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内皮素(ET)、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Willebrand 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 F1α(6-keto-PGF1α)、T/K 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ET-1、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I)对10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了检测。结果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在眼动脉(O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PSV、EDV 和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变异程度依次为肝郁气滞证组>痰湿犯目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OA和CRA的血流速度下降明显,血流阻力增加,眼局部血液循环障碍,OA和CRA的血流参数可作为反映开角型青光眼及其中医证型间局部血瘀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类型和不同证型的眼压、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闭角型青光眼3组的眼压升高,房水流畅系数(C值)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指标的变异程度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证型4组与正常组相比,眼压升高,C值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指标的变异程度为肝胆火旺证>肝郁气滞证>肝阴虚阳亢证>肝胃虚寒证。说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高低与C值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患者各中医证型组在眼部均存在神水瘀积的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房水蛋白含量的改变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对128例128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64例6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开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各组及中医证型(肝郁气滞证、痰湿犯目证、肝肾阴虚证)各组均表现为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组相比,各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开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组间比较及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房水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房水屏障功能遭到破坏,房水的粘度增加,房水淤积于眼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9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慢闭组、急闭Ⅰ组和急闭Ⅱ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慢闭组、急闭Ⅱ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 Willebrand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急闭I组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闭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阴虚阳讥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肝胃虚寒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胆火旺证组与正常组相比,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阴虚阳亢证次之,肝胆火旺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阴虚阳亢证>肝胃虚寒证>肝胆火旺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法”(EPQ)对13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51例正常人进行了测试,结果:闭角型青光眼疾病分类各组及中医证型各组EPQ人格特征P、E、N、L量表得分均较正常人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慢闭组的N、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急闭I组和急闭Ⅱ组的N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气滞证组、肝胆火旺证组和肝阴虚阳亢证组的N、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胃虚寒证组的N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尤其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肝郁气滞证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压的影响与单纯滴眼液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9例(8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眼压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后患者眼压与治疗前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9.
李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3-24
目的探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眼压变化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群中近视情况,并比较它们与眼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近视率达78.72%,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2.22%(P=0.0140),近视率差异只要由高度近视引起(P=0.0056),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在两组间的分布并无差异。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眼中有5眼眼压未增高。结论高度近视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对于眼压正常的高度近视者不能忽视对其可能并发POAG的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20例眼科患者,其中正常眼压患者60例(对照组)、高眼压患者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A组);分别测定对照组、A组的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以诊断糖尿病的发生率,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生率3.3%,A组糖尿病发生率13.3%,其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与患者性别无关,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与高眼压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求治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影像学、生化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根据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抑郁症组和脑卒中组,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对危险度,以及中医证候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及气郁化火证积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脑卒中组主要以单证居多,而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中,以3证及以上的复合证居多,其中肝气郁结证合并气郁化火或阴虚火旺证的比例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组和抑郁症组患者肝气郁结证的比例显著高于脑卒中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的最危险的中医证候是气滞血瘀证,脑卒中组心脾两虚证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的主要证候特征是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及气郁化火,其中脑卒中患者心脾两虚证具有年龄依赖性,而气滞血瘀证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独立的危险因素,证候越复杂,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脂肪肝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并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脂肪肝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肝郁气滞型、痰浊内阻型、气血瘀阻型3型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亏虚型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肝肾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最接近;(3)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历代医家有关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经验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青光眼的主要病因、病机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手工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再根据青光眼文献登记表,逐项进行记录,进行调查表调查,最后对证候类型、中医治法、方药、护理方法等进行频数和排序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青光眼主要由风、火、痰、郁、虚及肝之阴阳失调,引起气血失常,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珠内气血津液不行而致。其证型以肝火上炎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虚火旺证、肝经风热证最为常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肝经风热证、肝火上炎证居多;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肝郁气滞证、阴虚阳亢证、肝经风热证居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肝肾阴虚证、肝经风热证居多。治疗青光眼最常用药有:茯苓、生地、当归、车前子、决明子、甘草、川芎、菊花等。结论:通过对原发性青光眼的文献整理研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了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病机特点、演变规律、辨证要点、主要证型及常用药物等,为规范原发性青光眼的诊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候人群的疲劳特点。[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进行中医辨证,并按照一定原则对辨证结果进行归类;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不同证候类型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进行量化评定,并通过统计软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疲劳分值、总体疲劳分值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精神疲劳分值、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组各组人群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疲劳性亚健康不同证候人群的疲劳状况存在差异。2)肝郁脾虚证人群的躯体疲劳表现、精神疲劳和总体疲劳较其他证候人群明显,尤其精神疲劳表现较其他人群突出,疲劳对其生活、工作的影响也较为明显;阴虚证类精神疲劳、总体表现及疲劳对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均不明显。3)疲劳特征方面:阳气虚证类人群的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的状况最为突出;肝气郁结证人群的疲劳最易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而加重或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人群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的居民纳入研究队列,从研究队列中筛选出HBV携带发展至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691例,从CHB发展至肝硬化患者143例,以首次确诊CHB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以首次确诊肝硬化为时间点,同时辨识该时间点1年前、2年前和1年后、2年后的中医证候,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HBV携带至CHB、CHB至肝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 在HBV携带至CHB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而且中医证候构成越发复杂。从CHB到肝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在每个阶段出现的频次均大于25%,随着疾病发展,血瘀证、实热证、气虚证、阴虚证病例数明显增加,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组成含有3个和3个以上基本证候者最为常见。结论 随着病情由HBV携带向CHB、肝硬化演变,患者中医证候日趋复杂,由以实证(气滞、血瘀、实热)为主向虚实夹杂证候(夹气虚、阴虚、阳虚)转化,气滞血瘀、瘀而化热酿毒为HBV感染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