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经临床观察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探讨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中药治疗DN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并以降糖药(二甲双胍、倍欣等)控制空腹血糖,治疗组加服芪明颗粒。治疗前后检测24h尿蛋白定量(UAE)、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13-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酶)、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血肌酐清滁率(CCr)等肾损害实验指标。结果:治疗组UAER、尿α1-MG、UAE、Cr、CCr、UANG酶、血β2-MG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芪明颗粒对DN患者各项肾损害实验指标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草甜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理  于力  张蕾  邓颖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65-1066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儿童肾病综合征(NS)患儿尿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30例小儿N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强的松加甘草甜素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强的松加对症治疗。均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S患儿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血浆清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NS患儿上述各生化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草甜素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有明显疗效,尤其在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提高血浆清蛋白方面作用明显,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辅助激素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武建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405-406,411
目的选择合适的方式检测肾功能,评估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检测204例各种类型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和104例非肾病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I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尿转铁蛋白(TR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结果肾病及相关疾病组(简称肾病组)的尿mAIb阳性率85.8%,α1-MG阳性率63.7%,β2-MG阳性率60.8%,TRF阳性率70.6%,Cystatin C阳性率74.5%,以上各项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均高于BUN及Scr的阳性率35.3%。且肾病组各项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非肾病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BUN及Scr只是一个反映肾功能较为粗糙的指标,尿mAIb、α1-MG、β2-MG、TRP以及Cystatin C等均可不同程度地作为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文学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36-137
目的:探讨以滋阴补肾、活血祛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加益肾合剂,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前经过4周调整阶段,以后8周为1个治疗疗程。以临床症状、血脂、脂蛋白α、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等为观察指标。结果:益肾合剂不仅可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脂蛋白α、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结论:益肾合剂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异常,能较好地保护肾功能。说明益肾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糖调脂活血汤对糖尿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肾病9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口服降糖西药加服降糖调脂活血汤;对照组48例,单服降糖西药.2组观察2个月,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一氧化氮(NO)、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尿UAE、尿α1-MG、尿NAG酶、血β2-MG、血肌酐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肌酐清除率(Ccr)和血NO有明显上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降糖调脂活血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各项肾损害实验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应用与否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对比白蛋白输注组24小时尿蛋白早期呈上升趋势(P〈0.01),随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蛋白输注组尿β2-MG较非白蛋白输注组高(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患者使用白蛋白治疗会使尿白蛋白排出增多,增加肾小球滤过、加重近曲小管重吸收负荷,引起小管上皮损伤,不缩短病程且增加病人经济负担,不能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淤消癥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活血化淤消瘕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化淤消瘕通络胶囊,口服4彬次,3次K/d;对照组予贝那普利,口服10ms/次,1次/d。疗程12个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血β2-MG、尿β2-MG、尿α1-MG、FIB、D—D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血β2-MG、尿β2-MG、尿α1-MG、FIB、D—D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消瘕通络中药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高凝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病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3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大小分级,用ELISA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a1-MG)、尿视黄醇蛋白(RBP)、尿B2微球蛋白(β2-MG)、血TGF-β1。结果IgA肾病的病理类型与其间质损害程度存在相关性,43例IgAN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gAN小管间质病变与尿α1-MG、尿RBP、尿β2-MG、血TGF—β1均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TGF-β1可作为诊断IgAN小管间质损伤又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α1-MG微球蛋白(α1-MG)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尿中微量蛋白(尿Alb)、转铁蛋白(尿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MG、β2-MG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对照人员及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已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尿α1-MG及β2-MG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郑志昂  周莲  符明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479-1479,1592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G)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终点法测定NAG、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β2-M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尿中NAG、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中NAG、β2-M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G与β2-MG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是诊断早期肾病综合征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解痉、降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蛋白(β2-MG)、尿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2-MG、尿β2-MG和尿m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优于单用西药,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逆转早期肾损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临床意义及归芪地黄汤在PN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86例临床及病理确诊的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归芪地黄汤 +强的松 )和对照组 (强的松 )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2 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35 % )高于对照组 (72 .0 9% ) ,对照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86 .0 5 % )高于治疗组 (37.2 % ) ,治疗组复发率 (2 .33% )低于对照组 (2 0 .93% )。治疗前后两组各项生化指标 ,均明显异常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比较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归芪地黄汤治疗PNS能提高疗效 ,减少副作用和并发症 ;对预防感染 ,巩固疗效 ,减少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及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7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及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中药一剂、肠内营养支持、整体护理及早期功能训练.30日后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和营养指标.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65.96%,对照组显效率35.48%;两组比较,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P<0.001~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尽早服用中药及整体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比单纯西药治疗好。  相似文献   

15.
金螵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西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螵汤。两组均治疗6个月,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尿蛋白排泄量,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2-MG,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茵陈、栀子、大黄、炒白术、连翘等)加减治疗,共治疗8周,对照组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ALT、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型,能清利湿热退黄,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0.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林海桐  宁观林 《河北医学》2011,17(4):488-48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重症中署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神智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中暑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行CT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在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服加味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第1s呼出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显效1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显效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