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索数字减影技术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X线数字减影设备下用复方泛影葡胺对164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并用导丝对其中35例输卵管阻塞的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治疗。结果:90.9%(149/164)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包括子宫发育异常24例,输卵管阻塞114例,输卵管结核3例,盆腔粘连29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2.9%,再通后受孕率为34.3%。结论:数字减影成像技术极大提高了子宫输卵管造影时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水溶性造影剂比碘油更加准确、安全;输卵管再通术可作为输卵管阻塞患者初步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惠良  董伟华  周德秀  刘胜  吴军 《当代医学》2010,16(23):482-484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及介入再通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2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在DSA设备下摄片;并对阻塞输卵管行再通治疗。结果 72例造影正常共17例(23.6%),子宫异常6例(8.3%),输卵管异常51例(70.8%),液体加压冲击法再通共49条输卵管,导丝再通术再通8条。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不孕症的最好方法,对阻塞输卵管行液体加压冲击法或导丝再通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不孕症并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的56例患者,应用输卵管再通专用介入器械,先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了解输卵管阻塞部位及程度,并借助0.018 in微导丝、3F微导管的物理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再通。结果56例有97条输卵管阻塞,其中85条输卵管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后再通,再通率达86.6%。术后随访1.5~12个月,有21例怀孕,怀孕率37.5%。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安全、有效和简单、经济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介入输卵管再通术对妇科不孕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造影显示输卵管阻塞患者66例行介入输卵管再通术,其中单侧输卵管阻塞6例双侧输卵管阻塞60例。结果66例患者共126支输卵管有狭窄、粘连或闭塞,施行再通术后共有114支输卵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90.47%。其中间质部再通成功率达93.22%。术后随访5年,受孕率32.5%。结论介入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粘连及闭塞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法对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用导丝经宫腔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结果完全性阻塞17例34条输卵管中31条获得再通,再通成功率为91.2%。一年内妊娠率52.9%,异位妊娠率11.8%,输卵管再闭率12.9%,不完全阻塞45例85条输卵管全部获得再通,在一年内妊娠率为64.4%,异位妊娠率6.67%,输卵管再闭率3.64%。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宫颈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phy,SSG)和输卵管再通术(selective transcervical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STFTR)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8例临床诊断不孕症的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 graphy,HSG).对其中326例证实为输卵管狭窄或阻塞原因所致不孕的患者,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同轴导管配合导丝技术经宫颈将5F导管选择性插至子宫角部或输卵管间质部,并借助0.018 in微导丝、3F微导管的扩张作用和药液的冲胀作用,使阻塞的输卵管再通,最后向输卵管内灌注消炎、抗粘连药物.结果 326例有639条输卵管狭窄或阻塞,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输卵管再通术,导丝均能选择性插入输卵管内,本组插管成功率达100%.427条输卵管介入治疗后再通,再通率达95.4%.结论 输卵管再通术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诊治价值。方法:100例育龄妇女不孕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确诊输卵管阻塞,应用介入再通术治疗。结果:阻塞的176条输卵管再通成功,再通率91.67%。随诊半年以上,受孕35例,受孕率35.0%。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方法安全、经济、简便、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透视下,用自制同轴导管对75例因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治疗。同轴导管选择输卵管插管成功率95%,子宫角部,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通畅率80%。壶腹部,伞端阻塞,积水再通率14%,未获再通的明确了病情诊断。该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据不完全统计19人正常受孕,受孕率25%。结果表明: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其最佳适应症为子宫角部,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对不能复通的可明确诊断,提供治疗方案,其效果高于传统的子宫输卵管造影;自制同轴导管器械使用安全、可靠,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郑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60-3061
目的:分析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造成的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输卵管造影或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双侧或单侧梗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必要时联合气液加压术去除管腔内粘连,恢复管腔的通畅,准确统计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等。结果:本组52例共88条输卵管阻塞,总再通成功率87.5%,宫外孕发生率5.8%,输卵管再次阻塞率26.9%,其中2例失访,不计入结果分析。结论:输卵管阻塞的介入再通术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复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T VS 4D-HyCoSy)结合再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TVS 4D-HyCoSy检查的195例不孕症患者资料,其中72例行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50例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患者行腹腔镜并宫腔镜下经输卵管口插管再通术.结果 195例患者385条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147条,通而不畅178条,输卵管阻塞60条.其中72例患者144条输卵管与腹腔镜下通染液检查对照(Kappa值=0.844),总符合率90.97%.对50例患者90条输卵管行腹腔镜并宫腔镜下经输卵管口插管再通术,成功再通66条.