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金片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抗痨治疗;治疗组应用补金片联合上述药物抗痨治疗,两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第6周末改善临床症状与促进胸水吸收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是97.36%和94.73%,对照组分别是84.21%和81.5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膜肥厚与粘连的发生率,治疗组分别是23.68%和7.89%,对照组分别是44.74%和18.4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金片在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胸水吸收、防止胸膜肥厚粘连以及防止肝脏损害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方法。方法:将10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1~2d,待胸水减少时,将尿激酶注入胸膜腔;对照组48例,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水,而未注射尿激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后,治疗组胸水完全吸收率为92.9%(52/56),而对照组为52.1%(25/48);治疗组治愈后胸膜粘连肥厚发生率为16.1%(9/56),对照组为43.8%(21/48),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显著缩短胸水吸收时间,有效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焦树德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经验在缩短胸水消失时间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至大量游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抗痨及常规胸穿抽液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统计治疗3个月后两组进行效果分析。结果:59例患者参与最后结果分析。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胸膜肥厚发生率是6.7%、31.0%(有效率分别是:93.3%、69.0%)(P〈0.05);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焦树德经验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显著缩短胸水吸收时间,有效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蒋奕  胡腾  司果  薛丽容 《四川医学》2010,31(11):1679-1680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糖皮质激素胸腔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胸穿抽液并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对照组A:胸穿抽液后只注射尿激酶;对照组B:胸穿抽液后只注射地塞米松。对比3组胸水消失时间、胸膜粘连以及胸膜肥厚的程度。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短,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糖皮质激素胸腔内注射,为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给予胸腔注射异烟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比较胸膜肥厚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高于对照组76.2%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2例发生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为4.8%,对照组9例发生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为21.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腔注射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可靠,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疗效,并降低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膜腔注射肝素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以全身化疗及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素于胸膜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胸水量、胸水吸收时间及随访胸膜肥厚及粘连的发生率。结果胸水15d以内吸收者,治疗组72.7%(24/33),对照组为66.7%(20/30);壁层胸膜较对照组明显变薄【(17.2±3.2)mmVS(33.5±10.6)mm,P〈0.Ol】,粘连发生率治疗组为33.3%(11/33),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腔注射肝素能有效降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及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射治疗青少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胸膜腔注射治疗青少年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确诊结核性胸膜炎,年龄在13-25岁,X-线检查提示胸腔积液量为中到大量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局部胸膜腔穿刺抽取胸水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胸穿后给予尿激酶10万u胸膜腔注射。结果强化期2个月结束,治疗组病例较对照组出现胸膜粘连、肥厚几率明显减少,胸水吸收时间缩短(P〈0.01),治疗组没有出现因为应用尿激酶而引发的毒副反应。结论尿激酶胸膜腔注射治疗青少年结核性胸膜炎,可促进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肥厚,改善肺功能,增进了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及防止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患者5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低分子肝素0.1ml(速碧林)+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5.6±2.8)天,对照组(24.4±12.9)天(P〈0.01);抽液总量:治疗组1945±579ml,而对照组3014±498ml(P〈0.01),治疗组胸膜厚度1.21±0.23mm,而对照组1.94±0.41mm(P〈0.01),治疗组胸膜粘连6.67%,对照组24.14%(P〈0.01)。结论:胸膜腔内注入低分子肝素能显著减少胸液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朴勇男  金花 《吉林医学》2007,28(11):1298-1299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及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疗效。方法:比较胸腔微管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5例)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术(35例)两组。两组均采用2RHEZ/4RH方案+激素治疗,治疗组胸腔微管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多次,对照组隔2~3d常规胸腔穿刺抽液2~4次,胸水吸收或稳定后观察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率14.3%,对照组28.6%(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胸腔闭式置管引流与传统胸腔穿刺引流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痨的基础上,治疗组早期采用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对照组应用传统胸腔穿刺引流,每周2~3次。观察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粘连及FVC、FEV1。结果:治疗组在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粘连及FVC、FEV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胸腔置管闭式引流,能减少操作次数,较快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肺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TDP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和TDP灯热疗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以及疗效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对胸水消失时间、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TDP灯热疗辅助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能够促进胸水的尽快消失,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广德  程小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04-105,108
目的探讨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6月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胸腔给药,A组患者接受尿激酶,B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C组患者接受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结果 A、B、C三组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分别为:A组:(17.4±3.5)d,(1.92±0.35)mm,26.2%;B组:(17.0±3.7)d,(1.87±0.39)mm,31.0%;C组:(13.5±2.9)d,(1.32±0.29)mm,7.1%。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B组(P〈0.05),胸膜厚度显著薄于A组与B组(P〈0.05),胸膜粘连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注射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照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方案,即3HRZE/6HR,并行胸腔置管,注射无菌的利福平针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次照射15min,每日2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胸膜厚度、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胸水分别在(12.4±3.1)d、(18.5±4.2)d消失;治疗组胸膜厚度、FVC(%)、FEV1(%)、TLC(%)分别为(1.21±0.35)mm、(87.5±7.30)、(87.4±6.4)、(88.3±3.6),与对照组(1.96±0.56)mm、(79.3±7.4)、(78.3±5.6)、(79.3±4.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规范抗结核基础上,采用微波辅助局部照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操作方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胸腔冲洗联合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早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87例早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胸腔穿刺抽液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胸腔冲洗配合尿激酶胸腔注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腔穿刺抽液,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肺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9个月后,治疗组肺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该方法可降低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提高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务敬 《医学综述》2014,(15):2838-2840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在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肺功能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子书 《河北医学》2013,19(4):524-526
目的:探讨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联合结核茼试验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其进行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与TB-DNA含量测定。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采用酶法连续监测法,而TB—DNA含量测定采用PCR法,分析胸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联合结棱菌试验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胸水ADA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为87.50%,特异性为88.75%;TB—DNA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为71.25%,特异性为83.75%;胸水ADA联合TB-DNA检测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为92.50%,特异性为93.75%。结论:胸水腺苷脱氨酶联合结核茵试验可显著提高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水单核细胞联合胸水腺苷脱氨酶(EC:3.5.4.4 adenosine deaminase,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胸腔镜下明确诊断的1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147例非结核胸膜炎患者胸水进行分析,记录胸水中单核细胞比例及胸水ADA数值,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两组患者中单核细胞比例和ADA数值进行分析,判断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的最佳界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通过ROC曲线分析,胸水单核细胞比例的曲线下面积为0.593,当取值为84.5%时,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53.7%,临床诊断价值较低。胸水ADA曲线下面积为0.925,当取值为28.7U/L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和90.5%,体现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当胸水单核细胞比例取值84.5%和胸水ADA取值28.7U/L联合时,对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98%、95.8%和73.8%,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亦有助于结核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结论:胸水ADA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诊断价值。胸水单核细胞比例联合胸水ADA有助于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费春利  陈张琴 《吉林医学》2010,(25):4255-4256
目的: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腔内分别注入尿激酶或糜蛋白酶的治疗作用。方法: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U+0.9%NaCl溶液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射糜蛋白酶4000 U+0.9%NaCl溶液10 ml/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