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卢璐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7-292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丽 《检验医学》2011,26(5):346-34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儿童血铅检测,了解诸暨市儿童血铅中毒情况,并探讨血铅水平与不同人群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1 895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并将受检儿童按年龄(≤3岁、4~6岁、〉6岁)、性别、是否本地分组。结果 1 895名儿童血铅均值为48.63μg/L,其中有198例儿童血铅≥100μg/L,占10.45%。≤3岁组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组与〉6岁组相比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同年龄组男、女儿童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率均无差异(P〉0.05)。外地组血铅水平及铅中毒率均明显高于本地组(P〈0.05)。结论本地及儿童血铅水平与全国各省相比处于低水平位置,血铅≥100μg/L的发生率与全国平均值相近。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有一定关系,男、女差异不大,儿童的卫生习惯、家长重视程度、居住环境、营养状况对血铅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6933名儿童(男童3743例,女童319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按年龄分为0~〈1岁、1~〈3岁、3~〈7岁、7~14岁组,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血铅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933名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共84例,总检出率为1.21%,其中男童、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23%和1.19%。0~〈1岁、1~〈3岁、3~〈7岁组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7~14岁组血铅水平与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结论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率较低,但考虑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加强宣传教育,防范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含铅物品的接触和摄入。  相似文献   

4.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5.
3621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王瑞英  周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53-1454,1456
目的调查200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各年龄组儿童血铅值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43.58μg/L,按年龄分为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5.61、41.23μg/L,幼儿前期和小学阶段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者130例,铅中毒率为3.59%,铅中毒率最低为婴儿组(2.76%),最高是小学阶段(7.05%);男童铅中毒51例,铅中毒率为4.16%,女童铅中毒49例,铅中毒为2.76%,中毒的比例在男女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术后急性贫血的可能原因.方法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骨折患者分为:22~49岁年龄组(低),50~70年龄组(中)和70岁以上年龄组(高).比较各年龄组手术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并对术后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术前RBC、HB和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BC、HB和HC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急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隐性失血是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永嘉县1~6岁儿童血铅水平现状,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4年5月~2005年12月对永嘉县山区、城镇及经济发达区(工业区)396名1~6岁儿童进行空腹静脉采血1ml,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永嘉县儿童平均血铅含量为(62±30) μg/L,≥100 μg/L的有63例,占15.91%,其中5~6岁儿童血铅平均含量较高.性别、年龄间血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片区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永嘉县儿童血铅水平超标率明显偏低,但也存在超标情况,仍需高度重视,性别、年龄间存在的差异,在防治时亦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健康青年、老年人群外周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差异。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1712例壮族健康青年和老年人外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和青年男性之间,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细胞比容(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与青年女女性之间, 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之间,RBC、Hb、MCV、MCH、MCHC、血小板比容(PCT)、HC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男性与青年女性之间, RBC、Hb、MCV、MCH、血小板(PLT)、PCT、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百色地区壮族健康者外周血细胞部分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年龄和性别建立适合本地群人群的血细胞参数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铅值50~100μg/L对儿童的影响,以提高对血铅检测及铅损害多样化表现的重视。方法对健康儿童及因多动、注意力下降、抽动、烦躁、学习困难、睡眠问题、饮食问题、生长迟缓、反复感染等表现而主动要求检测血铅的症状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统计血铅值50~100μg/L儿童的百分率,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健康组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占19.88%,其中1~3岁年龄段占23.10%,4~5岁年龄段占13.32%。症状组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占24.85%,其中1~3岁年龄段占22.46%,4~5岁年龄段占31.58%。健康组儿童与症状组儿童血铅值50~100μg/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1~3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某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血铅值增高有关,尤以4~5岁年龄段最明显。健康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的比例也较高,建议定期筛查血铅,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和东乡县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应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昌市和东乡县566名〈1岁-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并将两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铅水平、男女童血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昌、东乡两地受检儿童血铅含量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乡县各年龄段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南昌市受检儿童(P〈0.01)。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超标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反映了环境中铅污染程度及铅暴露水平。定期检测儿童的血铅水平能够为治理铅污染环境、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番禺区南村镇学龄前儿童血液中锌、铁、钙、铅的含量,以便健康地指导儿童膳食.