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四种香薷挥发油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廷楷  周永录 《中药材》1992,15(8):36-38
本文对青香薷、江香薷、土香薷、海州香薷四种挥发油进行了药理作用和毒性的比较研究。青香薷和江香薷在镇痛、镇静、解痉、抗菌作用较接近,作用明显。海州香薷、土香薷作用次之,前者毒性大,后者毒性小。海州香薷抗菌作用最差。四种香薷挥发油均无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香薷类药材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Maxi-mak或江香薷M.chinensi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性辛,微温;为常用中药,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香薷中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1);含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16%[1]。资料表明:香薷药材中所含挥发油成分随产地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这将直....  相似文献   

3.
药用香薷类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源性药材香薷的化学成分进行汇总和分析。作者对检索的36篇关于20年间东紫苏、海州香薷、细穗香薷、黄花香薷、密花香薷、野紫苏、半边苏、野拔子、香薷、萼果香薷、木香薷、四方蒿、石香薷、江香薷等14种药用香薷类植物文献中的120余种化学成分按照结构类型进行整理和分析。到目前为止,药用香薷类植物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甾体类,以及少量香豆素,木脂素,氰苷,有机酸,脂肪烃等。文献整理结果可为进一步对药用香薷类植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浙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6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麝香草酚(39.99%)和香荆芥酚(36.88%),此外还含有对聚伞花素(6.05%)和一定量的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结论:浙产石香薷挥发油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十种中国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长毛香薷,野苏子,异叶香薷、穗状香薷、水香薷、大黄药、野草香、白香薷、光香薷,鸡骨柴等10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生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探讨炮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香薷生品、生姜汁以及姜制香薷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气相色谱条件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 25 mm×30 m,0. 25μm),载气为氦气,流速1. 0 m L·min~(-1),进样口温度250℃,进样量0. 2μL,分流比50∶1,升温程序为柱温初始温度40℃,以5℃·min-1升温至60℃,保持2 min,再以5℃·min-1升至160℃,保持3 min,最后以25℃·min~(-1)升至250℃,保持2 min后结束。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子碰撞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四极杆温度150℃;溶剂无延迟,电子倍增器电压设定2. 188 k V;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m/z 35~550。通过检索比对NIST 11标准质谱图谱库,鉴定样品挥发油中化学成分。选择炒制时间、料液比、闷润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麝香草酚和香荆芥酚的相对质量分数、挥发性成分数目和挥发油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姜制香薷的炮制工艺。结果:香薷生品中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辅料生姜中有81种挥发性成分,第1~9组正交试验样品中分别有31,38,29,35,38,33,34,22,26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油提取量从高到低排序为姜制香薷生姜香薷生品。姜制香薷最佳炮制工艺为香薷饮片加等体积生姜汁闷润6 h后炒制8 min。结论:炮制对香薷挥发油提取量与挥发性成分种类均有一定的影响。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香薷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实验数据,为阐明该炮制品的炮制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密花香薷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淑荷 《中成药》2012,34(5):955-956
目的建立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法萃取密花香薷精油的萃取方法。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密花香薷精油收率为指标,考察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当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时,密花香薷精油收率最高,为1.55%。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有效萃取密花香薷精油,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蒋红梅  卢向阳  方俊  徐向丽  易克  葛冰 《中药材》2007,30(9):1135-1139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及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上的差异。方法:有机溶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提取石香薷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结果:有机溶剂法提取石香薷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总时间210 m in,溶剂与原料的投放总比例8∶1(m l∶g),提取温度65℃,提取率可达1.83%。超临界CO2法萃取石香薷挥发油,萃取率为3.4%。GC-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萃取的石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葎草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6.25%,其次是香荆芥酚为19.21%;有机溶剂提取的挥发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的含量分别为58.33%和22.54%。结论:有机溶剂提取与超临界提取各具优点,有机溶剂法提取百里香酚和香荆芥酚含量高于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法提取成分则多于有机溶剂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的超临界提取条件下有10种化合物首次在石香薷挥发油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陕西汉中产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检测.结果 两种植物叶挥发油共鉴定出93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脂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吴茱萸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4.7%,下同),反式-11-十五烯醛(13.61%),球朊醇(7.2%)等.密楝叶中挥发油中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未知2种;主要成分有β-氧化石竹烯(15.59%),α-库贝醇(10.2%),乙酸法呢烯酯(9.94%),橙花叔醇(9.42%)等.在吴茱萸和密楝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28种成分是它们共有的,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49.92%和43.38%.结论 吴茱萸和密楝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和含量比较相似,与果实中挥发油相比,同种植物叶与果实的挥发油在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5种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密花香薷(Elsholtzi adensa)、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A/WSN/33/2009(H1N1)病毒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对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结果 不同唇形科植物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中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0.50%的挥发性成分105种,包含萜烯类、烷烃类、醛类、醚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其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40%~72.50%。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显示,这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密花香薷的抗流感活性最强,对流感病毒A/WSN/33(H1N1)的抑制率达(44.43±1.30)%。结论 挥发油是唇形科植物的重要药效成分,分析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活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7,(9)
