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转染CD147 siRN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147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化学合成的CD147 siRNA通过电转染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在转染96 h内CD147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CD147 siRNA对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分子CD2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未转染组比较,转染CD147 siRNA 24 h后,T淋巴细胞的CD1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至转染后48 h降低最为明显(P < 0.01),而转染后96 h恢复至接近转染前水平(P > 0.05);转染CD147 siRNA 24 h、48 h、72 h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44.5 ± 3.13)%、(50.7 ± 3.5)%、(53.98 ± 4.15)%(P值均 < 0.01),CD25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值均 < 0.01)。结论 CD147分子与银屑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能力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银屑病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2.
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Fas、bcl—2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E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52例SLE患外周血CD19^ 、CD23^ 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Fas、bcl-2的表达。结果:SLE患CD19^ 、CD23^ B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两细胞亚群Fas、bcl-2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活动期高于稳定期,且CD23^ B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率高于CD19^ B淋巴细胞。结论:SLE患外周血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其原因与B淋巴细胞的凋亡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HLA-DR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HLA D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活动期SLE患者HLA DR+ 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B细胞、CD3 + 、CD4+ 、CD8+ 及CD4+ HLA DR+ /CD8+ HLA DR+ 均显著升高。结论 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SLE的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的水平及其对外周血CD8~+T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联用技术检测8例白癜风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代谢物LA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例白癜风患者及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活化及杀伤性分子表达情况,最后体外常规培养5例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予以LA刺激,明确LA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活化及杀伤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白癜风患者血清中L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外周血CD8~+T细胞过度活化(P0.05)并高表达毒性杀伤分子颗粒酶B(granzyme B,GzmB,P0.05)、穿孔素(perforin,PRF,P0.05);进一步体外试验发现LA显著抑制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活化及毒性杀伤效应分子的表达。结论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LA水平上调,可抑制CD8~+T细胞活化及杀伤效应功能,帮助机体重建自身免疫紊乱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及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共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的表达。结果50Ix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O.05),100,200I,z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O.01);100,200μmov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CD69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25,50,100,200μmol/L芍药苷对活化的T淋巴细胞NF—KB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芍药苷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CD25、CD69及NF—K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双色解析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3+B淋巴细胞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和复制期蛋白ZEBRA的表达.结果 活动期患者CD19+细胞和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两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CD23+细胞LMP1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显着性;ZE-BRA的表达仅见于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活动期患者CD19+、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稳定期患者,且在活动期患者中,CD23+细胞ZEBRA的表达率高于CD19+细胞,而在稳定期患者中,CD23+细胞和CD19+细胞ZEBRA的表达率差异无显着性.结论 EB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SL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CD20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在前B淋巴细胞和静止及活化的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高度表达,而在干细胞、原B细胞或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抗CD20抗体能导致B淋巴细胞的死亡。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针对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标  相似文献   

8.
CD147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明确CD147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分化水平的寻常疣以及良性、癌前和恶性表皮肿瘤中CD147的表达。运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D147在培养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鳞状细胞癌细胞(HSC-5)钙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高钙培养和CD147抗体对HaCaT和HSC-5细胞分化相关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寻常疣及脂溢性角化病的CD147表达方式与正常表皮相同。光线性角化病及Bowen病中部分病例阳性。鳞状细胞癌中CD147的表达随分化降低而显著升高。HaCaT及HSC-5细胞中CD147的表达均随钙诱导的分化过程而降低。CD147抗体可与高钙培养一样诱导HaCaT及HSC-5细胞的分化。结论 CD147分子是一种新的低分化角质形成细胞标志蛋白,并可能抑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CD147 siRNA对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增殖及CD147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47siRNA转染对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前期构建的重组质粒pSUPER/CD147 siRNA稳定转染至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147 mRNA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转染pSUPER/CD147 s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转染了pSUPER/CD147 siRNA的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其在转染后24h、48h和72h的增殖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siRNA转染能有效抑制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中CD147的表达,且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活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以及植物凝集素 (PHA)刺激下的CD3+ CD4 + 、CD3+ CD8+ 、CD19+ 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 9的表达。方法 : 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 、CD3+ CD4 + 、CD3+ CD8+ 淋巴细胞晚期活化标志HLA -DR以及在PHA刺激 4h后CD3+ CD4 + 、CD3+ CD8+ 、CD19+ 淋巴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CD6 9的表达。结果 : ①PHA刺激 4小时后 ,活动期SLECD3+ CD4 + 、CD3+ CD8+ 细胞CD6 9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6 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PHA刺激前SLE活动组CD19+ 细胞表达CD6 9较正常对照组和SLE非活动期明显升高 (P <0 .0 5 ) ,PHA刺激 4小时后 ,活动期SLECD19+ 细胞表达CD6 9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CD19+ CD6 9+ 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活动期SLECD3+ HLA -DR+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非活动期SLE(P <0 .0 1) ,CD3+ CD4 + HLA -DR+ 细胞、CD3+ CD8+HLA -DR+ 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HLA -D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2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OX40和B细胞上OX40L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SLE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OX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D8~+T细胞OX4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SL正患者组外周血B细胞上OX40L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活动期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上OX40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SLE患者组治疗后OX40和OX40L表达率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随着病情的好转,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提示OX40/OX40L信号在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助于T细胞的持续活化,从而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T)在斑秃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斑秃患者PBMC中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重型斑秃、轻型斑秃的CD4 T淋巴细胞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型斑秃、轻型斑秃的CD8 T淋巴细胞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 T淋巴细胞表达、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了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斑秃的发病机理,CD8 和CD4 T淋巴细胞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导致毛囊受损。  相似文献   