结论T VS 4D-HyCoSy检查对输卵管通畅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且结合再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盆腔输卵管显影术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采用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进行检查,经官腔注水和腹腔灌注使腹盆腔积液后用阴道超声扫视盆腔,并与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结果相比较。结果: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检查40例中27条输卵管通畅,28条输卵管通而不畅,25条输卵管不通,54条输卵管伞端粘连;HSG检查28条输卵管通畅,33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9条输卵管不通,26条输卵管伞端粘连,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术与HS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3.8%,检查通畅、梗阻、通而不畅、伞端粘连的符合率分别为96.4%、90.5%、84.8%、48.1%,2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输卵管盆腔显影可初步了解输卵管通畅性、形态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有助于不孕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法对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6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应用输卵管专用同轴导管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如果发现输卵管阻塞或粘连,则马上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126例经输卵管造影诊断232条输卵管阻塞,经导丝疏通后开通224条,治疗成功率为96.9%。随访两年,126例,宫内妊娠52例,妊娠率达41.3%,输卵管妊娠2例,异位妊娠率5.85%。结论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有效方法,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诊治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桂珍  古伟文 《医学综述》2008,14(20):3113-3116
输卵管梗阻是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传统的检查方法如输卵管通液术、B超下输卵管过氧化氢溶液造影术、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其在输卵管性不孕方面兼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有较高的输卵管再通率和妊娠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现就宫腔镜下行输卵管通液术诊治不孕症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经输卵管造影证实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或壶腹部阻塞的109例不孕妇女的207支输卵管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术中灌注抗粘连药物(含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10mg、地塞米松10mg)。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再通成功率85.5%,妊娠率38.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是目前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导管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FTC-900输卵管再通装置进行改良,施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本组治疗48例病人88条输卵管,实现输卵管再通70条,再通率为79.5%,妊娠率48%。结论采用改良器械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好、成功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术联合中药红藤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9年8月-2012年8月南华大学附二医院门诊和住院部180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FTR),通过导丝和微导管对248条阻塞输卵管进行机械再通,并经微导管直接造影和注入多种药物,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试验组注入中药红藤粉30 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 IU+地塞米松10 mg溶入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注入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IU+地塞米松10mg溶入生理盐水10mL,随访6~12个月,观察输卵管通畅度。结果试验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4.1%,对照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91.1%,两组再通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输卵管再度阻塞率、完全通畅率比较,术后6~12个月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率为90.4%,输卵管堵塞率为4.40%。对照组术后6~12个月输卵管通畅率为60.7%,输卵管堵塞率为10.7%。试验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再度阻塞率、通而不通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再通液配合中药红藤行灌注术治疗输卵管梗阻是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龚衍  曾玖芝  赖微  孙燕  黄雪梅 《四川医学》2012,33(6):940-942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断女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海醇造影和宫腹腔镜手术和分析。结果 HSG与宫腹腔镜手术诊断输卵管阻塞无统计学意义(P>0.05),HSG诊断输卵管阻塞的敏感度为82.54%,特异度为60.74%;HSG时75例患者盆腔未显影,腹腔镜发现其中42例有盆腔粘连,HSG、腹腔镜对显影的43例患者诊断盆腔粘连无统计学意义(P>0.05),HSG诊断盆腔粘连的敏感度为40.91%,特异性为52.38%;对宫腔病变的检出率HSG和宫腔镜分别为7.63%、50.85%(P<0.05)。结论 HSG对输卵管阻塞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盆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有限,对宫腔病变的诊断远不及宫腔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输卵管不孕的诊治效果。方法: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阻塞不孕106例共212条输卵管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106例中术中在腹腔镜监视下常规经宫颈输卵管通液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者20例共40条占18.9%(40/212),一侧输卵管通畅16例16条占7.5%(16/212),输卵管近端阻塞(间质部、峡部阻塞)64条占30.2%(64/212),输卵管远端阻塞(壶腹部及输卵管积水)92条占43.4%(92/212),碘油造影与腹腔镜诊断输卵管阻塞符合率73.5%(156/212)。宫、腹腔镜下对64条输卵管近端阻塞行输卵管插管,术后重新疏通44条,失败20条。腹腔镜下输卵管积水分离,壶腹部扩张,造口术92条。术后随访58例6个-24个月,宫内妊娠34例,输卵管妊娠6例。结论:对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的输卵管阻塞不孕,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能够准确判定阻塞部位,提高了诊断率且诊断及治疗同时进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