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戒毒模式下吸毒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模式下吸毒生存质量的差别。方法 采用吸毒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DA,对乐山市强制戒毒所和自愿戒毒门诊的吸毒生存质量进行测定。结果 2组吸毒生存质量的因子得分经Hotelling T2检验,表明自愿戒毒门诊吸毒生存质量总体上好于强制戒毒组吸毒主要反映在心理机能和社会功能维度上,2组在成断症状、毒副作用和躯体机能维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吸毒进行各种心理辅导及心理护理。及其进行可能的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吸毒的心理忧虑状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信心和能力,更能有效地降低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厉的复吸率。  相似文献   

2.
对于毒品惟一正确的态度是远离它,永远不要尝试它。但是总有人出于各种原因而染上毒瘾,对这些人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戒毒呢? 一、树立正确的戒毒观 有吸毒就有戒毒,表面上看吸毒没什么可怕的,成瘾了戒掉就行了。一些江湖郎中和私人诊所,为了获得不义之财,竭力向吸毒者兜售“特效戒毒药”,宣扬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快速脱瘾,这些不负责任的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在强制戒毒机构、卫生部门和社区间建立对吸毒人群的支持网络,并为他们提供转介、善后照顾和关怀服务。[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4月,通过召开公安、卫生和社区等多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等方法形成了强制戒毒机构与社区的联系网络;以培训和现场指导的形式提高项目相关人员的能力;在项目社区为吸毒人员开展多种后续支持性活动。[结果]项目提高了强制戒毒机构工作人员运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能力;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以社区为基础对吸毒人员进行干预的能力;开展了丰富的社区后续支持性活动,让更多的吸毒人员和家庭参与到项目活动中。[结论]项目点初步建立了强制戒毒机构、卫生部门与社区相结合,共同对吸毒人员提供持续的干预和支持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百色市右江区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特征与戒毒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特征与戒毒效果。[方法]以滚雪球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对253名吸毒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填写调查量表。[结果]吸毒者多为青壮年,男性居多,无业人员比例为73.91%,吸食毒品的种类主要是海洛因(88.82%),初次吸毒的原因主要是好奇与模仿(60.87%),其次是他人引诱(19.37%),毒品来源主要是本地(98.42%),静脉注射(80.63%)是主要的吸毒方式,吸毒者的戒毒率为90.05%,戒毒效果不好,曾经戒毒的243人全部复吸毒品。[结论]吸毒者中存在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初次吸毒的原因主要是好奇、模仿、他人引诱,戒毒效果不好,可以通过加强卫生宣教,改进戒毒方法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湛江市男性戒毒学员的特殊嗜好和不良行为,探究不良行为嗜好与吸毒的相关性,并针对这些成因提出预防吸毒行为发生的措施。方法应用自编的戒毒学员行为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对湛江市某戒毒所488名男性戒毒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488名戒毒学员,平均年龄为(39.32±7.90)岁,首次吸毒平均年龄为(27.09±8.14)岁,吸毒持续时间平均为(8.95±7.33)年。首次吸毒原因主要为主动好奇占59.43%。首次吸毒来源主要来自亲戚、朋友和同学占47.75%。戒毒学员不良行为中喝酒的占65.35%,吸烟占91.60%,纹身的占42.21%,赌博的占52.66%,不安全性行为占86.88%,商业性行为占32.17%,曾打架斗殴占22.75%,曾行窃或抢夺犯罪占10.04%。结论特殊嗜好和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吸毒行为的发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就业帮扶和提高不良行为嗜好的自控力对预防吸毒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艳  赵湘 《健康博览》2005,(6):4-10
“一日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在毒友群中广为流传的这句话,着实体现了吸毒容易戒毒难,戒读容易断毒难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尹平  凌秀凤 《中华慢病杂志》2004,3(4):94-98,104
目的弄清复吸毒人群戒毒操守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从脱毒、康复、预防到社会管理的戒毒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以某市一强制戒毒所收容且符合入选标准的616名复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以前次脱毒后操守时间为应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戒毒操守时间的因素有: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复吸次数、心理渴求、负性情绪、情绪管理能力、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度等。结论戒毒效果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政府、社会和家庭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吸毒者的心理矫治,增强他们对生活事件、心理刺激和精神压力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做好脱毒后的康复与重返社会工作,使之脱离吸毒环境,走向新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强制戒毒对减少吸毒人群HIV/AIDS危险行为和感染的效果,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社区建立VCTI作站,通过书信和同伴通知招募社区静脉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HIV抗体。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AS9.1软件进行资料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613名社区静脉吸毒人员,89.60%的吸毒人员接受过1次以上的强制戒毒治疗,74.10%能够正确回答7条以上艾滋病知识问题。38.50%-67.00%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78.20%性交时从不使用安全套。HIV抗体阳性率为52.40%。吸毒人员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HIV/AIDS知识水平越高,而与安全套使用频率、共用针头、注射器没有关系。吸毒时间越长,接受强制戒毒次数越多,共用棉花、清洁液和容器、共用药液吸毒机率越大,HIV感染率越高。结论强制戒毒治疗可以提高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但减少危险行为和感染效果不大,应提高戒毒所医务人员和干警行为干预知识水平和技能,为出所戒毒人员提供后续的社区干预转介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两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四市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为广东全省吸毒人群的规模估计提供参考。方法于2005-2007年在广东省选取流动人口相对较少和较多的地级市各2个,对戒毒所内的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易乘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对各市的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估计,并与各市公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及上一年戒毒所收治的戒毒人数相比较。结果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的两市,其吸毒人群规模约分别为登记在册数的1.39~3.70倍和1.33~2.05倍,为上一年该市戒毒所戒毒人数的3.37~8.97倍和4.11~6.33倍;流动人口较多的两市,其吸毒人群规模约分别为登记在册数的1.58~2.78倍和1.78~2.52倍,为上一年戒毒所戒毒人数的7.81~13.74倍和9.61~13.61倍。结论广东省各地可根据本地流动人口状况、吸毒的严重性、戒毒力度等综合情况,参考相应的倍数乘以当地吸毒者在册登记数或上一年戒毒所戒毒人数,估计该地的吸毒人群规模。  相似文献   

