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年,BrugadaJ及BrugadaP在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大会上报道了4例具有特殊临床及心电图特征的病例[1],1992年又报道了另外4例,其中男6例、女2例。通过对此8例的5年观察,提出一特殊综合征,后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2]: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胃癌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cerbB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3例胃癌胃镜活检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分别有19例与53例出现cerbB2阳性表达及高PCNA阳性标记(>3561%),两者表达与胃癌大体类型、进展程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伴淋巴结及肝转移情况密切相关。高PCNA阳性标记者cerbB2表达阳性率高,5年生存率低;高中分化胃癌中,cerbB2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结论:提示cerbB2与PCNA表达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估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466例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进行了为期3年的临床、肝活检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观察研究。在此期间,466例中有46例出现临床显性发病,约占样本的10%,可能与饮酒量过多、乱用药物、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14例行第2次肝穿刺,提示:原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当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有病理改变者不易恢复。ASCHBsAg每年转阴率为1.63%,抗-HBs年转阳率为0.34%,HBeAg年转阴率为3.85%,抗-HBe年转阳率为2.74%,抗-HBc无1例阴转。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和随访12例PTBV致CRBBB病例,并与30例无CRBBB病例作对比研究表明,出现CRBBB者往往肺动脉瓣狭窄程度较重,ECG上右心室肥厚程度较重,球囊/瓣环内径比较大。12例CRBBB病例中,8例为球囊充盈时一过性CRBBB,2例CRBBB在3个月消失,2例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5.
潘生丁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浆TxB_2、6-K-PGF_(1α)含量的影响韩燕,王增来,周民伟我们对1990年收治的40例老年高血压、42例冠心病患者服用潘生丁前后的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含量进行...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2月-1994年12月本院对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而未探及结石的31例患者,在施行开腹胆囊切除时,经胆囊管用纤维胆道镜(简称为纤胆镜)进行胆道检查,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2例。年龄29-68岁,平均为41岁。31例B超检查91次,人均2.9次。B超示:胆囊多发性小结石18例,1~3枚结石13例。胆总管直径在0.8-1.2cm,平均直径1.0cm。既往曾有黄疸史3例,胆道蛔虫症史2例,药物排石史10例,碎石1例。2.器械与操作方法:采用日产纤胆镜,工…  相似文献   

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原学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毒标志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单纯HBv感染42例(44.7%);混合感染共50例(53.2%),其中HBV与HCVl9例(20.2%).HBV与NDV13例(13.8%),HBV与HCV、HDVI0例(10.6%)HAV与KBV3例(3.2%),HAV与HBU、HCV3例(3.2%)HAV与HBv、HDVI例(1.1%).NAV与HBV、HCV、HDV1例(1.1%);病毒标志均阴性者2例(2.1%)。HBV、HCV和HDV混合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血清总胆红素越高,凝血酶原活性越低,其病死率越高;有并发症者的预后差,而AMP升高者的预后较好;重肝的预后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Bel—2,P17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Bel-2、P170在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77例急性白血病Bel-2、P170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Bel-2、P170的表达显著高于初治者。Bel-2、P170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低,早期复发率高,预后差。Bel-2或P170高表达者,50%为难治性白血病,二者同时高表达者均为难治笥白血病。Bel-2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  相似文献   

10.
选35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A组),另选25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B组)、22例老年肺性脑病患者(C组)、21例老年肺心病伴肾衰患者(D组),测定后3组血气显示,Ⅰ型呼衰24例(E组),Ⅱ型呼衰30例(F组)。测定这6组的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PGF1α)含量,结果显示B、C、D、E、F组的血浆TXB2、6-k-PGF1α含量及TXB2/6-k-PGF1α比值均高于A组,以D组的值为最高,其升高值与病情加重程度相一致。提示血浆TXB2含量升高,其TXB2/6-k-PGF1α比值增大,可引起肺心病发作或肺心病伴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生。反之,肺心病可缓解。说明血浆TXB2是肺心病发病中起着重要的病理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TXB2、6-K-PGF1α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患者血浆TXB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而6-K-PGF1α显著减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TXB2显著高于缓解期,但在呼吸衰竭纠正后TXB2明显减低。提示血浆TXB2/6-K-PGF1α比值失调,影响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也和呼吸衰竭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α1b干扰素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皮质醇激素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各种不良反应,现应用国产人α1b基因工程干扰素治疗8例小儿HBV-GN,剂量为300万U/m^2体表面积隔天肌注,4个月后改为每周肌注2次持续2个月,总疗程6个月,用药期间无严重副反应,结果是5例尿蛋白消失,肾病缓解,2例尿蛋白减少,1例无进步,6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有3例血清HBV抗原转阴(其中2例HBeAg,HBsAg均转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高血压危象中的作用。方法:将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高血压危象组(A组)9例,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无高血压危象组(B组)13例。以同期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颅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9例,分别测定几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或活性。结果:①A组患者内皮素、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PGI2)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及TXB2/PGI2明显高于B、C组患者。②A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TXB2/PGI2值增加以及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对术后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浆TXB2,6-K-PGF1α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患者血浆TXB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而6-K-PGF1α显著减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TXB2显著高于缓解期,但在呼吸衰竭纠正后TXB2明显减低。提示血浆TXB2/6-K-PGF1α比值失调,影响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也和呼吸衰竭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BUCY2方案预处理的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UCY2方案作预处理对2例急性因病患者实施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输入的供体骨髓分别于术后第18天和17天植活;BUCY2预处理的毒性较小,化疗反应较易耐受;2例患者均于术后第18天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Ⅱ级),现已持久植活达2年和1年半,术后5个月复查时,患者的造血系统仍为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6.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17.
以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45例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其中急性10例,亚急性15例,慢性20例)检测了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显示,各型SH一B患者血浆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O0l)。而不同类型SH一B之间,HBeAg与抗-HBe阳性组之间血浆slL-2R水平及S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水平皆无显著性差异(P均>O.05)。提示不同类型SH一B患者都存在免疫效应细胞的过度活化而其PBMC体外释放sIL-2R的功能似乎无异常,血浆sJL-2R水平高低似乎与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8.
报道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CAVB)33例的发生时间、人工起搏治疗和转归。2例系一过性CAVB,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其余31例均经皮穿刺作临时起搏,28例同时应用皮质激素。一周内恢复窦性心律者24例(72.73%)。2例出现CAVB的短暂复发,5例CAVB持续一个月以上而植入永久起搏器(VVI型)。2例(6.01%)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Bax、Bak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Bcl-2、Bax、Bak蛋白在乙型肝炎(乙肝)肝细胞凋亡及坏死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未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89例各型乙肝患者肝组织Bcl-2、Bax、Bak表达和肝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肝硬化组(10例)、急性肝炎组(8例)、慢性肝炎组(55例)和重型肝炎组(16例)的TUNEL实验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30.0%,25.0%,61.8%和938%;Bcl-2蛋白表达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30.0%,25.0%,38.2%和12.5%;Bax表达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20.0%,25.0%,47.3%和87.5%;Bak表达中度以上阳性率分别为10.0%,12.5%,25.5%和75.0%。TUNEL反应及Bax、BaK表达阳性程度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蛋白的阳性程度随坏死程度的增加而增强。Bcl-2在增生区的表达显著高于坏死区。结论Bax、Bak的加强表达有促进肝细胞死亡的作用,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肝组织损伤和炎症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访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3×10^6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治疗4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未用干扰素的44例慢性乙型肝为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病型,年龄,性别,病程及ALT等方面皆有可比性,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结果发现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组在治疗完成时,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0%,55.3%,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