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时的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体格状况分级)Ⅰ-Ⅱ级病人36例,随机分成三组;咪达唑仑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咪达唑加异丙酚复合组(Ⅲ组);观察循环,麻醉深度(双频指数、边缘频率)、术毕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三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而Ⅲ组病人循环功能较Ⅱ组稳定,清醒时间较Ⅰ组短,麻醉深度更为适宜。结论我们认为咪达唑仑与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36例,随机分成咪达唑仑麻醉组、异丙酚麻醉组、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复合麻醉组(以下简称复合麻醉组)3组,每组12例。术前常规用药,以度冷丁50mg、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后,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药物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3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复合麻醉组病人循环功能较异丙酚组稳定,清醒时间较咪达唑仑组短,麻醉深度更为适宜。结论:咪达唑仑和异丙酚合用,麻醉效能呈协同作用,能保持循环功能稳定,对血压的影响较单独应用异丙酚小;能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有利于病人术后意识恢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合理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段小素 《当代医学》2011,17(4):82-82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高血压病人麻醉时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50例ASAⅠ-Ⅱ级高血压病人要求无痛胃镜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A组)、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组(B组)。观察各组麻醉前、麻醉后2min、胃镜检查后2min,苏醒时SBP、DBP、HR、SPO2以及麻醉药用量、检查中体动、呛咳及检查后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为高血压病人行胃镜检查时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两忠  何斌  王雄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96-896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穿刺碎吸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Ⅲ ̄Ⅳ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下行穿刺碎吸术,Ⅱ组单在局部麻醉下行穿刺碎吸术,观察、比较两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明显较Ⅱ组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能较好地满足手术需要。结论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穿刺碎吸术,麻醉效果确实可靠,无不良反应发生,是此类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穿刺碎吸术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ASAⅢ~Ⅳ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音5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下行穿刺碎吸术,Ⅱ组单在局部麻醉下行穿刺碎吸术,观察、比较两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明显较Ⅱ组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能较好地满足手术需要。结论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行慢性硬膜下血肿穿刺碎吸术,麻醉效果确实可靠,无不良反应发生,是此类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丙泊酚静脉麻醉中循环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麻醉组(A组)、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组(B组)2组,每组20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A组给予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B组咪芬合剂(咪达唑仑2mg,芬太尼100μg),丙泊酚2.0mg/kg,阿曲库铵0.6-0.8mg/kg诱导,然后观察其麻醉过程循环功能及麻醉后苏醒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A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B组(P〈0.05),术中B组病人循环功能较A组稳定(P〈0.05),麻醉后苏醒时间较A组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浅全麻或咪达唑仑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在血气方面的安全性及其在控制术中躁动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Ⅰ)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浅全麻(Ⅱ)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Ⅲ)组,观察麻醉前(手术前)、麻醉后气腹前、气腹后10分钟、气腹后60分钟、停止气腹并腹腔放气后10分钟患者的动脉血pH、氧分压、CO2分压、剩余碱、CO2总量及Ⅰ、Ⅱ组术中发生躁动的患者例数.结果 手术前三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Ⅰ、Ⅱ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性;Ⅰ、Ⅱ组与Ⅲ组比较,气腹前至手术后除氧分压Ⅰ、Ⅱ组明显低于Ⅲ组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躁动Ⅱ组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浅全麻时,患者血气虽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轻度的可逆的,因而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较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分别复合芬太尼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作用,探讨复合麻醉的机制。方法采用酶-机械法急性分离出生3~10日龄SD大鼠的海马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锥体神经元GABAA受体介导的Cl-电流(GABA电流,IGABA)。实验分为单纯异丙酚组(组Ⅰ)、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组Ⅱ)、单纯咪达唑仑组(组Ⅲ)及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组Ⅳ)。结果0.3~30.0μmol/L异丙酚(组Ⅰ、组Ⅱ)、0.03~100.0μmol/L咪达唑仑(组Ⅲ、组Ⅳ)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强IGABA,两药的作用曲线呈钟形,3.0μmol/L时作用最强,与其他浓度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μmol/L芬太尼抑制IGABA后,组Ⅱ3.0μmol/L异丙酚增强IGABA的作用较组Ⅰ更明显[电流增强率:组Ⅰ为(127.2±11.2)%,组Ⅱ为(212.5±14.9)%,P<0.05],组Ⅳ3.0μmol/L咪达唑仑的作用较组Ⅲ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芬太尼能够增强异丙酚对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A受体的作用,对咪唑安定的作用无影响。异丙酚、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可能减轻芬太尼的神经兴奋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对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中镇静所用药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妇科手术病人,年龄20~45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M组病人术前30min肌注0.03mgk~(-1)咪达唑仑,C组病人肌注1.5ml生理盐水。所有病人行椎管内麻醉后,通过异丙酚持续输注进行镇静。术中通过警觉/镇静(OAA/S)评分进行镇静程度评分,调整异丙酚输注速率维持OAA/S评分2~3分,手术结束时停药。记录麻醉时间、所用异丙酚的负荷剂量、维持输注速率、平均输注速率以及术中不良事件,并于手术结束后两小时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手术过程。