目的分析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野草香Elsholtzia cypriani(Pavol.)C.Y.Wu et S.Chow挥发油,并评价其生物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样品花、茎叶中的挥发油,GC-MS法进行分析,DPPH、ABTS法分别测定抗氧化活性,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共鉴定出59种成分,其中香薷以柠檬烯、芳樟醇、β-蛇床烯为主,野草香以环氧玫瑰呋喃、百里醌、β-石竹烯为主。香薷花、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相近,野草香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略强于花。野草香花挥发油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伤寒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香薷、野草香挥发油主要成分差异明显,并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有着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富贵  刘晶  李军乔 《中草药》2022,53(6):1844-1853
目的 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药用资源植物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征,为研究密花香薷资源分类及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方法 以密花香薷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以广藿香叶绿体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石香薷和海州香薷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香薷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从海州香薷和石香薷挥发性成分中分别检出39,46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0.50%,92.44%.结论:香薷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高级烷烃、烯烃、醇、酮、酚及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医药、食品应用价值,为香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卯祉  毛志先 《中成药》1990,12(10):31-3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从水香薷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β-去氢香薷酮、乙酸辛烯酯等22个成分。并用吸附分离滴定法测定本品含VitC平均含量为38、56mg/(100g)。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药食兼用”的香薷为主要原料,研究中药香薷挥发油空气清新剂的制备工艺,以期为后续香薷防瘟疫系列产品的注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采用纸片抑菌试验方法结合析因设计筛选空气清新剂最佳制备工艺,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薷空气清新剂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精油含量和含醇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两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明显,经析因设计确定香薷空气清新剂最佳制备工艺:香薷精油与雪松精油的配比为8∶2,精油与吐温-80的配比为1∶4,精油含量为6%、含醇量为40%。制得的香薷空气清新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81μL/mL,最低杀菌浓度为62.5μL/mL。结论:本实验制得了一种抑菌效果良好的中药空气清新剂。  相似文献   

16.
木香薷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曦  都恒青 《中成药》1989,11(8):5-6
本文采用三种包结方法制备木香薷挥发油与β-环糊精包结物。结果以超声波包结法收得率与挥发油回收率为最高;快速混合器法适于大量包结;搅拌混合损失较大。通过TLC定性表明包结前后挥发油组成分不变;经GC、Gc-MSD测定包结物在不同条件下放置后挥发油主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变化,折光率测定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石香薷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葛冰  卢向阳  易克  蒋红梅 《中药材》2004,27(4):302-305
本文综述了石香薷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和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说明了石香薷在医药、食品、畜禽饲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香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香薷与江香薷发挥发油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慕辛 《北京中医》2000,19(4):46-49
香薷为传统的辛温解表中药,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的功效.1995版药典收载的香薷原植物为荠苧属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据国内商品调查,香薷原植物为石香薷及其变种江西香薷.本文结合香薷功用设计实验,比较了江香薷(原植物为江西香薷)和青香薷(原植物为石香薷)挥发油药效及抑菌作用强弱.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高山蓍、黄花蒿、连钱草、黄花败酱、老鹳草、香薷六种长白山药用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离检测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六种药用植物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00种化合物,其中高山蓍检测出34种,黄花蒿检测出49种,连钱草检测出37种,黄花败酱检测出40种,老鹳草检测出46种,香薷检测出27种。2-(苯基甲气基)丙酸甲酯、2-莰醇、α-可巴烯、石竹烯、律草烯、β-可巴烯、氧化石竹烯为共有成分。其中,乙酸龙脑酯(19.88%)、3-蒈烯(16.22%)、石竹烯(15.69%)是高山蓍挥发油主要成分,β-榄香烯(9.68%)、γ-榄香烯(6.89%)、大根香叶烯D(7.30%)是黄花蒿挥发油主要成分,母菊薁(15.63%)、1(10),11-愈创二烯(5.98%)、β-可巴烯(6.47%)是连钱草挥发油主要成分,6-芹子烯-4-醇(12.34%)、石竹烯(8.29%)、β-可巴烯(15.53%)是黄花败酱挥发油主要成分,石竹烯(8.85%)、大根香叶烯D(5.79%)、1(10),4-杜松二烯(5.80%)是老鹳草挥发油主要成分,脱氢香薷酮(34.32%)、桉油精(12.69%)、2-(苯基甲氧基)丙酸甲酯(5.90%)是香薷挥发油主要成分。结论:该研究为长白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香薷的解热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冬月  高慧  王晓婷  闫丽  庞博 《中草药》2018,49(20):4737-4742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制备香薷与传统切制香薷对脂多糖(LPS)致热大鼠和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为香薷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实施及香薷辛温解表的传统功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香薷(挥发油和水煎液)进行药物干预后,采用ip LPS造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发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检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磷酸腺苷(c AM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和传统切制香薷对热证大鼠的影响;以不同浓度香薷(挥发油和水煎液)作用于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NO分泌量,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和传统切制香薷的抗炎作用。结果各给药组能够降低大鼠肛温及PGE2、TNF-α、c AMP、IL-1β、MPO含量,增强细胞免疫作用,且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组比传统切制组作用显著,香薷水煎液作用略优于挥发油。结论香薷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