13.
20070827 银屑病患CD147、亲环素A和亲环素B表达;20070828 bFGF及其mRNA在银屑病皮损的表达;20070829银屑病患红细胞CD35定量与淋巴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CD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20070830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编按]  相似文献   

14.
991915 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郭淑兰(山东医大附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1).-25~26 对30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进行了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发现患者组CD4~ 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 细胞明显升高,CD25和CD122~ 细胞也明显升高,且NK细胞活性也比正常人增高。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时应注意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而NK细胞表达的增高机制需进一步探讨。表1参5 (范雪莉)  相似文献   

15.
CD2 0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在前B淋巴细胞和静止及活化的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高度表达,而在干细胞、原B细胞或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抗CD2 0抗体能导致B淋巴细胞的死亡。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针对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2 0的特异性嵌合单克隆抗体,能直接触发B细胞的凋亡,为该药治疗B细胞相关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1 997年,利妥昔单抗成为第1个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治疗低分化非霍奇金淋巴瘤,推荐剂量为375mg/m2 ,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后,70 %以上的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成熟及恶性B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Bcl-2及CD4 、CD8 T细胞在红斑狼疮皮损区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红斑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红斑狼疮皮损区T细胞亚群CD4 、CD8 T细胞及淋巴细胞Bcl-2进行检测,并与17例正常皮肤作对照.结果: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Bcl-2淋巴细胞和CD4 T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8 T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Bcl-2的表达与CD4 T细胞表达呈正相关,与CD8 T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红斑狼疮皮损区淋巴细胞Bcl-2的表达增强可能会导致CD4 和CD8 T细胞凋亡异常,从而导致免疫紊乱而发病.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γ诱导人黑素细胞CD4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体外诱导人黑素细胞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人黑素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IFN-γ处理前后细胞表面CD40等免疫分子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黑素细胞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IL-8、IL-10、IL-12的浓度.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表面表达少量CD40分子;不同浓度的IFN-γ处理黑素细胞24h、48h、72h后,能显着促进其CD40的上调(P<0.01),且24h处理组的黑素细胞CD40的表达量和IFN-γ的浓度呈直线相关.经IFN-γ诱导后的黑素细胞形态有所变化,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能力也显着增加,300IU/mLIFN-γ处理的黑素细胞72h刺激指数(SI)可达到峰值.黑素细胞经IFN-γ作用后,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IL-8、IL-10的浓度无变化(P>0.05).经IFN-γ预处理的黑素细胞经SCD40L配基化后,能显着上调CD80、细胞间粘附分子1(P<0.01),且这种作用能被特异性的CD40L的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结论 IFN-γ体外能够诱导黑素细胞功能性地表达CD40分子及增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这对于认识黑素细胞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CD40分子上调后,黑素细胞可能不经过CD4+细胞而直接刺激活化CD8+的杀伤性T细胞(CT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 结果 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 ± 1.90)%、(8.97 ± 1.79)%,比健康对照组[(1.56 ± 0.95)%、(3.02 ± 1.15)%]明显升高(均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626,P < 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 < 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真菌病     
20061892活化T细胞及其Bcl-2、CD95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作用/陈军生(广东中山市医院皮肤科),黄丹平,何洁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1).-35~37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 T细胞、CD28 T细胞、CD8 、CD28 T细胞、CD8 CD-28T细胞、CD2 8淋巴细胞、CD8 CD9-5T细胞、CD4 Bcl-2与CD4 Bcl-2 和CD8 Bcl-2-与CD8 Bcl-2 。结果发现患者体内CD4 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P<0·001),而CD8 T细胞明显增多(P<0·001);CD2 8淋巴细胞有所减少(P<0·05)。但CD8 CD-28明显增多(P<0·001),有显著性差异。CD…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与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外周血多克隆B淋巴细胞激活及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所致。关于自身免疫性克隆持续活化的机制尚未明确。CD28是存在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它与靶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后能保护T淋巴细胞避免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Bcl-2作为一种抗凋亡蛋白正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我们通过检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Bcl-2的表达水平,探索SLE患者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