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O_2激光治疗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9月在我科行支撑喉镜下CO_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30例(喉癌前病变2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10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3例患者因病灶累及前联合,术后2个月出现声带粘连。术后随访6个月~3年。20例喉癌前病变患者中,1例成人声带乳头状瘤患者复发,再次给予CO_2激光手术后未再复发;1例声带白斑复发并癌变,行喉裂开术;其余18例治愈。1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中1例切缘呈阳性,再次行CO_2激光手术治疗;1例复发再次行CO_2激光手术治疗;1例复发行喉部分切除术。结论 CO_2激光可完整切除病灶,保留喉部功能,对于复发病例可进行补救治疗,是治疗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晚期喉声门上型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4例晚期喉声门上型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Ⅲ期35例,Ⅳ期29例,行喉全切除术40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4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5例,会厌切除术5例,所有病例均经5年随访。结果35例Ⅲ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中,行喉部分切除术和行喉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56.72%,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9例Ⅳ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中,行喉部分切除术和喉全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88%和33.93%,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喉声门上型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扩大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及喉功能重建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喉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探讨。方法:2000~2005年对10例向声门前下侵犯达10~20mm的T3、T4喉癌患者施行扩大环状软骨上部分喉切除及喉功能重建术。结果:9例患者均无瘤生存并仍在随访中,1例患者术后4年颈部转移癌复发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了正常的呼吸、吞咽及维持声门下压的功能,术后发声也令人满意。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部分向声门前下侵犯达10~20mm的喉癌患者实施治疗,该术式确实能取代全喉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环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41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环上喉次全切除喉重建术的治疗效果和喉功能重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接受该术式的T2 ~T4期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声门型 35例 ,声门上型 6例 ;行环舌会厌固定术 2 3例 ,环舌固定术 18例。结果 :3年生存率 83.3% (30 / 36 ) ,5年生存率 71.4 % (2 0 / 2 8) ;拔管率为 92 .7% (38/ 4 1)。 1例因误吸严重而行咽气管分离术 ,余 4 0例均恢复了正常吞咽。全部患者均能利用新喉发音。结论 :环上喉次全切除喉功能重建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 ,又能恢复喉的三大基本功能 ,是中、晚期喉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喉返神经减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减压治疗因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肿物压迫所致喉返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间,行喉返神经减压术治疗单侧喉返神经麻痹9例,声门闭合不全4例.包括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喉返神经麻痹7例,均为普通外科术后.其中6例神经缝扎,1例神经瘢痕粘连,同时对其中2例行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甲状腺腺瘤1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喉返神经麻痹1例,均行甲状腺肿物切除喉返神经减压.声门闭合不全的4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分别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或腺叶部分切除,电子喉镜观察手术前、后声带动度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例神经被结扎和1例神经粘连者于3个月内行减压术,术后1周~3个月声带动度恢复,发声满意;1例神经被结扎于术后4个月行减压术者,随访1年声带动度未见恢复.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喉返神经麻痹患者减压术后3个月内声带动度完全恢复,声门闭合不全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者,术后1周内声门缝隙消失、声嘶消失.结论对于因甲状腺手术所致的喉返神经麻痹,应尽快行喉返神经探查和减压术;声音嘶哑较严重者,可考虑同时行Ⅰ型甲状软骨成形术,以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发声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甲状腺肿物合并喉返神经麻痹或声门闭合不良者,应积极行手术探查,行喉返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治疗中减少误咽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例晚期喉声门上型癌进行手术治疗,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延长舌根,再将残喉与新舌根吻合重建喉功能。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结果19例中15例拔管,拔管率为78.9%,患者均恢复了较好的经口进食功能,无误咽病例出现,发音功能良好。3年生存率为84.2%(16/19),5年生存率为57.1%(8/14)。结论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舌根成形术操作简单,能恢复满意的喉、舌功能,可有效减轻或避免术后误咽的发生,是晚期喉声门上型癌手术治疗中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厌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 992年 1 2月~1 996年 1月 32例不同分期的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 ,将残存会厌下移保留喉功能。