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脉诊是中医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国际化,中医常见脉象标准化的工作刻不容缓。通过对中医脉象传统文字标准、脉象信息采集系统、脉象信号分析方法、脉图标准与脉象基准系统等5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影响脉诊标准化的因素,探讨了脉诊标准化的方法,试图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脉诊标准。  相似文献   

2.
脉图与病证关系研究中存在问题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脉象研究多应用脉诊仪进行脉图描记,并结合疾病及证候进行研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脉诊理论体系,推动了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但由于脉象形成原理复杂,表达信息多样,脉诊仪描记的脉图很难反映脉象的复杂信息;加之仪器采集信息手段单一、脉图分析方法简单,以及证候标准化研究尚不完善等原因,增加了临床研究中脉证合参的难度.在今后的脉诊研究工作中,应注重临床应用;应加强沟通及交流,统一仪器及标准;同时加强与证候关系的研究,从根本上认知脉象本质;并且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多学科的联合.  相似文献   

3.
脉象地形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诊病取之以象的典型方法,所取之象即为脉象,具有多维、多变的特性。实现脉象信息的充分表达是近现代脉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脉象地形图的构建应基于分析传统脉象的特性,总结脉诊客观化研究的经验,以及借鉴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地形图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脉象识别体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脉象能传递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从脉象识别体质的理论基础、不同体质间脉象的分析,以及体质脉象相关的临床运用进行论述,认为从脉象判别体质的偏颇并获取相应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可作为治疗疾病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医教学中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实践中摸索,缺乏对脉诊指感的直观、感性的认识。因此研制中医脉象模拟仪有其必要性。现就脉象模拟仪研制的必要性与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脉诊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6.
从“象”的内涵分层及与脉诊的关系、单要素“位数形势”属性脉象的取象、多要素脉象的组合取象 3个方面探讨象数思维对脉象、脉象属性、脉象组合的影响。中医脉象是位数形势各属性多要素不同程度的排列组合,也是对各属性不断取象的过程。通过从象数思维角度对脉象属性和脉象组合的探讨,增强了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为临证辨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技术向中医领域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尤以脉图的研究最为广泛,是脉诊客观化的基础.目前脉图参数分析多采用时域分析法.但是该种脉象图中许多时域特征不明显,很难准确确定,随机误差较大,特征参数较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时域内对脉象的识别正确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40例正常人寸关尺三部脉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头式脉象仪检测了40例正常人寸关尺三部的脉象。发现正常人脉图参数AA′、SD、SA关部明显大于寸部和尺部,提示关部脉搏最为有力。同时亦发现关部脉较浮、寸部脉居中、尺部脉最沉。通过对脉图参数最大值在寸关尺三部出现频率的统计,揭示目前以单头式脉象仪独取关部脉图研究中医脉诊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波幅时间参数与性别年龄具有显著性差异,与中医脉象诊断的性别年龄差异具有相关性,全面分析心电图波幅形态、时间参数的变化特点,对于探求脉诊实质,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要想切实可行地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必须有符合中医特点的脉诊仪及相应的软件相配合,更要有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中医脉象的特点来探讨脉象客观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诊疗技术标准化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在建立中医舌脉象规范采集和信息处理方法及舌脉象分类判读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并开展了部分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弦脉与紧脉在脉象上均具有脉气紧张的特点,临床切脉易将两者混淆。从弦脉与紧脉的脉象构成要素、脉图特征及脉象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其异同之处,掌握辨析要点,对临床鉴别弦脉与紧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的突出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应用方药的治疗效果。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必须体现中医基本理论,遵循现代医学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医学关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应将中医证候相关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临床试验的检查项目之中,开展两次或多次的临床试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有效和无效人群的特点,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结局相关的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从而找到该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中医客观化检测工具脉诊仪对高血压的脉象进行测量,通过对脉图参数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脉图形成原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用脉诊仪采集脉象,同步采集静脉血,用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流变指标测试。同时完成中医证候量表的填写。将调查所得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中医脉图检测及专家判定,高血压脉象以弦脉最多,在75%以上。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改变,与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具有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弦脉组实证表现出现频率高,而非弦脉组则以虚证的表现为主。[结论]高血压脉图分布以弦脉为主。血流变指标与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有相关性,可以认为血流变是影响高血压脉图形成与变化的重要相关因素。脉图可以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寸口常脉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从寸口常脉的一般性特征、六部五脏配属及五脏常脉、四时常脉的规律性变化以及不同人群的常脉变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以求正本清源,更好地理解生理性脉象的特点,以此为准绳来区别病理性脉象,为学习和掌握中医脉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中医脉象及其特征。方法对4,5,6,7版中医妇科学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1999~2008年医药卫生期刊中有关子宫肌瘤脉象研究的125篇文献、4000余例现代名中医医案中子宫肌瘤的脉象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际诊疗中记录的子宫肌瘤脉象达32种,出现率最高的脉象为沉弦脉。结论子宫肌瘤的脉象特征表现为脉位以沉脉为主,脉的形与势以弦脉、涩脉、细脉为主。  相似文献   

17.
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名规范化、病名规范化,乃至整个中医体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症状信息采集及规范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症名不统一、一症多名,多症一名、复合症状较多、症状描述精确度不够、症状信息采集不规范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首先,在规范症状术语名称方面,应建立在继承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遵循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等原则,制定出公众广泛认可的、可供临床实际应用的规范化症名表。其次,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的组织之间应加强沟通,成立统一的协会及小组委员会,制定公众一致认可的规范化症名表,并定期更新。再次,在症状信息采集方面,通过网络培训使医生掌握相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借助相应的舌诊、脉诊等辅助仪器对四诊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适当借鉴西医理化检查方法,弥补中医四诊采集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M波最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