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年与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及关系,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0—2020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宿主密度正态性检验使用矩法,动物间鼠疫流行年和非流行年宿主密度差异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宿主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长爪沙鼠密度在非流行年呈非正态分布,而在流行年呈正态分布;流行年长爪沙鼠密度高于非流行年(u=2.08,P﹤0.05),长爪沙鼠密度和动物间鼠疫流行正相关(r’s=0.38,P﹤0.05)。结论长爪沙鼠密度升高是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动物间鼠疫发生风险,应密切关注长爪沙鼠的密度变化,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媒介现状,为科学控制长爪沙鼠鼠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2000-2011年鼠疫媒介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共检蚤96411匹(24 040组),阳性蚤1657匹(533组),阳性率为1.72%(组阳性率为2.22%).结论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非常活跃,是中国鼠疫动物病流行强度最大的疫区之一,蚤类在内蒙古人间鼠疫的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对疫源地进行长期、系统地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候气象因素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密度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长爪沙鼠密度的相关性及是否存在滞后作用。结果 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为0~3.75只/hm2,气象因素中前一年的降水量、前一年平均相对湿度、前一年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与长爪沙鼠密度密切相关。结论气象因素可能是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密度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对长爪沙鼠密度变化存在着一年时间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河北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媒介蚤群体演变规律河北省鼠疫防治所(张家口,075000)王日旭,李玉贵河北鼠疫自然疫源地是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与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叠地区。在1950~1990年间,主要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之间形成一种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主要的流行特点之一,就是随着长爪沙鼠数量的增加,出现动物鼠疫的流行。流行时长爪沙鼠的平均密度一般都在每公顷10只以上,有的地区密度高时可超过30只。因此往往把长爪沙鼠的数量变化作为预测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指标。然而,由于沙鼠疫源地地域广阔,生境类型复杂,宿主和媒介的多样性,在不同地区间动物鼠疫的流行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有的地区长爪沙鼠低密度时仍可出现较多频次的动物鼠疫流行。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二连浩特市周围地区,在低密度条件下,多次出现过动物鼠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预性灭鼠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及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长爪沙鼠密度调查采取一日弓形夹法;长爪沙鼠密度预测采用动物经典的数量预测预报公式,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出预警;灭鼠药选用抗凝血剂溴鼠灵,毒饵浓度0.008%,采用鼠洞投药方式.结果 平均每公顷投毒饵约10 kg,14d后灭效达99%以上,长爪沙鼠平均密度从灭前的31只/hm2下降至灭后的0.25只/hm2.结论 采用溴鼠灵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高风险区域实施干预性灭鼠措施,能有效降低鼠疫主要宿主密度,消除该地区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的可能及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现状,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银川市沙鼠鼠疫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开展灭鼠及评估。结果银川市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为优势种群,沙鼠平均密度为2. 84只/hm~2,鼠体蚤平均指数为1. 07。2010—2017年间银川市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1个年次。期间共剖检鼠类8 628只,鼠体内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为0. 046%,检出鼠疫菌5株。其中鼠体检菌4株,媒介蚤检菌1株;其中在3个年次开展动物鼠疫预警工作,共灭鼠1 585 hm~2,平均杀灭率高达96. 75%。结论开展实时监测、主要宿主密度预警以及灭鼠评估,可减少沙鼠动物间鼠疫流行的频次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最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境主要宿主动物密度进行调查,为动物鼠疫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0—2016年疫源地鼠疫监测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6年在疫源地内的草滩、耕地(农田)、荒地、林带、人工草场、山坡等生境共调查单公顷样方2 979 ha,捕获长爪沙鼠3 536只,平均密度为1.19只/ha,达乌尔黄鼠1 811只,平均密度为0.61只/ha。各类生境中,长爪沙鼠密度在耕地和荒地较高分别为2.60和1.62只/ha,达乌尔黄鼠密度在草滩和山坡较高分别为0.90和1.05只/ha。结论在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耕地和荒地为长爪沙鼠的最适生境,草滩和山坡是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在疫源地内各种生境中分布有所不同,在动物鼠疫防控和常规鼠疫监测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的最适生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野鼠密度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病变组织压印培养的方法;蚤类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培养的方法.结果 2002-2006年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监测抽样面积占疫源地面积的15.93%,长爪沙鼠平均密度11.02只/hm2,鼠体染蚤率平均34.17%,鼠体蚤指数平均0.85;以2005年和2006年的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为高.5年中共捕获野鼠4633只,隶属于4科6属8种.5年共检出鼠疫菌68株.其中剖检鼠类3523只,检出鼠疫菌57株;鼠体寄生蚤共收集2393匹,集组培养380组,检菌11株.结论 该疫源地在鼠类种群构成方面,以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和黑线仓鼠、小毛足鼠为常见种,灰仓鼠和黄鼠为稀有种;动物间鼠疫的暴发与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及鼠体蚤指数3项指标呈正相关性;盐池县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及周期性禁牧生态工程,短期内增加了鼠害及动物间鼠疫暴发的频度和危险.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续)宋东霞,史献明,孔祥骊,张二振,李寿鹤,江建民,段家伟,王成柱,马连权(二)媒介:1.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组成和种群数量动态:长爪沙鼠寄生蚤类的种群组成,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其他小型兽类不同,在同一地区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河北省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0—2017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长爪沙鼠体蚤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7年共检长爪沙鼠3 739只,带蚤长爪沙鼠1 016只,检获各种蚤1 813匹,隶属3科8属15种,秃病蚤蒙冀亚种和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分别占41.59%和36.68%。