结果  2 1例声门型喉癌术后 1 9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喉的全部功能 ;1 1例声门上型喉癌 5例恢复喉全部功能 ,并于术后 1 4~ 1 8d恢复吞咽功能 ,无 1例出现误吸引起严重并发症。 3年生存率 87 5 %(2 8/ 32 ) ,5年生存率 5 8 3%(7/ 1 2 )。结论 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会厌取材方便 ,无需重新进行皮肤切口 ;其喉面有完整粘膜 ,创面愈合时间短 ;喉结构重建扩大了喉的左右径 ,提高了术后拔管率同时防止误咽发生 ,对提高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会厌瓣在声门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所致喉呼吸功能不良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9例因声门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所致术后喉呼吸功能不良的患者,采 用会厌瓣进行再手术,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94.7%)采用会厌瓣重建后17~194d成功拔出气管套管,1例因瘢痕形成而失败。结论 在因声门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所致喉呼吸功能不良的再手术中应用会厌瓣,具有方法便捷、效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因声嘶、喉鸣3月余,以喉部肿物待查而收入院。检查: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及胸片正常。电子喉内窥镜检查,右侧喉室新生物5mm×8 m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壁薄圆形囊性肿物,占踞声门2/3,右侧声带被肿物覆盖。于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部肿物摘除术,先用长针抽吸囊肿,有少许棕色粘性液体,然后用喉钳分次取出囊壁,彻底止血,取净囊壁后声带暴露,部分粘膜有损伤,声门开放良好,所以未做气管切开术,术后病理诊断喉粘液囊肿。4天后行电子喉内窥镜检查:右侧喉室新生物消失,右侧声带暴露,闭合时后份有缝隙,5天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们治疗6例(3~67岁)后天性喉狭窄(声门上1例,声门2例,声门-声门下3例),5例曾用过平常惯用的手术和反复扩张法治疗未效。作者们使用了悬吊式显微喉镜及CO_2激光直接切除瘢痕法;声门上和局限于声门部的狭窄,直接用CO_2激光一期切除一侧的声带、假声带和杓状软骨得到良好效果。对声门-声门下狭窄有环状瘢痕的病例,原来的方法是将环状瘢痕切除后按常规行喉扩张,当时效果看来尚可,但短期即有瘢痕和肉芽组织再长而复发狭窄。故后来对两例行分期手术,即先切除受侵较重的一侧,待上皮再生完全后再切除对侧,如此可减少环状瘢痕形成;考虑术后扩张术亦能引致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故于手术部位注射类固醇激素代替扩张。后又有一些这类病例采用了这种用CO_2激光分期双侧轮换切除并注射激素的方法,结果瘢痕形成少,能得到够用的气道和合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种神经修复术式治疗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对2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行喉返神经减压术(8例)、膈神经移植术(11例11侧)、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主观评估及嗓音声学分析、喉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随访1年以上。结果①神经减压术8例13侧有6例10侧声带恢复生理性内收及外展运动,外展幅度2~8mm,声门裂隙6~12mm,顺利拔管;2例双侧声带仍固定无法拔管。②膈神经移植11例11侧中8侧术后恢复声带外展功能,幅度达2~8mm,声门裂隙6~12mm,发声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此8例均顺利拔管;2侧声带仍固定、1侧吸气时声带反而内收,此3例均未能拔管。③神经肌蒂移植术9例9侧仅1侧吸气时声带轻度外展,声门开大为4mm,发声时声带内移,拔管后不能行较大强度的体力活动。④除6例神经减压术后发声恢复正常外,其余手术前后发声无明显变化。⑤术后12个月膈神经移植、神经减压术侧自发电位波形、诱发电位均明显大于神经肌蒂移植术侧,而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喉返神经减压术、膈神经移植术较神经肌蒂移植术能更有效地恢复声带吸气性外展运动,神经减压术还能恢复正常发声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的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对我院1992年7月--2003年8月间喉癌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的32例(占同期喉癌手术59.2%)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随访。其中声门型喉癌23例,声门上型喉癌9例;行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室带下移修复术5例,垂直喉部分切除带状肌修复14例。垂直喉部分切除会厌修复3例,扩大垂直喉部分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1例,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7例,扩大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舌根修复2例。结果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31/32)、87.0%(20/23)、72.2(13118)。总拔管率为90.6(29/32)。全部病例恢复经口进食,一经拔管均能发音。术后复发率为12.5%。结论喉部分切除术不仅是喉癌根治的有效术式,而且同时可以较好地保留喉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20年来对喉声门癌保留会厌的环上喉切除喉功能重建的远期疗效,研究这一手术的可行性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随访1980年1月~1996年1月期间行环上喉切除保留会厌喉功能重建术78例,总结统计其手术疗效.结果78例患者中,随访3年时有68例存活,2例死于肿瘤复发,8例死于其它疾病,3年生存率87.2%.随访5年有59例存活,5年生存率75.6%(59/78).随访满10年的38例患者中有8例存活,占21.1%.存活满20年者2例.术后拔管率提高到97.4%(76/78).患者恢复了正常吞咽功能,且喉的发音功能理想.结论改良的保留会厌环上喉切除环咽吻合喉功能重建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重建喉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门闭合不全的原因、喉肌电图变化以及两者与声门形态变化的可能内在联系。方法:对24例声门闭合不全患者行喉镜及双侧环甲肌及环杓侧肌肌电图检测。结果:24例声门闭合不全患者中,仅6例为正常喉肌电图,其中声门呈梭形裂隙4例,三角形及矩形裂隙各1例;9例环甲肌出现纤颤电位,声门形态分别为梭形裂隙4例,矩形裂隙3例,三角形及半月形裂隙各1例;9例环杓侧出现纤颤电位,声门形态分别为俊形裂隙7例,三角形裂隙2例。结论:绝大多数声门闭合不全患者的原因不明,且存在喉上或/和喉返神经的不全麻痹。在原因不明、喉肌电图正常或环杓侧出现失神经电位等情况下,声门呈梭形裂隙者占绝大多数,而在某些诱因作用下或环甲肌出现失神经电位情况下发生的声门闭合不全,声门裂隙可表现为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5.
