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应用生物补片重建腹股沟后壁技术在青年(18~44岁)腹股沟疝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127例青年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利用生物材料行腹股沟后壁加强重建技术,观察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的指标。 结果 1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例出现明显疼痛感,3例出现阴囊水肿,其余病人均未见明显不适,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人均未见复发、慢性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应用生物补片修补中青年腹股沟疝病人效果良好,优势在于可最大程度降低不可吸收补片对于病人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精索等周围组织的影响。同时通过腹横筋膜重叠修补和生物材料加强技术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感染和慢性疼痛的风险,其在此类病人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了生物组织相容性较强且具有一定抗菌性的补片作为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材料,避免了为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将缺损周边的组织拉拢缝合的弊端,较之传统疝修补术有活动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故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院自1998年1月~2007年1月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18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疝的传统手术方法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疝复发,复发率10%-15%。相对于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目前疝修补的主流术式。Trabucco技术在无张力修补疝的基础上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和腹膜前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外科治疗手段经历了经典的前路张力修补、开放式无张力修补和应用腹腔镜技术修补3个发展阶段。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repair,LIHR)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虽然早在1982年Ger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疝修补术,但直到1990年以后,这项技术才得到不断推广。本文就LIHR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医20余年来,我们做过各种疝修补术近千例,采用的修补方式有单纯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修补内环口、加强腹股沟前壁或后壁的各种传统术式及现在广泛开展的多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现从腹股沟区的受力是否均衡的角度,谈谈对腹股沟疝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率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层次分明,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常用的有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股沟疝治疗的历史回顾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自从Bassini首创经典的Bassini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修补术历经百年,由有张力到低张力,最后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历史演变。由于有张力疝修补手术所致的高复发率和给病人带来的诸多不便,现正在逐步被弃用。在这一百多年中,对疝外科发展起重要作用和值得一提的是低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即Shouldice手术。1945年加拿大的外科医师Shouldice建立了用腹横筋膜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术式,将腹股沟疝修补术带入了低张力时代。在Shouldice…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网膜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是外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以人工生物材料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方法。该术式是对无菌操作要求极高的手术,现有的很多手术室条件达不到其手术标准,尤其以地方医院为主。因此随着疝手术量的增加,术后疝复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目的在于强化术者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无菌意识,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0.
腹横筋膜折叠缝合修补法治疗腹股沟斜疝龙荣尊,杨德康腹股沟斜庙在腹外协中最为常见,其治疗方法一般需外科手术治疗。以往腹股沟斜唐修补术中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方法有巴氏法或麦氏法,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术后病人常有牵拉不适感,并有一定的复发率(恍~10%),近...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网片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是近几年来在外科临床中被广泛接纳和应用的疝修补方法.精索皮下移位(Halstedl术)是传统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我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联合精索皮下移位术式治疗老年男性腹股沟疝98例,并与同期行单纯网片无张力修补术相比.总结该手术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型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全腹股沟后壁缺损型疝。方法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对 5 4例患者行全腹股沟管后壁修补 ,其中Bard公司的聚丙烯网塞 (填充法 ) 8例、Bard公司聚丙烯平片 (平片法 ) 2例以及Gore公司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软组织补片 (平片法 ) 4 4例。结果全部患者的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在 4cm以上 ,符合全后壁缺损的诊断。原发疝和复发疝患者的手术全部一期成功。经平均 12 8个月的随访 ,无术后复发。结论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全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型疝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老年患者腹股沟区组织薄弱松弛、疝环口较大、后壁缺损明显等特点,传统的疝修补术已逐渐被淘汰。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降低疝的复发率,减轻术后疼痛。云南省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3年1月应用一种改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85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多样,各有其优缺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以其微创、修补全面和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然而LIHR后仍有约0.2%的复发病例,另约有0.3%-0.8%其他各类LIHR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技巧及效果.方法 使用一个锥形网塞置入已返纳疝囊的疝环中并加以固定,再用术成型补片置于精索后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对100例腹股沟斜疝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物,12~24 h后开始室内活动,未发生切口感染、阴囊肿...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目前尚无统一的金标准术式.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将腹横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在一起,以达到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作用,然而,这样的缝合是有张力的,不仅使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还易使股环增宽导致股疝的发生,这种缝合违背了最基本的外科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Usher等[1]开始用聚丙烯补片修补腹股沟疝,到80年代,美国医师Lichtenstein在使用补片时提出了对张力的要求,创造了无张力疝成形术(tension-free hernioplasty)的新概念[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用腹股沟管后壁修补对防止疝复发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采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60例,均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6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未复发;手术时间为31~76 min,住院天数5~14 d,所有患者术后1~5 d均出现不同程度伤口疼痛,除1例予以镇痛治疗外,其他均未做任何处理.结论 腹股沟斜疝行腹股沟管后壁修复构成完整腹股沟管后壁手术操作简单,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异物感、预防疝复发等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疝临床外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术式陈旧和落后,复发率较高。通过对沿用Bassini或Mcvay法做腹股沟后壁补修术129例(A组)与行缩小内环口,重褶缝合腹横筋膜,将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重褶缝合来加强内环口及后壁,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褶缝合,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的腹股沟疝术118例(B组)比较,结果B组术后复发率比A组明显降低(P<0.05),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外科手术是目前治愈腹股沟疝的唯一有效方法。自从Bassini首创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10余年历史。1989年美国外科医生Lichtenstein使用1个Marlex补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组织缝合,开创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时代。近20年来,无张力修补术因手术指征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势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逐年增多。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的革新,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应用,使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是近几十年来临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慢性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其发生率较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疼痛的发生已明显降低。现就无张力疝修补术引起慢性疼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