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于带状疱疹(HZ)急性期老年患者的预后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胸背部HZ急性期老年患者,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75例,联合组采用0.2%利多卡因10 ml+臭氧(40μg/ml)5 ml,单一组采用0.2%利多卡因10 ml,随机选择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VAS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联合组VAS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值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输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外周血CD4+、CD8+、CD34+和CD38-细胞的变化。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16例,被分为两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肝、降酶、恩替卡韦抗病毒、降低门静脉压等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UCB-MNCs和hUC-MSCs联合静脉输注,各每周1次,连续治疗2~8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CD34+和CD38-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使用FibroScan行肝硬度检测(LSM)。结果 在治疗8 w末,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0.9±3.2)g/L,显著高于对照组【(28.4±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哮喘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小儿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行抗感染、抗炎、抗喘、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能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使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芍黄安肠汤治疗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0例重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配合美沙拉嗪栓剂纳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黄安肠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评分、生存质量评分(IBDQ)、肠黏膜屏障损伤评分、血清D-乳酸、内皮素(ET)和二氨氧化酶(DAO)水平、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评分、肠道症状评分、全身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情感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在老年胃癌患者SOX(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方案中加用扶正消癥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SOX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消癥汤治疗,共治疗6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6个化疗周期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4+/CD8+),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程度,并比较两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两组治疗6个化疗周期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化疗周期后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芩提取物对肺结核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购买45只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9只,其中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黄芩提取物干预,中剂量组采用中剂量黄芩提取物干预,高剂量组采用高剂量黄芩提取物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水平,采用胸腺指数测定胸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糖类抗原(CA)125、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D4+/CD8+、CD4+、胸腺指数、IL-10水平明显降低,CD8+、CA125、IFN-γ、TGF-β、IL-6、TNF-α水平及转录因子(TCF)、糖原合成酶激酶(G...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益元平喘汤治疗肾虚痰阻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肾虚痰阻型支气管哮喘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益元平喘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 d。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以及血清IgE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50/55)、74.07%(40/5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366,P<0.05)。两组治疗后FVC、PEF、FEV1均高于治疗前,FeNO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VC、PEF、FEV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eNO低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炎性因子IL-6、IL-8、TNF-α、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FVC、FEV1水平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9.23% (P>0.05)。 结论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呼吸功能,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生物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CD3+、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 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比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治疗前后2个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水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结果 观察组ORR 28例(93.33%)高于对照组20例(74.07%)(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同期TP(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强调放疗同期T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84.44%(38/45)高于对照组63.41%(26/41)(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升高,CD8+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结合培美曲塞与顺铂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lncRNA H19及lncRNA HOTAIR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基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与顺铂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免疫功能、细胞因子及lncRNA H19、lncRNA HOTAIR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VEGF-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提高,Treg、CD8+细胞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差异,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4+/CD8+细胞比值差异。 结果病例组化疗前及后的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病例组患者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CD8+(%)对比,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治疗后,将病例组分为疾病控制组共90例(73.77%),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5例(20.49%),疾病稳定(SD)65例(53.28%);疾病进展(PD)32例(26.23%)。疾病控制组的年龄、性别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疾病进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和PD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AUC面积分别为:0.789、0.823、0.758。通过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CD3+(%)、CD4+(%)、CD4+/CD8+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D3+(%)截止值为65.95(%)(敏感度=83.30%,特异性=78.60%,P=0.021),CD4+(%)截止值为39.81(%)(敏感度=87.30%,特异性=85.20%,P=0.034),CD4+/CD8+截止值为1.250(敏感度=81.20%,特异性=76.70%,P=0.017)。 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紊乱状态。化疗治疗的效果可能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状态有关,提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状态可能成为预测化疗临床效果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刘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2):5438-5441
目的 分析维奈托克(VEN)+阿扎胞苷(AZA)方案与地西他滨(DAC)+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老年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DAC+预激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VEN+AZ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功能状态[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血液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8 d,相比对照组,观察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低钾血症发生率均较低,KPS评分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DAC+预激方案治疗,采用VEN+AZA方案治疗的效果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分割放疗,观察组另予超分割放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水平,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0%)较对照组(65.63%)高(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EA、CA-1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至和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9例,予以二至和肝方+恩替卡韦片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单用恩替卡韦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后检查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 DNA和CD4+ 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治疗24、48周时两组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均较本组基线值显著下调(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周CD4+ 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CD4+ 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24、48周时,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巢式对照研究法,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起点,将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病例作为阿帕替尼组35例,将与阿帕替尼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艾瑞卡的病例作为阿帕艾瑞组30例。观察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临床预后情况(总生存月数)及血清免疫指标(CD4+ T细胞、Treg细胞及表面分子CD39+、PD-1+)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时间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39、PD-1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阿帕艾瑞组平均总生存时间(8.57±1.34)个月长于阿帕替尼组(6.70±0.54)个月,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CD39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8±0.34)个月短于CD39阴性表达病例(9.61±1.28)个月(P<0.05)。PD-1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4±0.28)个月短于PD-1阴性表达病例(9.89±1.19)个月(P<0.05)。 结论与阿帕替尼辅助放化疗方案比较,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辅助放化疗可获取到更佳总生存时间收益,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相关细胞CD39、PD-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艾瑞卡的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检测意义。 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98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8个月,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5例与死亡组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PD患者CD4+/CD8+、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应用ROC曲线分析CD4+/CD8+及CD8+CD28+调节性T淋巴细胞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例数所占比、CD4+/CD8+以及CD8+CD28+ T淋巴细胞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O2、FEV1占预测值、有创机械通气、CD4+/CD8+、CD8+CD28+是COP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6%、7.85%,二者联合预测COPD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95%CI: 0.862~0.947),明显高于单项CD4+/CD8+的AUC值(0.784, 95%CI: 0.602~0.850)及CD8+CD28+的AUC值(0.795,95%CI:0.596~0.861)。 结论COPD患者CD4+/CD8+、CD8+CD28+ T淋巴细胞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姣姣  赵永昌  武军霞 《肝脏》2023,(8):924-927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恶性胸腹水患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3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胸腹水患者,根据胸腹水良恶性将患者分为恶性组(24例)和非恶性组(76例)。检测胸腹水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诊断恶性胸腹水的价值,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CD3+、CD3+CD4+、CD3+CD8+、NK细胞水平与恶性胸腹水发生风险的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CD3+、CD3+CD4+、NK细胞水平分别为(61.2±11.3)%、(67.2±13.1)%、(20.4±3.4)%,显著低于非恶性组[分别为(75.3±9.9)%、(73.6±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197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筛选51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25.89%。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进行肺萎陷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并统计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物用量;记录患者在插管前5 min、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患者术后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止痛泵按压次数;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静脉血CD4+、CD8+水平,计算CD4+/CD8+;统计低氧血症、气胸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肺萎陷评分、手术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并发症低血氧症、气胸、血肿发生率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止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插管后5 min心率显著降低,拔管前1 min、拔管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降低,术后1、6、24 h 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 h 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法在单孔胸腔镜肺癌切除术中应用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安全及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1、TIM-3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及TIM-1、TIM-3 mRNA表达水平,分析影响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IM-1、TIM-3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价值。 结果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M-1、TIM-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TIM-1、TIM-3 mRNA是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TIM-1、TIM-3 mRNA及二者联合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AUC分别为0.765、0.736、0.891。 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情况,TIM-1、TIM-3 mRNA表达水平升高,TIM-1联合TIM-3对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