方法 以2011年1 ~ 3月前来检查的1 400例0~6岁儿童为对象,利用北京普析通用TAS-99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血液中锌、铁、钙、铅4种微量元素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镇儿童锌缺乏率为2%,铁缺乏率为0.79%,钙元素缺乏率0%,结果表明该镇儿童锌与铁元素缺乏率较低,钙元素并不缺乏;而铅中毒率高达26.79%,明显高于全国10.45%的水平;男女儿童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镇学龄前儿童锌、铁、钙元素含量处于较理想水平,而铅中毒率较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IAT)在脊柱外科大手术中的作用,以及对围手术期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9例接受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患者为IAT纽,以同期49例常规异体输血手术患者为库血组.比较两组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X.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AT组中红细胞回收率为65.60%。术后IAT组49例患者中仅15例加用异体库血输注.回输自体血占总输血量的76.62%,平均异体输血量明显小于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5)。IAT组术后第1天Hb、HCT相对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T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55、5.09、4.51。P均〈0.05),IAT组术后第3天Hb、P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4、5.09,P均〈0.05);但库血组Hb、PT在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7、0.84,P均〉0.05);IAT组Hb、HCT和胛在术后第7天内亦能较快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3、0.98、1.12。P均〉0.05)。术后IAT组较库血组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IAT技术可达到较高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减少异体库2b.用量;术后并发症少,血液和凝血相关指标较快恢复,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驱铅片(MT驱铅片)对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锌、铁、钙、镁、铜含量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铅中毒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MT驱铅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普通蛋白片。口服MT驱铅片或安慰剂1个月和2个月后,检测两组儿童的全血铅水平和全血锌、铁、镁、钙、铜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儿童服用MT驱铅片2个月后血铅水平(65±1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4)μg/L(P0.01);实验组血锌、铁、镁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血钙、血铜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118例患儿红细胞与细胞计数、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服用MT驱铅片可以降低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并使体内元素保持平衡,同时还可升高血红蛋白,对铅中毒儿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王军文  史耐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8):2406-2406,2408
目的分析该院2009~2012年体检的0~12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对2009~2012年在该院0~12岁儿童体检的血铅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度检测样本数3 197例,铅中毒921例(29.1%);2010年度检测样本数3 274例,铅中毒823例(25.1%);2011年度检测样本数3 993例,铅中毒723例(18.3%);2012年度检测样本数4 197例,铅中毒621例(14.8%)。结论近年来,江油市儿童血铅中毒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即刻关闭引流管4 h后再持续开放引流,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两组治疗方式及其他术后处理方式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统计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 Hb、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引流管能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且对术后切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如月  柯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2):3000-3001,3003
目的探讨稀释液置换法在HmX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脂血标本时的应用。方法收集30例无溶血、黄疸、脂血标本设为对照组;将30例标本去除上层血浆成分,加入同体积的脂肪乳制备成乳糜血,设为脂血组;再用相同的方法加入稀释液进行乳糜置换,设为稀释液组。3组标本用HmX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对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R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8个项目以及WBC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在人工显微镜下对WBC分类计数。结果3组之间RBC、WBC、MCV、HCT4个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个项目中,脂血组与对照组相比,Hb、MCH、MCHC升高(P〈0.05),PLT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稀释液组与对照组相比,除PLT明显降低(P〈0.01)外,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X的WBC分类结果,脂血组和稀释液组结果相似,83.3%(25/30)无结果,同时散点图呈现不分群异常,显示完全堵塞(PC2)的报警;16.7%(5/30)虽有分类结果,但提示结果不可信,需要人工复片;而人工WBC分类结果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液置换法处理脂血标本后行HmX检测,除需人工计数PLT和WBC分类外,其余结果较为准确,是一种快速排除脂血干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红细胞参数在孕妇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孕妇IDA患者2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者200例为对照A组,并选取15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B组,三组受试者分别采用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等相关指标,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妊娠期IDA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各项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IDA组两对照组相比,网织细胞各项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红细胞参数[HGB、HCT、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网织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CHr)、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CVr)、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RDWr)]各指标的正常值与非正常值的临界值作为分界点对IDA进行检测,其中CHr及Hb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3.8%、100%和92.6%、95.6%。结论应用网织红细胞参数以及红细胞参数联合诊断孕期ID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儿童血铅含量及铅中毒的原因,寻找预防和降低铅中毒的方法和途径,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检测儿童末梢血中铅的含量。结果 5 268例儿童中血铅浓度平均值为(40.55±22.23)μg/L,铅中毒儿童共133例,总检出率为2.52%;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1);0~7岁儿童血铅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寻找污染来源,治理环境污染及注意家庭卫生,营养平衡,加大宣传力度,是减少儿童铅中毒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