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尹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4):474-475,478
目的:观察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将接受辨证选穴针刺治疗的80例FD伴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评价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FD症状强度和发作频次,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辨证选穴针刺治疗FD的优良率为91.3%,7例(8.7%)在治疗后仍出现明显上腹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地改善(P<0.01).结论:辨证选穴针刺疗法对FD伴睡眠障碍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相似文献   

2.
袁国涛  樊园园 《中医学报》2019,34(4):897-899
目的:通过检索、梳理针刺治疗嗅觉障碍的现代临床文献,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究其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符合针刺或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嗅觉障碍的相关文献,并对其中涉及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相关文献28篇,分析发现临床上针刺治疗嗅觉障碍所选取的穴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经络主要涉及手阳明大肠经和经外奇穴,腧穴以迎香、合谷、风池、鼻通最为常用。结论:针刺治疗嗅觉障碍具有按部选穴规律,重视局部选穴,最主要选取头面部的腧穴。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 以百会、内关、神门、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原发性失眠,10次为1疗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指标进行自身疗前、疗后对照.结果 治疗2个疗程,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其中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时间、日间功能障碍改善明显.结论 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中医传统理论选穴、现代解剖机制选穴两方面,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认为目前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选穴方案众多,但尚无公认的穴位优选方案,无法为进一步规范针刺治疗和提升针刺疗效提供有效指导。因此,应注重从影响选穴的多因素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并综合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解剖机制选穴的优势,以实现选穴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针灸作为一种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中以其独特的疗效展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回顾和分析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归纳从解剖、经络、全息等相关理论探讨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为颈性眩晕的最佳治疗选穴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介绍杨骏教授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记录医案、查阅相关书籍与文献的方式,分析总结杨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学术观点、选穴特色及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医案以佐证。[结果] 杨师认为无论外因内因皆使面部经络失阻,或久病经络失养而诱发此病,以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关键病机,提出了“行气血,调虚实,通经络”的治疗原则。选穴上中西互参,将现代神经解剖与针灸理论相结合,精选腧穴,强调针刺手法及针刺方向,同时调神以移痛;注重局部与整体的结合,选取太冲、合谷、中脘等穴。治疗上采用多种综合疗法,上关、下关两穴电针加强针感,下关穴选取温针灸以增强镇痛效果,针刺结束后留置腕踝针以减少发作频数,疗效确切。所举医案中患者辨为气虚血瘀证,治疗上气血双补、活血化瘀,使头面部经络通畅,患者痛症自除。[结论] 杨骏教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结合中西医发病机制,化繁为简,选穴上中西互参,注重调神,整体施治;治法上注重杂合以治,极大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效果颇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统计总结近5年来针刺对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以指导临床针刺处方。方法:查阅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近5年来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总结。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处方优化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1957年5月至2019年6月)符合针刺治疗或针刺为主要辅助手段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期刊文献,对文献进行纳入排除,最终纳入文献53篇,分析并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上巨虚是最常用腧穴;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是选穴主要多的经脉;下肢部、胸腹部是选穴主要集中的部位;五腧穴、下合穴、募穴、八会穴是选用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刺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理想,选穴遵循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综述。方法:对有关的疗法从单纯针刺、针灸配合其他疗法、辨证选穴方面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结果: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普通针刺、特色针刺(如月生死针刺、傍针刺、腹针、磁针等等),以及针刺加其他疗法如推拿、拔罐、牵引、药物等综合治疗,有很大一部分针灸治疗选穴以颈椎夹脊穴为主,这些方法均见显著疗效。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但此病的疗效观测标准尚存在部分主观性,并且对此病的治疗机理报道较少,对针灸此病的选穴原则和选穴标准也很少进行系统说明。另外,本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针刺治疗介入的时机及选穴特点。方法:回顾近2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刺早期介入的时机及临床处方选穴经验进行总结及评述。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刺越早介入疗效越好。结论:针刺选穴应紧扣本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特点,头穴、体穴相伍,注重调衡理论,阴阳相配,补泻相宜。  相似文献   

11.
眼针肝肾区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结果: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结论:眼针组可促进血管痴呆患者智能,改善其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康法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伤康复训练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治疗组(眼康组、单纯康复组、单纯眼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眼康法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伤康复训练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大鼠康复训练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期时间延长,大鼠的运动能力增强,治疗组的效果明显,其中眼康组效果最佳(P0.05);(2)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眼康组的表达最多,优于单纯眼针组及单纯康复组(P0.05)。结论:眼康法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伤大鼠的运动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治疗组)、体针对照组(观察组)与西药对照组(对照组)三组。治疗组274例患者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位取穴原则,取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等穴位,同时配合自拟方剂沙芪煎剂治疗;观察组280例单纯应用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86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方面疗效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P〈0.01),且治疗组中枢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疗程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与针药结合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针药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眼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中,治愈34例,占94.44%;有效2裥,占5.56%,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1例中,治愈10例,占47.62%;有效8例,占38.10%;无效3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眼针与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眼针结合雷火灸对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给予眼针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分别记录2组入组时、治疗1月后主观指标Eckaxdt评分、客观指标食管腔扩张直径和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主观和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结合雷火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能明显改善主、客观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疼痛类疾病,针灸对于疼痛类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张明波教授师从眼针创始人彭静山,临证时擅长眼针结合体针。笔者有幸跟随张明波教授出诊,现将张教授治疗急性腰扭伤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7.
针灸临床上,要在明辨病位、病因、病性、病机、证候等基础上,才能依据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的原则确定腧穴;要在辨明表里虚实寒热等病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针灸方法和刺灸技术。而各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对这些辨证要素的辨别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因此从"治"谈"辨",各种辨证方法均适宜于针灸临床。在各种辨证方法中,经络辨证至关重要,辨病位是核心,并可以兼辨病性。经络辨证适合于几乎所有的病症甚至是一些疑难病、复杂病的辨治,尤其对肢节、官窍、皮外科病等病位较明显、局限的疾患最为适宜。脏腑辨证不可或缺,在确定脏腑病位基础上辨证候是关键,脏腑辨证适合于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脏腑病、无明显局限病变部位的疑难病,以及一些官窍病等。八纲辨证执简驭繁,辨病性是根本,对于表里、寒热、虚实证错综复杂者,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使用范围较广。另外,病因辨证在针灸临床中对于辨病位、辨病性、选穴和选择刺灸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气血津液辨证常与辨经络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指导针灸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因此,从"辨"谈"治",诸种辨证方法各有所长,针灸临床要择宜而用,针灸临床中虽然以经络辨证为基本辨证施治的方法,但应与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种眼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视觉功能完善与否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因眼部独特而复杂的生理结构,许多眼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近年来运用针刺治疗眼病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对于难治性眼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从眼与"神"及全身脏腑的关系入手,结合临床经验,简要阐述针刺"调神"在治疗眼病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临床针刺治疗眼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for insomnia on the basis of visceral differentiation.Methods;Seventy cases of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The former wa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based on visceral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latter by the routine acupuncture therapy.Results;The clinical effc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visceral difrerentiation-based acupuncture therapy may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for insomn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西比灵胶囊5mg,以上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和TCD复查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情况。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5.6%)及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分别为86.7%和71.1%)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眼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为:通过针刺推拿手法刺激颈项部相关穴位和肌肉、经筋系统,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缓解头项部血管痉挛,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从而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