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hs-CRP及NT-proBNP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3组,检测单纯COPD组(A组28例)、COPD并发PHD代偿期组(B组36例)和COPD并发PHD失代偿期组(C组33例)hs-CRP及NT-proBNP值及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后hs-CRP及NT–proBNP值。结果:3组患者hs-CRP及NT-proBNP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s-CRP及NT-proBNP值为:C组>B组>A组。COPD并发失代偿期PHD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水平增高与PHD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对判断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有指导意义。NT-proBNP浓度能较好反应COPD患者是否并发PHD及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0PD)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E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急诊入院患者共50例,分别统计患者在AE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组)、AECOPD合并肺心病代偿期(代偿期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稳定期组)血浆BNP水平及心脏结构指标包括肺平均动脉压(PASP)、右室内径(RDVD)、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与失代偿期组比,代偿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PASP、RDVD、RVOT值均减低(P<0.05),LVEF增加(P<0.05);与代偿期组比,稳定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PASP、RDVD、RVOT值减低(P<0.05),LVEF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与PASP、RDVD、RVO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0.860、0.867(P<0.05),与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1 (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变化对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未合并肺心病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肺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对COPD合并肺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心房横径增大、肺动脉压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是COPD合并肺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右心房横径、肺动脉压、NT-proBNP预测COPD合并肺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944、0.920。结论 右心房横径、肺动脉压和NT-proBNP在COPD合并肺心病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作为COPD合并肺心病诊治过程中的一项参考指标,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黄敬垣  郑哲岚  程芸 《上海医学》2012,35(3):231-234,16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心功能代偿组30例,心功能失代偿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SR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平均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m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m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mSRa),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不全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的mSRs以及心功能失代偿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LVEF、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E、E/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及舒张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其中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SRI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快速地定量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估测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通过4 h、24 h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较好,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气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右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可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改善血气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通过4 h、24 h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对提高PaO2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较好,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通过4 h、24 h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对提高Paoz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较好,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以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EDP治疗了15例COPD和20例肺心病患者,结果表明EDP对COPD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对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失代偿的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动脉压(PASP)的影响。方法106例继发于COPD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3例,并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强心等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同时予以LMWH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PAS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的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5);pH、PaO2显著升高,但PaCO2,PASP显著降低(P均<0.05);临床疗效分布显著改善(P<0.05)。结论 LMWH结合常规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1.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以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EDP治疗了15例COPD和20例肺心病患者,结果表明EDP对COPD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对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失代偿的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肺心病患者64例(心功能代偿组30例,心功能失代偿组34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SR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心室平均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 m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mSRe)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mSRa),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功能不全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的mSRs以及心功能失代偿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LVEF、LVFS和mSRs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E/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心功能代偿组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的E、E/A、mSRe、mSRe/mSRa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A、mSRa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和心功能失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及舒张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其中SRI对心功能代偿组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 SRI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能更敏感、快速地定量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左心功能,并能估测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纳入研究,此30例患者均经历急性加重期及治疗缓解期,测量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cTnI的水平变化并前后对比。结果: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1819.5±476.3)和(1.26±0.63),处于治疗缓解期时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分别为(342.7±178.9)和(0.48±0.25),两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所以血浆NT-proBNP和cTnI可作为评估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233例肺心病代偿组和88例肺心病失代偿组血浆中NT-proBNP及cTnI的浓度,并作两组统计学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NT-proBNP及cTnI的水平均远高于肺心病代偿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ROC曲线下面积86.3%,最佳拐点916 pg/ml,此时敏感性87.1%,特异性76.4%。直线相关分析表明,NT-proBNP与cTnI的数值成正相关。结论 N端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均显著升高,对肺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的意义。当N端脑钠肽前体的浓度明显升高时,肌钙蛋白Ⅰ的浓度也显著增加,因而要高度警惕合并心肌损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杜成前 《吉林医学》2011,(17):3530-353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pH值及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慢性心衰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常规抗心衰及改善肺功能治疗后平均心率≥75次/分,加用伊伐布雷定90天,记录治疗前后平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输出量(S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分钟步行实验(6MWT)距离、慢性阻塞型肺疾病临床测试量表(CAT)得分以及90天再入院人次.结果:与伊伐布雷定治疗前相比,患者平均心率、hs-CRP、NT-proBNP、90天再入院人次明显下降,6MWT、CAT得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伊伐布雷定改善心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肺功能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高敏肌钙蛋白(hs-TN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中的水平.方法:COPD合并CCP全心功能不全30例(A组),COPD合并CCP右心功能不全30例(B组),同期COPD不合并CCP患者30例(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血浆NT-Pro-BNP及血清hs-TNT水平.结果:A组患者NT-Pro-BNP、hs-TNT水平高于B组及对照组,B组患者NT-Pw-BNP、hs-TN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合并CCP患者病情越重NT-Pro-BNP、hs-TNT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及高黏血症的影响。方法将55例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及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长期家庭氧疗组(LTDOT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LTDOT组用双侧鼻导管家庭给氧,吸氧流量1~3 L/min,每天吸氧时间15 h以上。分别观察LTDOT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血常规、血液流变学、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LTDOT组治疗1年后血液黏度较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收缩期肺动脉压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年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室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通过4 h、24 h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对提高Paoz和降低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较好,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心病中的价值.方法70例COPD 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COPD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 合并肺心病缓解期组,测定并比较血浆NT-ProBNP值.结果 A 组、B组及C 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31.5±19.8) pg /ml、(843.2±296.7) pg /m l、(215.6±64.5) pg /m 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测定对鉴别COPD患者是否合并肺心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