环上喉切除喉功能重建术7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20年来对喉声门癌保留会厌的环上喉切除喉功能重建的远期疗效,研究这一手术的可行性和保证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访1980年1月-1996年1月期间行环上喉切除保留会厌喉功能重建术78例,总结统计其手术疗效。结果 78例患者中,随访3年时有68例存活,2例死于肿瘤复发,8例死于其它疾病,3年生存率87.2%。随访5年有59例存活,5年生存率75.6%(59/78)。随访满10年的38例患者中有8例存活,占21.1%。存活满20年者2例。术后拔管率提高到97.4%(76/78)。患者恢复了正常吞咽功能,且喉的发音功能理想。结论 改良的保留会厌环喉切除环咽吻合喉功能重建术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重建 喉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适应证。方法 选择自1988~1996年不宜行常规水平或垂直半喉部分切除术的T2和T3喉鳞癌患者21例行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声门上型9例,声门型10例,跨声门型2例。临床分级:T2期16例,T3期5例。手术切除范围;舌骨、甲状软骨板、会厌前间隙和声门旁间隙,保留环状软骨和至少一侧杓状骨或部分正常会厌软骨。吹功能重建主要采用环状软骨舌根(会厌舌根)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喉硬结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2年12月收治的 4 3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硬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4 3例中声嘶 4 3例次、呼吸困难 19例次。喉部病变以萎缩期为主 2例 ,肉芽肿期为主 35例 ,瘢痕期为主 6例。主要病变局限于声门区 13例 ,局限于声门下区 1例 ;累及声门上区和声门区 18例 ,累及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8例 ,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均受累 3例。采用抗生素治疗 2 4例 ,手术治疗 7例 ,放射治疗 2例。采用抗生素治疗 2 4例中 ,18例治愈 ,另 2例复发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治愈 ;2 4例中 4例伴 2度或 3度喉阻塞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1例伴 2度喉阻塞的肉芽肿期患者采用手术和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 6例伴喉狭窄的瘢痕期患者通过手术成形治愈。 1例采用放射治疗后 4年复发 ,1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与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结论 硬结病可侵犯喉部导致发声困难和喉阻塞 ,抗生素治疗对多数喉硬结病患者有效 ,治疗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对喉硬结病导致瘢痕性喉狭窄的患者需手术成形。  相似文献   

18.
间接喉显微动态镜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带水肿造成的器质性发音困难主要是继发性声门关闭不全或声带粘膜振动波形的紊乱或两者共同造成的。即使声带粘膜有很小的斑痕,声带振动波形也会受到干扰,发音困难也会很明显。嗓音手术的目的则是提高声门关闭的程度,消除干扰正常振动波形的因素,所以要求十分准确、仔细。手术时仅切除确实影响声门闭合或声带振动部分肿物。为保证手术准确无误,术前进行详细的动态喉镜检查十分必要。自1986年用间接喉显微动态镜手术为16位发音困难病人做了手术,与悬吊式显微喉镜手术比较,效果满意。方法为表面麻醉,病人右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硬结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喉硬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43例中声嘶43例次、呼吸困难19例次。喉部病变以萎缩期为主2例,肉芽肿期为主35例,瘢痕期为主6例。主要病变局限于声门区13例,局限于声门下区1例;累及声门上区和声门区18例,累及声门区和声门下区8例,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均受累3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手术治疗7例,放射治疗2例。采用抗生素治疗24例中,18例治愈,另2例复发后再进行抗生素治疗治愈;24例中4例伴2度或3度喉阻塞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1例伴2度喉阻塞的肉芽肿期患者采用手术和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6例伴喉狭窄的瘢痕期患者通过手术成形治愈。1例采用放射治疗后4年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与抗生素结合的方法治愈。结论硬结病可侵犯喉部导致发声困难和喉阻塞,抗生素治疗对多数喉硬结病患者有效,治疗后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对喉硬结病导致瘢痕性喉狭窄的患者需手术成形。  相似文献   

20.
1970年起,Staffieri开展了喉全切除后发声重建的新声门手术,迄今已达100余例,成功率约90%。作者在Staffieri方法的基础上略予改进,作了18例喉全切除后新声门重建术,患者均为T~3或T~4喉内癌或梨状窝癌。手术方法和常规喉全切除术不同的是:沿两侧杓会厌皱襞下方作切口,保留梨状窝粘膜及环后区粘膜肌肉,作成肌粘膜瓣。在第四第五气管环作气管造口术。接着,横断第一气管环,将气管由前向后剪修成斜面,把上述环后肌粘膜瓣覆盖于气管顶部,使术者可将新声门位置标出:它距气管内唇后0.5cm,新声门本身应长0.5cm。在手指伸入食管上端衬托下,切开咽前壁肌层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