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立文  刘玉兰  李梅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13-914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配偶、子女血清中的HBV-DNA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与HBV-DNA的测定.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c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1;χ^2156.11,P<0.01).乙肝患者配偶的HBV感染率为50.56%,母婴与父子女之间的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97,P<0.01).结论 HBeAg(+)与HBV-DNA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母婴传播远高于父子女传播,家庭传播是导致乙肝、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可感染HBV,但很少引起乙肝.  相似文献   

2.
乙肝两对半与HBVDNA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明确乙肝两对半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HBV的传播.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c、抗-HBs、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检出率为96.23%(51/53);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为10.22%(14/137);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阴性,其他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为16.33%(8/49),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其他HBVM阳性,HBVDNA检出率为73.33%(77/105)与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检出率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eAg阳性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HB-sAg阳性不仅代表HBV的感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和不断更新。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血清和其它临床标本中HBVDNA,使对HBVM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相当数量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为HBV感染所致;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单项抗-HBc阳性者中确有部分为HBV低水平携带;单用HBeAg和抗-HBe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血清中肝刺激物质(Hepatic,stimulatorsubstance,HSS)含量,与42例正常对照及其HBVDNA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VDNA阳性组患者的血清HSS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升高,HBV复制活跃可能是血清HSS水平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新型定量PCRHBV检测法—AcuGenAmplisensorTMHBV法对70例慢性乙型与丁型肝炎病例进行血清HBVDNA水平测定,观察乙肝在丁肝病毒重叠感染时是否对HBVDNA复制存在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乙肝组(34例)及丁肝组(36例)定量PCR测HBVDNA阳性率为88.2%(30/34)和91.7%(33/36)(P>0.05)。乙肝组HBeAg阳性与抗HBe阳性病例之HBVDNA复制水平无明显差异;而丁肝组则表现明显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本组丁肝重叠乙肝感染病例中血清HBVDNA复制被抑制的现象并不明显,其中HBeAg阳性病例HBVDNA大多处于高水平复制状态;而抗HBe阳性病例则以低水平复制为主,提示肝炎病情活动和慢性化趋向与病毒复制有密切关系,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技术可以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常见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对254例患者血清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标本中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模式Ⅰ112例,HBVDNA阳性率94.6%(106/112),含量为8.21±1.36;模式Ⅱ16例HBVDNA阳性率100%(16/16),含量8.45±0.44;模式Ⅲ57例HBVDNA阳性率63.16%(36/57),含量为4.4±1.05;模式Ⅳ41例,HBVDNA阳性率53.6%(22/41),含量为4.58±0.77;模式Ⅴ11例,HBVDNA阳性率36.3%(4/11),含量为4.49±1.38;模式Ⅵ8例,HBVDNA阳性率12.5%(1/8),含量为4.61拷贝/ml;模式Ⅶ3例和Ⅷ5例未检出HBVDNA。结论ELISA方法检测的是人体对HBV感染的免疫反应状态,不能提示体内病毒的多少,而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可以真实、准确的反映HBV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对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斐  杨奎真  任清波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33-153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2抗原抗体、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 HBeAg(+)与HBeAg(-)组HBV前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9%和3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sAg(+)与HBsAg(-)组HBV前S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6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2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2抗原在急慢性乙肝中的阴转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HBV前S2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2抗体可作为HBV被清除和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前S2抗原持续阳性则与乙肝慢性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周琳  宋成  顾园园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86-158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M、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568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标志物及preS1-Ag检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时preS1-Ag的阳性率为84.6%,HBeAg阴性时preS1-Ag的阳性率为43.4%,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Y。=95.3,P〈0.01);HBV—DNA与preS1-Ag一致性比较Kappa=0.697,一致性较好;HBV-DNA与libeAg一致性比较KaPPa=0.345,一致性较差。结论preS1-Ag与HBeAg和HBVDNA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preS1-Ag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优于HBeAg,preS1-Ag检测可作为判断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 [方法 ] 测定不同乙肝血清学标志模式和 2 47份标志物全阴性的临床肝炎病人血清以半套式PCR荧光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VDNA含量。 [结果 ] 在HBsAg、HBeAg阳性的血清中HBVDNA含量最高 ,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在很少数HBeAg阳性血清中未能检出HBVDNA。在另外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中 ,包括全阴性和抗HBs阳性 ,也有少数血清标本能检出HBVDNA ,其浓度分布的范围很广。 [结论 ] 少数血清HBsAg、HBeAg阳性的病人并不处于HBV活跃复制的状态。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乙肝的预后和抗病毒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石惠清 《职业与健康》2007,23(7):514-5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HBcAg、HBeAg、HBV—DNA与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71例临床诊断为乙肝的病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cAg、HBeAg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71例乙肝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42.1%,HBV—DNA阳性检出率为48.0%,HBeAg阳性检出率为38.6%,HBeAg阳性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95.4%,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8.5%。PCR检测HBV—DNA阳性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87.2%。结论检测血清HBcAg与检测血清HBV—DNA具有高度地一致性,HBeAg和HBcAg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是灵敏度最高的判断HBV复制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与HBV 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检测102例患者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中HBV 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eAg(+)血清54例,HBV DNA平均含量为(7.53±1.08)E copies/ml;HBeAg(-)血清48例,HBV DNA平均含量为(5.13±1.33)E copies/ml,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01).102例患者血清HBeAg和HBV DNA含量与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无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中HBeAg阳性和阴性与HBV DNA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与ALT无相关关系,临床应结合两者对病情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于发吉  杨奎真 《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11-21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1抗原、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HBsAg( )乙型肝炎患者的S1抗原阳性率为80.6%,HBeAg( )与HBeAg(-)组HBV前S1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1抗原在急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1抗原持续阳性则预示乙型肝炎慢性化。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 DNA以及HBeAg。探讨LHBs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LHBs反映HBV复制情况的可靠性。揭示HBeAg阴性乙肝患者检测HBeAg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LHBs和HBeAg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171份乙肝患者HBV DNA、LHBs的检测结果显示:LHBs的检测结果与HBV DNA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的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LHBs含量具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17。结论LHBs能够反映出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血清中的LHBs与HBV 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癌与HBVM定量、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HBV感染并发HCC与血清学HBVM定量及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 HBV相关性HCC多发生于HBsAg、抗-HBe、抗-HBc三者大于ULN的患者,且这类患者多伴有HBVDNA复制,抗-HBe定量与HBVDNA定量正相关(r=0.372,P=0.017).对照组抗-HBc定量和HBVDNA定量无相关性(r=0.082,P=0.322).结论 HBV相关性HCC多发生于HBV变异HBeAg阴性的病毒复制CHB患者,且与HBVDNA定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朱雪梅  杨奎真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10-1111
目的 比较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ELISA法和荧光PCR法进行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结论 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垂直传播或家族传播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坏死和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16.