结果咪达唑仑组异丙酚的负荷剂量、维持输注速率、平均输注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作为术前用药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并减少术中知晓,故有利于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的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对术中遗忘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Ⅱ级择期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咪达唑仑+芬氟合剂组)和B组(芬氟合剂组).A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满意及循环稳定后施行镇静,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4 mg/kg.手术开始后,2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半量芬氟合剂(氟哌啶醇2.50 mg和芬太尼0.05 mg).观察用药后患者意识状态,术后24 h遗忘情况.结果 A组的遗忘作用及镇静效果优于B组.结论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复合咪达唑仑有较好的术中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复合全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咪唑安定( Ⅰ组) 、异丙酚( Ⅱ组) 和2 药合用( Ⅲ组) 对循环指标、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Ⅰ、Ⅱ组麻醉诱导后SBP 明显下降,Ⅲ组变化不明显。麻醉维持期循环稳定。意识恢复时间Ⅱ组(5 ~13 min) 和Ⅲ组(7 ~20 min) 相近,Ⅰ组最长(35 ~80 min) 。Ⅰ组术中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较麻醉前明显升高( P< 0 .05) ,Ⅱ、Ⅲ组则相对稳定。提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合用不仅有协同作用,且可取长补短,属临床可供选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衡孝伶  丁力  李飞 《吉林医学》2012,33(33):7178-7179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时未用咪唑安定,其余诱导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2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Ⅱ组患者术中知晓的病例数显著多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拔出后即刻警觉/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应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能抑制术中患者外显性记忆功能,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的术中知晓,同时不影响全麻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全麻病人254例ASA~级,随机分为2组: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F组和R组诱导期均使用咪达唑仑(0.015~0.075mg/kg)、芬太尼(1~5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2~2.5mg/kg。维持期F组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氨氟醚或异氟醚。R组维持期不同的是用瑞芬太尼代替F组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清醒的时间。结果:F组与R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维持期间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不大;瑞芬太尼组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相似文献   

15.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鼻内窥镜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行鼻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05~0.1mg/kg、异丙酚2mg/kg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4-6μ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用异丙酚4-6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2μg/(kg·h)万可松0.6~0.8μg,(kg·min)维持麻醉。两组均待手术结束鼻腔填塞碘仿纱条后停止泵入麻醉药。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及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P〈0.05),麻醉维持过程中Ⅰ组收缩压、心率较Ⅱ组收缩压、心率低(P〈0.05),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麻醉维持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术中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减少了术中出血,且术后苏醒、拔管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比例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妇科小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妇科小手术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分别采用氯胺酮0.50 mg/kg复合异丙酚0.25、0.50、1.00 mg/kg进行静脉复合麻醉,记录患者的年龄、术中生命体征、体质量、麻醉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体动反应及术中、术后其他不良反应。结果①3组患者术中的体动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组、Ⅲ组患者术后血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均未发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0.50 mg/kg氯胺酮复合0.50 mg/kg异丙酚对妇科小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全麻与异氟烷吸入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2岁。择期行腭裂修复术小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Ⅰ)。两组采用相同的诱导方法和药物。P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清醒后疼痛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 瑞芬太尼一异丙酚靶控全麻更适合于小儿腭裂修复手术。  相似文献   

19.
曹江北  米卫东  张宏 《北京医学》2009,31(10):605-60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丙泊酚及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时除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mg、氟哌利多1~2mg/kg及罗库溴铵0.5mg/kg以外,Ⅰ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5mg/kg,Ⅱ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mg/kg,Ⅲ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1mg/kg。Ⅲ组患者在给予罗库溴铵和丙泊酚之前,经环甲膜穿刺并注射2%丁卡因2ml进行气管表面麻醉。3组患者均进行BIS监测,在BIS达最低值时,行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平静时(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无创血压、心率及BIS值的变化,以及拔管时患者呛咳评分、术后24h随访患者对环甲膜穿刺及气管插管等操作的不良记忆情况。结果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及BIS值均显著下降,其中Ⅱ组BIS下降最显著,明显低于Ⅲ组(P〈0.05)。插管后即刻Ⅰ、Ⅱ组血压、心率均明显升高,明显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血压变化相似(P〉0.05),与入室后平静时相当,但Ⅰ组心率升高明显高于Ⅱ组(P〈0.05)。拔管时,Ⅰ、Ⅱ组呛咳反应评分明显高于Ⅲ组(0.85±0.75、0.75±0.79vs.0.14±0.45,P〈0.01)。术后3组患者对麻醉诱导期的环甲膜穿刺及气管插管等操作均无记忆。结论在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辅助镇静的基础上,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1.5mg/kg快速诱导麻醉即可较好抑制视可尼可视喉镜辅助气管内插管反应;若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则丙泊酚可降至1mg/kg,同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