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颈动脉注药治疗脑梗死的康复疗效。选择颈动脉系脑梗死患者19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采用颈动脉注药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静脉给药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FIM、Fugl-Meyer和神经功能缺损分治疗后均有改善。但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患者言语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明显,特别是脑梗死发生〈20d时颈动脉注药治疗是最佳时机。提示:颈动脉注药对脑梗死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蕲蛇酶是福建武夷山脉中蕲蛇毒提取的一种酶制剂。临床上用来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复方制剂,为探讨两药联用的临床疗效,作者将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住院的1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系统疾病讲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临床神经病工作者都苦于对脑梗死的治疗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代代人不停地探索,虽然近10年已推出不少新药用于临床,但仍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随着溶栓治疗在治疗心肌梗死方面得到的启示,近年国内外对脑梗死的溶栓治疗也是方兴未艾,涌现出一些新的溶栓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的患者采用针刺及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并设对照组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疗效优于单纯药物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单药组( n=55)与联合组( n=57),单药组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联合组采取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组(联合组)31例,单用奥扎格雷组(单药组)31例,丹参组31例,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2次/d,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幅度表明:联合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1)及单药组(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83.8%,单药组为61.3%,丹参组为32.3%,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与丹参联用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疗法与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常规疗法(建立侧支循环药 营养保护脑细胞药 正确控制血压 康复治疗)50例做为A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亚低温治疗(28℃~35℃)为综合疗法,做为B组,也是50例。结果: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综合疗法对促进血管再通和打断缺血瀑布来挽救濒于死亡的神经元有显著疗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脑供血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引发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致伤残率高、康复缓慢等特点,是中国人口死亡的第2位病因,且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严重化的趋势[1]。他汀类药物由于其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前已是脑梗死治疗的研究热点。氯吡格雷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亦较为广泛,但二药联用对该疾病的疗效一直没有确切定论。本院自2010年开始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二级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资料完整的261例脑梗死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及χ^2检验方法。结果: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服抗凝药及嗜烟与脑梗死复发相关(P值均小于0.05)。年龄<45岁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P<0.005)。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复发高于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P<0.001)。服抗凝药组(76例)与未服抗凝药组(45例)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与服抗凝药<2年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首次发病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及嗜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嗜烟≥10年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复发。服抗凝药可减少复发率,服药时间≥2年效果更好。对脑梗死患者应控制危险因素,服抗凝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汪洪波 《新医学》2001,32(5):288-289
1 引 言为了比较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我们应用两药各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 对象与方法2.1 一般资料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住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二次修订的诊断标准 1 ,均经头颅CT检查而确诊,其中基底节区梗死116例,脑叶梗死38例,小脑梗死6例。男98例,女62例,年龄40岁至81岁,中位年龄61岁;入院距发病时间2小时至48小时,其中少于6小时32例。患者均无昏迷,121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93例。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单药组使用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26)。联合组炎症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与瑞舒伐他汀的联合治疗方案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意外发现参麦注射液使1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了2级。后用此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治疗组为1997年1~9月住院患者。对照组为1996年1~9月住院患者。2组患者均符合文献〔1〕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证实,均为恢复期患者;分型参考文献〔1〕标准。2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阿斯匹林,根据病情调整血压、血脂及进行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缩小脑梗死小鼠梗死体积与时间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缩小脑梗死小鼠梗死体积的最佳时机。方法:经右侧颈总动脉将尼龙单丝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造成永久性缺血模型。经尾静脉及腹腔给药。动物均于术后第7天处死取脑,用TTC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单缺组脑梗死体积最大,为(224.00&;#177;56.88)mm^3,术后6h以内为1110.23&;#177;43.29)—(129.64&;#177;65.42)mm^3,术前给药组为(107.12&;#177;62.34)mm^3,脑梗死体积较小,术后12h以后给药组为(173.82&;#177;57.28)—(242.67&;#177;65.28)mm^3,脑梗死体积介于二者之间。结论:术前及术后6h以内给药可使小鼠脑梗死体积减小,这一段时间可能为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丁苯酞软胶囊为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巴曲酶具有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血粘度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二者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均发现有良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90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观察,发现两药联用显示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治疗组30全,其中发病24小时内给药17例,24-48小时内给药13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对血液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24小时内给药组的痊愈率较48小时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5.3%和15.4%,治疗后血浆粘度显著降低,全血低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中由许多内源性介质、缺氧缺血和糖利用障碍等诱发,而内源性神经介质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增加,能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害,进而导致语言、肢体障碍、神志改变甚至昏迷。缺血性脑梗死为内科急重症,其预后与治疗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合理使用激酶类药、脑保护剂、脱水剂,纠正酸碱平衡及低氧血症的同时,正确选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的意义。1981年Baskin[1]首次报道用纳洛酮0-4mg静注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后,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日益受…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杨  曹树平  沈卫平  姜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3-123,126
目的 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体会。方法根据脑梗死的分期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急救与康复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病重者以西医治疗为主,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针灸、康复。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尽早康复。并积极发挥中医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药并康复训练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玲  魏玉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43-6043
对52例脑梗死偏瘫患进行中药并现代康复方法早期治疗,采用简化的Fugl—Meyer(FMA)在治疗前后评分。结果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提高,提示中药并现代康复早期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脑和活血,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和66.67%(16/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皮疹,末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和对照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0~4.5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RS、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RS及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时间窗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