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面瘫也叫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突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属中医学"口眼歪斜""掉线风""卒口僻"范畴。面瘫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不能闭合、泪液外流、鼻唇沟变浅或变得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鼓腮和吹口哨等。中医认为,面瘫属于"中  相似文献   

2.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17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口僻"、"喁僻",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就面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症状、脑电图、脑CT可资鉴别.这里所说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口呙)斜"、"吊线风"、"卒口僻"范畴.  相似文献   

5.
"面瘫"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中亦称"口僻、吊线风"等.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脱髓鞘,甚至轴突变性等.笔者近几年间采用自拟三白五虫汤加减治疗面瘫35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7.
面瘫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以口眼歪斜,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病程迁延日久可致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  相似文献   

9.
罗禹珩  樊同涛  王光义 《新中医》2019,51(8):321-322
<正>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肌瘫痪疾病,由非特异性面神经炎症导致,临床上也将其称为面神经炎,属中医"口喎"范畴[1-2]。此病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临床表现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闭眼不能合,鼻唇沟平坦、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可伴有耳后疼痛,或有舌前2/3的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目前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3]。  相似文献   

10.
<正>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亦称贝尔氏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起病突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春秋两季发病,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常在晨起梳洗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中医尤其是针  相似文献   

11.
正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患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或变浅、无法皱眉、口眼歪斜、口角下垂、一侧面部瘫痪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蒙医认为周围型面瘫属"赫依萨"范畴,主要是由"巴达干""赫依"增多,如过度劳累、酗酒、大汗后或睡觉时受风寒侵袭等因素使面部气血运行受阻,白脉失去润养而发病。本病发病较急、一般晨起时发病,青壮年多发,男性多于女性。本人采用蒙医针刺、推拿配合口服蒙药治疗周围型面瘫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病侧眼裂变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干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透刺法相对于单纯刺  相似文献   

14.
<正>向诗余主任医师系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部主任、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医40 a来,治病无数,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其中药的辨证运用及针灸穴位技巧见地独特,笔者有幸跟从向师临床学习多年,受良师指点,亦是我辈荣幸,现于其诸多病种案例中择其面瘫为重点记录之。面瘫属于中医学中的"口僻"、"歪嘴风"、"口眼(?)斜"等范畴。临床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初以一侧面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当病程迁延日久,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相似文献   

15.
梁文慧 《新中医》2012,(6):208-2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僻、吊线风、口眼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麻痹(Bell palsy)或面神经炎,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扩大,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及味觉减退为表现。中医称之为面瘫,口眼歪斜。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济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中医外治法是指在中医学基本理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口角歪向健侧,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1 一般资料  病人为门诊病人,共计59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  相似文献   

18.
辛卓萍 《西部中医药》2004,17(12):33-3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20-30岁青壮年多见。本病发病急骤,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不适、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忠者初期又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相似文献   

19.
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和西医“面神经炎”病范畴。系由茎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最常见的是因着凉或头面都受冷风侵袭等诱因导致面神经炎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皱纹消失,患侧眼睑下垂,睑裂扩大,鼻唇为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口闭不严,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唱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