长爪沙鼠体蚤指数和染蚤率季节消长趋势整体十分相似,全年呈单峰型。长爪沙鼠体蚤多样性、均匀性较为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生态优势度在2011年之前较为稳定,2011年以后波动较大。优势度2005年、2010—2011年、2014—2017年出现小高峰。结论长爪沙鼠体蚤指数和染蚤率季节消长趋势明显,长爪沙鼠体蚤均匀性较低、优势度较高时,更容易发生动物间鼠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静息期,为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81-2013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采用夹日法捕获长爪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进行调查,计算宿主动物密度;查阅鼠疫历史资料,确定流行年份。结果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以2002年宿主动物密度最高,为4.75只/hm~2。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71-2015年间共发生4次动物鼠疫流行,涉及8个流行年份,即1971、1972、1984、1994、1995、2002、2003和2005年,平均约10年流行一次。结论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客观存在,约1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内蒙古新蚤属的种类、分布、宿主及鼠疫流行病学意义,为内蒙古蚤类的防制提供其可参考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查阅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行分析,蚤类鉴定按刘俊、石杲主编的《内蒙古蚤类》进行鉴定。结果内蒙古新蚤属发现6种蚤类。结论在内蒙古新蚤属的6种蚤类中,近代新蚤东方亚种是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和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二齿新蚤、阿巴盖新蚤是疫源地的次要媒介,其它染疫者可视为偶然媒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整理1990-2013年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调查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主要宿主动物调查共捕获鼠类10 241只,长爪沙鼠处于优势地位占65.3%,达乌尔黄鼠占25.5%。夜行鼠调查共捕鼠1 39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8.74%和50.43%。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种群在年际间存在演替,夜行鼠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主,转化为黑线仓鼠、黑线毛足鼠和小毛足鼠,鼠疫宿主动物种群结构及密度与动物间疫情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兔尾鼠较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主要栖息于河谷低地、湖盆低地及台地间的凹地内,常与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混合分布,栖居关系密切,共同寄生着主要蚤类。在鼠疫动物病频发的河谷低地生境内,黄兔尾鼠积极参加长爪沙鼠鼠疫流行;实验室研究证明,它对鼠疫菌具有感受性,其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种群的抗性较高和菌血症时间较长。在黄兔尾鼠集中分布地区,他对鼠疫的传播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是多宿主疫源地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2003-2012年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蚤类的监测结果,为分析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及有效地开展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 在内蒙古24个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内以旗(县)为单位开展监测,按不同生境分层进行抽样,将捕获的各种鼠类体外寄生蚤全部在低倍镜下进行不透明标本分类鉴定,用探蚤棒对长爪沙鼠洞干进行蚤类采集和鉴定,挖掘代表性的鼠巢收集蚤类;对获取的蚤类,按照《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和GB 16883-1997附录B),采用鼠疫细菌学培养方法进行检验.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蚤种类、数量及其感染鼠疫情况按不同年代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共获蚤类3总科5科14属37种(亚种)82 410匹,各年度获蚤种类波动在26~32种之间,各年度蚤数量波动在6375~9891匹之间,平均每年捕获8241匹.共从14种(亚种)930匹蚤类中检出鼠疫菌;各年度从蚤类中检出鼠疫菌的种类波动在0~9种之间;各年度检出鼠疫菌的蚤数量波动在0~278匹之间,平均每年为93匹.在该疫源地首次发现短距狭蚤.结论 由于近年来该疫源地区生态环境受到自然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寄生蚤种类、数量及染疫情况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作为传播鼠疫的媒介蚤类,今后应进一步对其加强监测和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1 鼠疫流行概况   自1949年“察北鼠疫”后,河北省鼠疫防治所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在鼠防重点地区建立了疫情报告网,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制度,并在张家口、承德坝上的6个县设立了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固定和流动监测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积极开展宿主、媒介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调查、病原学监测。虽未发生人问鼠疫,但多次发生了鼠问鼠疫流行,1971年12月~1972年5月,从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黑线仓鼠、狭颅田鼠及其寄生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9株;1984年6月从康保牧场沙狐体内检出鼠疫抗体阳性,提示了该疫源地仍有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面临着多种类型疫源地鼠疫流行和复燃的风险。蒙古旱獭疫源地虽然暂未在国内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但过去检出过阳性血清,同时蒙古旱獭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蒙古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时隐时现;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并频频波及人间。由于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毒力明显高于长爪沙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且在历史上曾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鼠疫防控重点应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动态的监测,警惕该两个疫源地复燃并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 收集活体长爪沙鼠及其窝巢,置熏鼠桶用乙醚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捡蚤;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3次,收集探到的蚤。直接在显徽镜下鉴定或制成玻片标本鉴定。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10属16种,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次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二齿新蚤、光亮额蚤。体蚤、巢蚤染蚤率、蚤指数均以3、4月份较高。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但无明显规律。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