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病例资料男, 65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 2天入院。既往有长期胃病史,未明确诊断。查体:体温 37 4℃,脉搏 72 /min。腹软,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医技检查:血红细胞 3 9×1012 /L,白细胞 1 2×109 /L,中性粒细胞 0 82;血清淀粉酶 9 200U/L(碘比色法正常参考值 220~2 100U/L)。腹部X线检查未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禁食、抑酸、抗感染等处理。腹痛未见好转,次日自觉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发热,体温38 4℃。检查腹肌轻度紧张,有反跳痛。腹部X线检查示膈下有游离气体…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男,19岁。因左胸疼痛伴发热5天入院。患者缘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近肋弓下缘处针刺样疼痛,呼气及体位改变时加重,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2℃。某医院胸部X线检查考虑左侧胸膜炎,给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5天后体温渐降至正常,原部位疼痛消失,但左胸近腋窝处出现疼痛,性质同前,遂来我院。查体:体温37·4℃。双下肢有散在出血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查血白细胞74·69×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5,分类不明0·05,血小板89×109/L,血红蛋白121 g/L。复查X线胸…  相似文献   

3.
郎翠翠  陈磊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03-804
1病例资料男,30岁。因发热45天入院。多在午后发热,体温37·5~38·5℃,伴乏力、阵发性心悸、体重减轻,无咳嗽、咳痰及晕厥。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查体:体温37·8℃,脉搏80/m in,血压110/80 mmHg。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口唇无发绀。两肺呼吸音稍粗,心界不大,律齐,心尖部及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12·9×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91~105 mm/h,痰涂片检查阴性,自身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发热原因待查;②心律失常。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男 ,37岁。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 ,伴非喷射状呕吐 4天入院。 1年前曾因类似发作 2次入院 ,第 2次因夜间加班后发作。查体 :咽部充血 ,心肺、腹部及肾脏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颈抵抗 ( ) ,凯尔尼格征 ( ) ,布鲁津斯基征 ( )。脑脊液、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电解质等均正常 ,X线胸片未见异常。第 1次住院期间体温波动在 37 2~ 37 7℃ ,第 2次住院期间体温波动在36 6~ 38 7℃。心电图检查 :第 1次住院正常 ;第 2次住院示多发房性早搏。两次住院均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 ,给予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5.
【病例】 男,18岁。右下腹疼痛伴反复发热2个月入院,体温波动在38.0℃~38.6℃之间,消瘦。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3g/L,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1,嗜伊红粒细胞0.05;红细胞沉降率37mm/h;粪常规及细菌培养(-)。X线钡剂灌肠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live atypical pneumonia,I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例SARS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占43.75%。在出现SARS疫情后31~50d病例数达高峰,全过程约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约2/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在急诊科对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检验操作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二例报告及建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20 0 3年初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首先在广东暴发流行 ,3月份在北京出现散发报告。本院 4月 7日开始收治第一例SARS患者 ,此后发生严重的医院感染 ,其中检验科工作人员有 2例临床诊断为SARS ,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如何控制医源污染 ,严格规范化操作 ,应引起同行高度重视。一、病例报告例 1 女 ,3 1岁 ,检验师。患者 4月 10日出现发热 ,体温持续升高 ,在物理降温、输液情况下仍 3 9~ 40℃。白细胞计数波动在 2~ 4× 10 9/L。于门诊拍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发病后第 6d以高热原因待查收入本院呼吸科病房 ,予以抗生素治疗 ,未见好…  相似文献   

8.
1 病例资料男,2 7岁。因左侧腰腹部疼痛伴发热4天入院。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 4℃,脉搏82 /min ,呼吸2 0 /min ,血压12 0 / 70mmHg。贫血貌,强迫体位,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左肾区压痛及叩击痛,左输尿管走行区压痛。心电图检查示左室高电压。X线胸片检查心肺未见异常。医技检查:血白细胞7 0×10 9/L ,中性粒细胞0 81,红细胞2 5 8×10 12 /L ,血红蛋白6 8g/L ,血小板30 1×10 9/L ;尿蛋白( )。摄泌尿系X线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左肾显影较浅淡,双肾排泄功能正常。入院前后曾5次行B超检查,均提示左肾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象和SARS病毒IgG、IgM抗体检查在诊断SARS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用血细胞计数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ARS病人的血细胞和SARS病毒IgG、IgM抗体。结果 6例SARS病人均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病毒IgG抗体阳性,其中2例出现IgM抗体阳性。结论 SARS早期诊断应充分注意患者的病史、X线胸片的征象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尤其是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男,52岁。因右下腹疼痛19小时入院。1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体温37℃。急性病容,心、肺查体均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查血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0;胸、腹部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1.
SARS流行期发热患者的诊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发热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SARS及发热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将2003年3月15日—5月10日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接诊的4060例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评价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4060例发热患者中,被收入隔离病房者275例,145例确诊为SARS(占3.57%),29例为疑似病例,排除诊断101例。诊断非SARS性肺感染93例,并诊断流行性脑膜炎2例,化脓性脑膜炎8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结论:SARS高发期发热患者中约90%的病因为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非SARS性肺感染及发热相关传染病占有一定比例。应提高发热的鉴别诊断意识和水平,白细胞升高不是排除SARS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异常可不与发热同时出现,必须进行胸片复查。  相似文献   

