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报》2013,(7):1072-107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补中益气汤的应用。结果: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诸证,具有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结论:补中益气汤对肛肠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蒋宪才 《广西医学》2007,29(7):1131-113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恒《脾胃论》,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培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原治脾胃气虚,气虚发热清阳下陷诸证.经后世医家验证,本方用途广泛,凡属气虚脾弱所治之病,皆可以用本方治疗.笔者临证加减运用该方,屡有效验,现举5案例如下,供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君 《河北医学》2002,8(4):289-292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补中益气汤对危难症在出现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之证时采用异病同治。结果:治疗重症肌无力(全身型),尿毒症,功能性子宫出血,顽固性自汗.顽固性慢性湿疹、冷性荨麻疹,心源性水肿皆取得可靠疗效。结论:补中益气汤为治脾胃虚弱,气虚下陷的方剂,一些慢性病中见该证,一些危重症,难治症在其发展中也可出现该证,是以补中益气汤亦可参与危难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风疹、胃脘痛、下颌关节脱臼、习惯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等病,提出了补中益气汤的新用。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之《脾胃论》,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气虚发热及清阳下陷等诸证。其基本应用指征是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脉虚软无力等症。然不同的疾病,其病机相同,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即所谓"异病同治"。蒋开平教授认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腰痛、耳鸣、咳嗽以及便秘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其中,"腰痛"一病需辨清虚实两端,实则寒湿、湿热、瘀血等;虚则脾、肾亏虚等,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其与病机结合,因而治疗效果较好。蒋开平教授抓住患者劳累后耳鸣加重,疲倦乏力、头晕的辨证要点,辨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补中益气汤也与病机相结合,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咳嗽患者,蒋开平教授认为其也是由虚劳所致,因而这一治疗方式也与病机相符。便秘主要是由脾气不升所致,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结合病机,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尿频、遗尿、腹股沟斜疝、下肢静脉曲张等病症,说明凡是证属于中气不足而下陷者,均可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是古今临床常用效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用。该方出自《脾胃论》,是李东垣为治疗内伤脾胃病而设。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该方加减对劳倦内伤,脾胃气虚而致中气不足,气虚清阳下陷之经、带、胎、产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列举国医大师林天东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痿病、阴吹、异位妊娠(合用寿胎丸)、虚劳、臁疮(合用五味消毒饮)的典型病案,总结林天东教授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辨治多种疾病的经验。“异病同治”的核心是辨证精准。林天东教授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原则,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通过辨病、辨证加减用药,在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中医疗效,扩大了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化剂注射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直肠前突伴有直肠粘膜松弛或粘膜内脱垂疗效。方法消痔灵注射液注射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治疗该病21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1例,20例指诊直肠前突消失,排便时间缩短,症状完全缓解。结论消痔灵注射液注射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直肠前突伴有直肠粘膜松弛或粘膜内脱垂安全而痛苦小,无创伤,疗程短,远期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1补中益气汤组方机理探讨 补中益气汤 .是目前治疗胃下垂、脱肛、子宫肌垂常用的有效方剂,也用于久利、久疟及脾胃虚弱等证。 李东垣感慨以往治疗脾胃虚弱证“终不能使人完复”,深入探讨《内经》、《难经》.明确“脾胃不足之源.乃 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用升降浮沉之法随证治之,而“治肝、心、肺、肾余胜之病”.也要重视运用调理脾胃方药,才能获得满意效果。补中益气扬是调理脾胃第1方,《脾胃论》不但设立了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腹痛、胸胁病、头痛、身痛、便秘等病5种。又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二妙加神曲组成黄芪人参汤治厥证…  相似文献   

11.
略论气为生命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的认识.笔者提出气为生命之本:其一,气是生命物质,是构成生命的本原,同时化生新的生命物质;其二,气是生命功能,是生命化生和持续的动力.气的种类繁多,有元气、宗气、营卫之气、大气、水谷之气等正气,也有浊气为代表的病态之气.其中,元气、宗气、营卫之气等四气在化生和维持机体生命中的作用最重要.笔者基于四气的概念、本质和功能进一步阐释:气为生命之本,气的盛衰有无决定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气的广义概念是指得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切无形或有形的物质或能量,开合出入聚散化是气的运动的主要形式。气之升降实质上也是开合运动。明了人体之气的开合出入聚散化运动的规律,可以用来指导建立疾病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中"气"是阐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的理论基础,体现在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中医"气"理论的关键在于"气化-调控"系统,需要从"气化"的概念、原理、表现、形式和"调控"的概念、原则、形式以及"气化-调控"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言气彰物"带出气与物的对举关系,反映了以气为本的认识论和无形之气对有形之物的感应性关系。言气彰物也是中医主要的方法论,通过对宇宙气理的认识,来把握人体生命法则和药物性味功能。言气彰物不但是中医重要的认识方法论和思想理念,更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因为其基本能阐释宇宙演变的规律和物质之间的本末关系,并且其横向取象比类方法能补充逻辑线性思维的科学认知不足,为探讨事物变化规律和性质提供另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气概念着手分析,以古人对中药药性功效的认知方法作例证,及以言气彰物对中医理论的塑造举隅,论述言气彰物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5.
精气学说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论,用以解释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构成与演化。后被中医学吸纳,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精气学说和气化学说是中医气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医学重要的说理工具,而且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脾胃学说为传统医学重要组成,其理论内涵丰富,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前人对此学说已进行了卓有成果的研究。后笔者有幸拜读了《运气七签》《三命通会》《滴天髓》等著作,对脾胃学说又略有感触,且在此文中列举,望有抛砖引玉之功。  相似文献   

17.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AS组织病理发展过程,充分结合中医学意象思维模式,综合大量现代研究成果,提出AS"痈疽"病机假说,及分期病机特点与防治原则,为AS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同一疾病在不同病变阶段或病变程度不同时,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本文根据精神萎靡状态的发展变化将其病机进行分层讨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气虚、气郁、气结,演化病机为痰湿蒙蔽、心神失用,瘀血阻络、蒙蔽心神,阴火内生、扰动心神,血虚津亏、精神不养,气机下陷、神机孤立,肾精亏虚、神明不济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照空白组和模拟级,平行测定气功师发放外气对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影响,证实了气功外气能明显改变该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为探讨外气的功能和实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虚则使脏腑组织的机能减退。艾滋病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病程漫长,故久病伤气十分明显,治疗时重视补益元气是必要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