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优选定眩饮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煎煮次数、加水倍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药材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形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定眩饮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芍药苷平均提取量为135.69 mg,干浸膏平均得率为32.22%;成型工艺中浸膏与辅料最佳比例为1∶2,辅料糊精与蔗糖的最佳比例为1∶1。结论:优选的定眩饮颗粒药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制颗粒成型性和溶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温肾调经颗粒剂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干膏得率和阿魏酸含量为指标,确定药材细度、煎煮时间、加水量3个提取参数。结果:确定温肾调经颗粒剂的最佳水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粗颗粒,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结论:温肾调经颗粒剂的水提取工艺稳定,适合大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4):522-525
目的:优选丹莲肝康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丹参和紫草醇提工艺中的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及干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对水提工艺中的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对最优处方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丹参、紫草加9.6倍95%乙醇,浸泡3 h,提取2次,每次20 min;3次验证试验显示,丹参酮ⅡA提取率平均值为44.73%,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5.55%。药渣和其余药材加水提取3次,第1次加水12倍量水,第2、3次分别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 h;3次验证试验丹酚酸B提取率平均值为47.67%,野黄芩苷提取率平均值为71.67%,干膏得率平均值为24.6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丹莲肝康颗粒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感康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复感康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先将方中的白术、陈皮提取挥发油,药渣再同其他药材共水煎煮提取,分别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2倍量水,浸泡1h,提取8h;最佳水提工艺为药材加水提取3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第2,3次各加8倍量水,每次均提取1h。结论 该工艺为复感康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经验证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刘绪林  刘磊 《中国药业》2009,18(2):36-37
目的优选橘红痰咳颗粒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化橘红、苦杏仁的水蒸气蒸馏方法和水蒸气蒸馏后药渣与制水半夏等6味药材的水提工艺,分别以苦杏仁苷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优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化橘红、苦杏仁用水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150mL,药渣与制水半夏等6味加水提取,第1次加水10倍量,第2次加水8倍量,每次2h。结论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孙煌  刘燕  张少文 《中国药房》2009,(15):1149-1151
目的:优选健脾化食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收率及和厚朴酚、厚朴酚含量为定量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醇沉浓度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药材3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70%。结论: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孟娟  李小云  邓亚平 《中国药业》2008,17(23):40-41
目的研究宫康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方法以君药小蓟中蒙花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结果确定最佳水提条件为10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h,第2次及第3次均煎煮1.5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宫康颗粒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8.
正交设计法优选补肾壮骨颗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补肾壮骨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分别以干膏中淫羊藿苷和柚皮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淫羊藿、水蛭2味药材粉碎成粗粉,用8倍量70%的乙醇为溶媒,加热回流提取1次,提取90 min,淫羊藿苷得率最高。其余药材粗粉与药渣一起加水煎煮3次,每次用8倍量水煎煮60 min,柚皮苷得率最高。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补肾壮骨颗粒的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颈痛康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液中葛根素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综合评分以优选药材的提取工艺,并考察成型颗粒的流动性、堆密度、吸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结果药材较优的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3h,第2次加8倍量水煎2h;成型颗粒的流动性好,堆密度为0.408g/cm^3,不容易吸湿,临界相对湿度约为56%。结论优选的工艺操作简便,各活性部位提取率高,适用于生产;制得的颗粒间摩擦力小,流动性好,不容易吸湿,可以满足生产、贮存等需求。  相似文献   

10.
咳特灵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冬华  郑捷  熊志玲  陈佳 《中南药学》2005,3(4):224-226
目的优选咳特灵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芦丁的含量作为指标,考虑不同的煎煮时间、加水量、含醇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煎煮时间第1次1.5 h,第2次1.0 h、加溶媒体积14(8 6)倍、含醇量80%.结论该提取工艺为制备咳特灵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浸膏得率、总黄酮、秦皮乙素含量为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丁半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即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丁半颗粒水提工艺的影响,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 与结论: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工艺:将药材浸泡1 h后,用15倍量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妇宁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浸出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妇宁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条件确定为加水浸泡0.5h,提取2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提取时间分别为3,2h。结论试验结果为确定妇宁颗粒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消炎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秦皮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乙素含量。结果:加8倍量水,煎煮1.5 h,煎煮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正交试验法筛选消炎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方法简便,制备的颗粒质量合格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加热回流法提取白及多糖,应用UV测定含量并计算白及多糖得率.以正交试验其中的7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样本,剩余2组数据作为验证数据样本,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进行建模及分析,以白及多糖得率作为考察指标,仿真模拟预测白及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正交试验优化的提取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儿咳灵糖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盐酸麻黄碱、黄芩苷的转移率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为苦杏仁沸水入药,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苦杏仁药渣与麻黄等13味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大生产提供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16.
侯娟  杜丽英  张兰桐  袁志芳  马俊霞 《中国药房》2007,18(15):1136-1138
目的:研究乳痛消结颗粒中5种药材所含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及对所提挥发油的最优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收率作为评价提取工艺的指标;以包合物收率、含油率和挥发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h,水蒸气蒸馏9h;最优包合工艺为挥发油∶β-环糊精=1∶8,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20min。结论:该提取、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杨海燕  甘灿云 《中国药师》2019,(12):2307-2309
摘 要 目的::优选金铃子颗粒的提取工艺。 方法: 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 结果: 加10倍量水,煎煮1 h,煎煮 3 次为最佳提取工艺。 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盆炎灵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比较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考察盆炎灵颗粒的水提取条件,以丹酚酸B含量、芍药苷含量、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2次,第一次10倍量水,提取1.5h,第二次8倍量水,提取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盆炎灵颗粒提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合剂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水提和醇沉进行工艺优化。结果水提最佳工艺为A3B3C2D1,即取药材饮片,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2 h。醇沉最佳工艺为加质量分数为45%的乙醇,沉淀静置48 h。结论选择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能客观反映出各工艺条件下的效果。所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准确、快速、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黄麦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研究黄麦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筛选法和正交设计法,进行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优选。结果:最佳工艺为处方量的7味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 h,提取3次,合并水提液,减压浓缩、干燥成干浸膏。干膏粉与适量糊精混合均匀后,加40%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整粒,即得。结论: 所选工艺科学、合理、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