12.
146例成人重症SARS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重症SARS患者的Il缶床资料。结果重症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年龄18—86岁,41.1%有慢性疾病史,病死率为13.0%。与轻症患者比较,其年龄、呼吸困难、再次发热、休克、x线胸片病变程度、淋巴细胞计数、动脉血气分析、T细胞亚群、心肌酶及部分生理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体温、发热天数、热型等差异无显著性。重症患者的多脏器衰竭、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高,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用量大、用药时间长,使用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呼吸机治疗的比例高于轻症患者。结论呼吸困难、再次发热、淋巴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X线胸片病变严重等是重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重症患者应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许一 《疾病监测》2006,21(3):157-161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制定口腔保健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台州市2所中小学2502名学生,其中男生1501名,女生1001名;年龄7~17岁。口腔检查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进行;龋齿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龋病诊断标准。结果中小学生总患龋率为37.41%,初中生(25.51%)低于小学生(53.63%)和高中生 (31.01%),P<0.05。患龋率最高的是9岁年龄组,达68.18%,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14岁以后略有回升。受检者龋均为0.86颗,患者龋均2.29颗。男女生息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总充填率为22.70%,小学生(7.00%)<初中生(37.31%)<高中生(48.00%),P<0.05;女生 (26.23%)明显高于男生(20.30%),P<0.01。结论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充填率较低;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落实需大力加强。应在学生中定期开展龋齿普查,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在SARS疫情预警中的作用比较。方法 收集2 0 0 3年非典流行期间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发热门诊监测数据以及同期SARS发病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道疾病监测中,肺炎样症状患者数量与SARS发病人数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P <0 .0 0 1,R =0 .85 72 ) ,但发热门诊监测结果与SARS发病人数间的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流行期间,肺炎样症状病例监测对SARS疫情预警具有一定价值,预警效果优于发热门诊。  相似文献   

15.
20例院内感染SARS患者中西医结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院内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2-5月收治的20例患SARS医护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人员均有与SARS患者接触史,潜伏期2~7d,首发症状为发热,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呼吸加速,外周血白细胞不高;X线胸片改变以斑片状肺部浸润影多见;综合治疗措施疗效较好,严格的隔离措施能有效防止SARS的继续传播。结论:医护人员感染SARS诊断相对容易;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症状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和抗结核预防性服药的可行性,为完善学生潜伏性感染者预防性服药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根据当地结核病疫情、卫生和教育部门建立的学校结核病防控体系和制度、有农村寄宿制中学等因素,选择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3所中学共2 82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的检测。结果 PPD筛查率为85.05%(2 400/2 822),未接受筛查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有过敏史(47.63%)、患有疾病(19.43%)和发热(17.30%);接受筛查的对象中PPD强阳性率为2.63%(63/2 400),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共有38人接受了预防性服药,不接受预防性服药的对象均为担心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对象全部完成疗程,且总体规则服药率为100%,共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但无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开展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必须在充分考虑当地结核病疫情、防治服务能力、防治经费、相关方配合等因素的基础上,由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共同参加,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7.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 newly identified respiratory disease that threatened Taiwan between April 14 and July 5, 2003. Chang Gung University experienced various SARS-related episodes, such as the postponement of classes for 7 days, the reporting of probable SARS cases, and the isolation of students under Level A and B quarantines. Ninety-eight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live in dormitories; thus the prevention of SARS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Preventive strategies are classified into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with a different focus and strategy for each level of prevention. The university emphasized personal hygiene and a healthy lifestyle as the key to SARS prevention. Our experiences as school nurses during this crisis can help other school nurse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SARS during similar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温度的灌洗液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拟在我院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术中灌洗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对照组术中灌洗液温度未做特殊处理,约为室温。记录患者术后48h体温变化,血常规白细胞数,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两组患者体温37.5℃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血清P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温38.5℃或血清PCT0.05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37℃左右的灌洗液能够降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与其他肺部疾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显影像、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特点。方法 对我院发热门诊接诊的440例发热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实际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1例患者与SARS患者有接触史,其他患者无SARS接触史,全部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0%),伴有干咳(77.0%),气促(34.0%);无腹泻;高热患者均有胸部X线改变,多数累及单肺,肺部体征与脑部X线表现多数一致;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99.8%的患者经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疗效。结论 SARS传染性极强,有一定的病死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对有胸部X线改变的患者需要认真分析、细致研究、仔细鉴别,才能不误诊,不漏诊。  相似文献   

20.
To differentiat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from non-SARS illness, w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53 patients with probable SARS and 31 patients with non-SARS who were admitted to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from April 27 to June 16, 2003. Fever (> 38°C) was the earliest symptom (50/53 SARS vs. 5/31 non-SARS, p < 0.0001), preceding cough by a mean of 4.5 days. The initial chest X-ray study was normal in 22/53 SARS cases versus 5/31 non-SARS cases. SARS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ly normal chest X-ray study developed infiltrates at a mean of 5 ± 3.44 days after onset of fever (21/22 SARS vs. 0/5 non-SARS). Rapid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of unifocal involvement to multifocal infiltrates was seen in 22 of 24 SARS vs. 0 of 26 non-SARS patients (p < 0.0001). Pleural effusion was not present in any SARS patients but was seen in 6 of 26 non-SARS cases (p < 0.0001). Initial lymphopenia, thrombocytopenia, and elevat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were all more common in SARS than non-SARS (p < 0.0001). They may help differentiate SARS from non-SARS if a reliable and rapid diagnostic test is no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