年Pierre Curiee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术语,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包括短暂性植入治疗和永久性植入治疗。短暂性植入治疗常用放射性核素,包括60Co、192Ir和137Cs等,其释放的射线能量大,组织穿透力强,不易防护。永久性植入治疗常用的放射性素包括125I、103Pd、169Yb和198Au等,其释放的射线能量相对较低,组织穿透力相对弱,临床上相对易于防护。对于支气管肺癌的粒子治疗,125I和103Pd粒子临床上应用最常见的两种核素粒子。现就其临床应用现状及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以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和影像学的的飞速发展,影像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已经成为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近距离的放疗,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设计方案,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我科从2009年1  相似文献   

5.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口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 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中癌的发病率最高。口腔癌中90%以上为鳞形细胞癌,其次为来源于小涎腺的腺癌。口腔癌首选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体积较大可致术后畸形明显及严重功能障碍者,术后肿瘤复发者,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肿瘤成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1251腔癌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永祥  陈家华 《河北医药》2006,28(11):1093-1094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等实体瘤[1-3],尤其是新型、低能、安全、易防护的125I和103Pd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超声和CT影象学技术的进展及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使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美国西雅图医院每年利用125I种子源治疗前列腺癌400多例,成为早期前列腺癌常规治疗手段[4,5],极受广大肿瘤患者的欢迎.2000年亚洲的泰国、韩国、日本相继开展了这一先进技术.我国医学界非常重视这项高新技术,国内近百家大医院已相继开展,并已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由于其创伤小,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而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人体内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较快,效果明显,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125I粒子植入治疗安全可靠,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和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时间。我院自2005年8月起至2007年7月,为32例患者施行了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手术,进行内放射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植入(简称体内γ刀)治疗肿瘤主要依靠立体定向技术和后装技术,将放射粒子准确植入肿瘤部位,通过放射粒子所释放的γ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4月起对33例肿瘤病人实施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5碘(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放射治疗包括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内放疗即肿瘤内种植的放射源照射.放射粒子永久植入是一种新的放疗方法,该方法近距离照射杀伤肿瘤组织,使放射线剂量分布更适合于肿瘤的形状和大小,随着同位素的衰变,肿瘤照射时间延长,局部接受较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对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无明显影响.125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将136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放射治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一直以来,人们将外照射作为肿瘤放疗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近年来,近距离放射治疗异军突起,在放射治疗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放射性粒子植入实质上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手段,具有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上的明显特点。放射性粒子植入在靶区可以达到较高的处方剂量(PD),并且要求治疗靶区的边缘也必须匹配达到PD,其处方计量足以根治肿瘤,而周围正常组织几乎不会受到损伤。临床实践证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靶区PD可能会高于外照射时的剂量,具有很好的适形性,对实体肿瘤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联合中药治疗恶性骨肿瘤及恶性骨转移瘤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1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CT导引下将放射性粒子125I放入肿瘤周围软组织及骨质破坏处,术后联合中医与中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平均随访11个月,软组织肿块缩小明显,疼痛减轻,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未见到放射性粒子植入后相关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晚期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6年间11例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B超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接受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术后1、3个月CT复查,肿瘤平均比术前缩小70%。其中有4例患者肿瘤在术后2个月后完全消失;3例明显缩小;2例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但未进一步增长;2例患者因粒子分布不均匀而肿瘤增大,但在~(125)I粒子分布区肿瘤缩小,无~(125)I粒子分布的区域肿瘤生长明显。生存时间: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13个月,平均9.6个月。结论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性肿瘤组织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晚期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神经胶质瘤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颅内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及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法[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并逐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颅内肿瘤治疗方法,其本质是一种近距离精确放射治疗[2].同传统的外放射治疗相比,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定位精确、治疗靶点局部放射剂量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量低、治疗时间短、可以连续照射及分次照射等优点,安全、可靠、易于防护[3].本研究就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神经胶质瘤研究现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王婧  张剑  姚志清 《中国医药》2013,8(3):365-36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2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声像图所提供的肿瘤及周围器官的信息得出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经皮穿刺将粒子植入预定部位,最后超声检查粒子植入部位是否与计划相符,并确定补充。结果卵巢癌1例,宫颈癌2例,前列腺癌2例,睾丸癌1例,肺癌4例,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导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安全可靠,为中晚期转移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在^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是放射治疗其中一种,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学在^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资料。现将其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