10.
据武汉市公安局安康医院戒毒所对该所女性强制戒毒人员所做的性病检测,结果证明:女性吸毒人群的性病患病率比该省性罪错人群还要高出5.9个百分点。这个结果再次证实了吸毒人群是性病传播中重要且特殊的高危人群。经过详细的调查得知,她们中于吸毒前患性病者仅有22...  相似文献   

11.
生存质量作为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出一种综合分析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统计方法,并探讨有关的应用问题。方法基于Cox回归模型,提出将生存质量作为时变协变量的Cox回归分析法,并用于212例吸毒者戒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及风险比分别为:戒毒方式(0.673)、婚姻状况(1.315)、吸毒方式(1.319)、戒毒次数(0.867)、母亲文化程度(1.120)、母亲职业(1.318)、家庭环境气氛(0.724)、能否得到亲朋帮助(1.150)。结论综合分析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统计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对戒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主要取决于母亲素质、家庭好坏和吸毒方式、吸毒时间长短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对既往吸毒者自评健康的影响,为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集中社区戒毒康复的既往吸毒者310名和流动的既往吸毒者275名,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影响因素后分析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对既往吸毒者自评健康的影响。结果 校正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毒年限、吸毒种类、吸毒方式、目前戒毒感受、是否感染HIV和近半年是否出现身体上的疼痛后,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的偏回归系数为1.591(P<0.001),其OR值为4.803 (95% CI: 3.039~7.591)。结论 集中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下的既往吸毒者自评健康更好。  相似文献   

13.
预防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其实方法很简单:1.最好的办法是不吸毒,或尽快戒毒;2.如果没有办法戒毒,那么不采用静脉吸毒的方法;3.如果一定要静脉吸毒,那就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4.安全处置已使用的注射器,这对于预防传播很重要;5.接受医生的咨询和健康教育。"如何预防静脉吸毒感染爱滋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9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162名非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低于非吸毒人员,孤独感和家庭环境与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控能力较低,强烈的孤独感和不良的家庭环境是低自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吸毒者反复戒毒治疗对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吸毒者反复多次地接受戒毒治疗后是否能改变感染艾滋病的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法于2003~2004年在安徽省合肥市两个戒毒所的吸毒者中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312名吸毒者受邀请并同意参加调查。77%曾接受过2次及以上的戒毒治疗。戒毒治疗的中位数是3次。72%的吸毒者注射过毒品;19%在最近30d共用针管或注射器;40%在过去1年既有固定性伴侣也有商业性伴侣。多因素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接受戒毒治疗的频率和感染艾滋病的吸毒行为(注射吸毒或共用注射器具)和性行为(使用避孕套)没有关系。结论反复多次地接受戒毒治疗并不能改变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有效的行为干预和替代维持治疗应该成为戒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员自愿戒毒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毒人员自愿戒毒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控制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对968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分析筛选出吸毒人员自愿戒毒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民族、一个看上去娃康的人会是艾滋病感染者、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染艾滋病、感染的孕妇会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由静脉注射吸毒转为口吸可以预防艾滋病、静脉注射毒品时间。结论 吸毒人员自愿戒毒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静脉注射毒品时间和艾滋病预防传播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戒毒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特殊人群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上海市某戒毒场所的67例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资料及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吸毒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67份,回收67份,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100.00%。67例戒毒人员的肺结核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为25.37%,总体知晓率为76.8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职业、吸毒年限戒毒人员的肺结核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毒年限是影响吸毒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67例戒毒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应加强管理,强化实施健康宣教,以提高戒毒人员肺结核防治知识水平,达到有效控制肺结核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姜春玲 《现代保健》2009,(18):108-108
目的调查分析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使用SDS、SAS和SCL-90对96例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常模比较。结果吸毒人员的SDS、SAS、SCL-90各因子评分均比常模高(P〈0.001)。结论焦虑抑郁症状在吸毒人员中广泛存在,在戒毒的同时,可给予适当的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吸毒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除大力宣传毒品危害,严厉打击制毒、贩毒犯罪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戒毒者复吸原因.这是当务之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空军医院神经外科较早开始进行戒毒手术,现已成功为7位吸毒患者戒毒。  相似文献   

20.
吸毒与艾滋病传播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2008年我国禁毒法的颁布施行,确立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这一崭新的戒毒模式.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中推行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市在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社区戒毒工作中的防艾机制.要完善该机制,可以从广泛推进反歧视运动和改善对吸毒和艾滋病人群的关怀和支持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