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声强  董友鑫 《中医杂志》2008,49(10):950-951
答:在周围性面瘫的后期,部分患者由于病程迁延不愈,临床可出现"倒错"现象.即表现为静态观之,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歪向到了患侧,这就是在中医临床的面瘫"倒错"现象. 要认识面瘫"倒错"现象的形成机理,首先就要了解周围性面瘫局部口角歪斜症状的产生机制.当一侧的面神经麻痹后,其局部的口轮匝肌张力降低,而健侧的口轮匝肌张力相对增高,因此,口角被拉向健侧,从而形成了口角歪斜向健侧的首发症状.中医学认为,面瘫"倒错"主要是由于周围性面瘫初起发病过重、或失治误治,使病程久延,气血亏损,面部筋脉失于濡养,造成患侧面肌由弛缓不收转为板滞挛缩,致使患侧口轮匝肌张力偏低变为张力过高,将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牵扯到了患侧,这实际上是一个阴阳反复失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面部神经麻痹、面部神经炎 ,亦称“面瘫”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面部神经功能运动障碍 ,肌肉纵缓不收 ,出现患面部肌肉神经麻痹症状。1 临床表现风寒湿邪侵袭、刺激、面部神经感染、免疫异常反应、缺血都能引起人体面部、口角、眼睛、耳部、头部神经脉络痹阻不通 ,造成患病侧口眼歪斜 ,偏向健侧 ,口角下垂 ,流涎 ,进食不便 ,病侧眼裂增大、流泪 ,额头皱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 ,语言障碍等症状。面部神经麻痹 ,临床上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 ,分左右两侧。主要诊断周围性面瘫特点 :面部神经功能丧失 ,运动僵滞障碍 ,按压地仓穴、颊…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Bell麻痹(贝尔麻痹)、面神经炎等,为面神经在乳突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患侧面神经周围性麻痹。通常急性起病,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漏气,不能吹口哨,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存留在患侧,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笔者数年前曾治疗几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家维教授分期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眼睑不能闭合、口角被拉向健侧为主症的一种颅神经常见疾患。本病属于中医"面瘫"、"僻"、"斜"的范畴。张家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致。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一》所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  相似文献   

5.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属"中风"之"中经络",西医称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其激发因素多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17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口僻"、"喁僻",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就面瘫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面瘫西医临床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属于中医学称"口僻"、"歪嘴风"等范畴。通过临床观察及相关数据文献的查阅可知周围性面瘫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痛苦。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临床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初以一侧面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哨时漏气,口内存饭等症状,或伴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部分可见  相似文献   

8.
面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神经病损所致的面肌瘫痪.中医又称"僻",现代医学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主要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食物滞留齿颊之间.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早期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现将面瘫的康复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向诗余主任医师系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部主任、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医40 a来,治病无数,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其中药的辨证运用及针灸穴位技巧见地独特,笔者有幸跟从向师临床学习多年,受良师指点,亦是我辈荣幸,现于其诸多病种案例中择其面瘫为重点记录之。面瘫属于中医学中的"口僻"、"歪嘴风"、"口眼(?)斜"等范畴。临床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病初以一侧面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歪向健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当病程迁延日久,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1.
<正>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亦称贝尔氏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起病突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在春秋两季发病,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常在晨起梳洗时发现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眼睑扩大,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中医尤其是针  相似文献   

12.
李艳萍  朱文元 《光明中医》2009,24(9):1775-1776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面瘫"范畴,俗称"吊线风"、"吊悬风",是由外邪侵袭,脉络阻滞而为病.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流泪,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食物时食物常滞留在齿颊间隙,可有舌前味觉减退,少数有听觉过敏,病程长者可有患侧面肌挛缩,口角反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面瘫(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笔者自2006年以来,诊治面瘫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玮  张素馨 《河北中医》2012,34(11):1722-1723
面瘫通常是指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表情肌松缓不收,前额及眉间皱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鼻唇沟变平,口角向健侧歪斜,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咀嚼咬腮,唇颊沟积食,口角流涎.2010-01-2011-01,我们对76例面瘫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与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面瘫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外感风寒之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吹而发生痉挛,  相似文献   

16.
"倒错"现象属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静止状态下原本歪向健侧的口角又歪向了患侧,其具体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收集有关面瘫"倒错"现象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分析汇总,为周围性面瘫"倒错"现象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西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1])。西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多种因素导致面部神经痉挛、麻痹,从而形引起面部肌肉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和美观,故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作为面瘫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近年用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钟仲义 《双足与保健》2004,(3):11-11,10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因单侧面部或耳后较长时间受寒或冷风吹袭发病。其主要症状为:患者患侧眼裂增大,不能完全闭合;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额;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偏低、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闭嘴鼓腮时患侧漏气等等。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多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急速,突感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单纯周围性面瘫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