乙肝血清HBV标志定量与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HBVM)定量与HBVDNA检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9例各型乙肝患者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测定HBVM,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DNA.结果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检出率为51.93%,并以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为最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其次,淤胆型肝炎为最低;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4.76%和34.37%,(P<0.001).结论HBsAg、HBeAg的含量与HBVDNA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可用HBeAg替代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用斑点杂交试验(简称“斑试”)直接检测168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各型乙肝血清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乙肝感染者血清NBV DNA总阳性率为42.5%(51/120),其中HBsAg阳性的占92.2%(47/51)。HBsAg、HBeAg双阳性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4.4%(32/43),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显示了HBeAg与HBV DNA的良好相关性;HBsAg、HBeAg、抗-HBc三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1.1%(27/38),也明显高于HBsAg、抗HBe、抗-HBc三阳性者;而且抗-HBc-IgM阳性HBV DNA检出率56.3%(36/64)明显高于抗-HBc-IgM阴性组,单项HBsAg或抗HBc或抗-HBs阳性血清,均末检出HBV DNA;HBsAg阴性血清则有5.6%检出HBV DNA。35例非乙肝血清标本无一例检出HBV DNA。结果表明,“斑试”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失为临床了解HBV复制、判断血清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本文并讨论了HBV DNA与其他乙肝感染标记物(HBVM)的关系,在基层单位未能检测HBV DNA而通常只测五项HBVM指标(俗称“二对半”)时,加测抗-HBc-IgM并注意综合分析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对判断HBV复制、血清的传染性及减少乙肝漏疹,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了PCR法检测血清HBVDNA与ELISA法检测HBsAg、HBeAg的结果。用血清加热-PCR法检测HBV549bp特异DNA片段,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NBeAg。133份食品从业人员体检血清样品中.57份HBsAg(-),其中未检出HBVDNA;60份HBsAg(+)、HBeAg(-),其中检出8份HBVDNA(+),HBVDNA检出率为13.3%;16份HBsAg(+)、HBeAg(+),其中检出15份HBVDNA(+),HBVDNA检出率为93.8%。PCR法检测HBVDNA能更直接地反映HBV传染性。结果初步提示正常人体检中.仅凭HBsAg(+)、HDeAg(-)确定其无传染性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步了解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法320份血清样品采集于沈阳市传染病院。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96.23%(51/53);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抗-HBc和抗-HBe3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52.38%(11/21);抗-HBc和抗-HBe两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23.53%(4/17);HBVM全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22%(14/137);抗-HBs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未检出。结论HBeAg阳性,是HBV复制的佐证,具传染性;“小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仍有52.38%(11/21)的传染性;血清中除仅抗-HBs阳性,作为保护性抗体,无传染性外,其他HBVM阳性,均有-定量的HBV复制,仍须防范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HBV携带者血清HBV-NRAg的检出情况,探讨HBV感染后HBV-NRAg与HBVM、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了从业人员的体检标本(n=4968),ELISA法检测血清HBV-NRAg和HBVM,同时以FQ-PCR检测核酸指标并辅以分区套式PCR和DNA测序作为证实检测,统计分析HBV-NRAg与HBVM、HBVDNA的相关性。[结果]HBV-NRAg的阳性率7.5%,略低于HBsAg的8.3%,略高于HBV DNA的6.8%。在HBV携带者中HBV-NRAg检测与HBV DNA的符合率87.4%,高于HBsAg或HBeAg,其S/CO值与HBVDNA载量线性相关(R2=0.927)。通过HBV-NRAg的检测筛选到6例HBV隐匿性感染,其中3例存在S区“a”基因突变。[结论]对于HBV感染后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评价,HBV-NRAg可以替代HBV DNA作为良好的评判指标,而且可以用于变异毒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