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夹瘀四组,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四组证候按顺序递减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的MDA含量明显升高,四组证候按次序递增即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紊乱。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中医辨证将Ⅱ型糖尿病患者71 例分为3 组: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 组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均较正常升高,尤以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 或001),且甘油三酯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提示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故治疗时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应有效控制血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缓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唐亚平  戴芳 《山西中医》2003,19(6):47-4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 (PTH)的关系 ,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6 0名 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组、气阴两虚型组、阴阳两虚型组 ,并另设一个健康对照组 ,测定各组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各证型组之间 ,阴阳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型组及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P<0 .0 1) ,甲状旁腺素显著高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 ,气阴两虚型组血清骨钙素显著低于阴虚热盛型组 (P<0 .0 5 )。结论 :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的水平可能反映了 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肾虚”的程度 ,有可能成为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惠萍 《新中医》2011,(7):31-3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腰臀比等相关性。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内蕴型,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腰臀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各证型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内蕴型〉阴阳两虚。腰臀比也是逐渐升高,为痰湿内蕴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空腹C肽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为痰湿内蕴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阴阳两虚型。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检测指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185例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与5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脂,按中医辨证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热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组,探讨脂代谢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痰热互结型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痰热互结型组脂质代谢紊乱最为严重.气阴两虚型组TC、TG、L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阳两虚型组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应该积极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阴阳两虚组,检测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管超声等,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性;阴阳两虚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明显偏高(P0.05,P0.01),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次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最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阴阳两虚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兼湿热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阴阳两虚组股动脉、腘动脉管径依次变窄,血流量依次减少。结论:阴阳两虚证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严重阶段,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轻,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轻。从而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利于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并记录不同证型患者之间空腹血糖的数值、血脂中(TC、TG、LDL、HDL)的数值、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最后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比较:阴虚发热(145例)人数明显高于阴阳两虚型(26例)、气阴两虚型(29例);(2)空腹血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发热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阳两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发热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与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阳两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C-反应蛋白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成分的比较:患者血脂中TC、TG、LDL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发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而HDL的含量却相反,不同证型的患者血脂中TC、TG、LDL、HDL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主要以阴虚发热为主。(2)血糖升高的水平、血脂成分含量(TC、TG、LDL、HDL)的改变、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都与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证型之间的含量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和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Hb Al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诊断慢性并发症,研究不同证型与客观指标和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气阴两虚型最多见;各证型FPG、Hb Alc、HDL、LDL、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HDL与阴虚热盛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LDL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最高(90.0%)。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为常见证型,同时与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中晚期糖尿病多具有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将63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并与38例正常组对照,比较各组血、尿β2-MG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尿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血β2-MG高于阴虚热盛组(P<0.01),气阴两虚组与阴阳两虚组血β2-MG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较阴虚热盛组高.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和病情的加重,其β2-MG升高.提示β2-MG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血脂与证型的相关性,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例合格2型糖尿病病例,按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辨证分型,同时配以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不同证型血脂代谢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最多见;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患者的血脂除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外,均与对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脉络证患者的各血脂类(TC、TG、HDL、LDL)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证型比较,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病(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证型变化有从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的趋势;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间存在相关性,对中医辨证客观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不同证型间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同证型患者的TG、HDL、LDL、Apo AⅠ/Apo B水平与对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中医3种证型的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并且不同证型间年龄、病程不同,这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自拟消渴方辨证施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本院进行治疗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4年3月—2017年3月。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痰湿瘀阻型、燥热津伤型、气阴两虚型,应用自拟消渴方加减进行治疗,评价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比痰湿瘀阻型患者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痰湿瘀阻型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燥热津伤型、气阴两虚型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痰湿瘀阻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燥热津伤型、气阴两虚型低,燥热津伤型患者总胆固醇水平比痰湿瘀阻型、气阴两虚型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渴方辨证施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通过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5型,并设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对5个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水平的顺序依次为: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正常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各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盛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年龄、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湿热困脾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果糖胺有相关性(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血瘀脉络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果糖胺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气阴两虚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清CA199与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年龄有相关性(P〈0.05),与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③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血清CA199与甘油三酯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相关性(P〉0.05),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与血脂4项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中医各型血清CA199较正常对照组高,其中血瘀脉络型血清CA199最高。②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各项指标在5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微观辨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二者比值(ET/NO)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将81例2型DM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检测血浆ET、NO稳定代谢产物亚硝酸盐(NO2-)及二者比值,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各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NO与对照组相比都升高.ET/NO值除阴虚热盛型外与对照组相比亦明显升高.其中ET及ET/NO值按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阴阳两虚呈逐渐升高趋势,而NO则呈下降趋势,依次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阴阳两虚.结论DM中医辨证分型与ET、NO及ET/NO值有明显的相关性.ET、NO及ET/NO值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血管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智杰  张荣 《山西中医》1999,15(5):20-21
按中医辩证将Ⅱ型糖尿病患者71分为3组: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 虚组,并进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血脂代身水平均较正常升高,尤以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甘油三酯显著高于阴虚热盛组。提示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身紊乱与中医辩证分型有密切关系,故治疗时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128例,分别进行辨证分型,归入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并测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的功能(Homa-IS),分析中医证型与Homa-IR、Homa-I...  相似文献   

17.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与年龄、病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62例2型糖尿病首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湿热困脾,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其次为阴阳两虚型,然后是阴虚热盛型和湿热困脾型;病程5年以上兼有血瘀证表现者高于5年以下:湿热困脾证TC,TG和LDL-C增高,HDL-C降低,气阴两虚证TC,TG和LDL-C与之相比较正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者以气阴两虚证最多;并发症也以气阴两虚证为最多。结论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中医证型逐渐由阴虚热盛、湿热困脾向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且多兼有血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为其分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0例Ms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痰瘀互结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入院当日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清HS-CRP、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扫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测量血管内径及IMT.结果 MS各证型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程度依次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痰瘀互结>痰湿壅盛>肝火亢盛.MS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升高程度在中医各证型中依次为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痰湿壅盛>肝火亢盛.结论 Hs-CRP、IMT水平可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在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严格筛选出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无其他内分泌疾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51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并与健康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结果:Ⅱ型糖尿病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0.01),若将健康对照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定为1.00,则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的胰岛素敏感性分别为0.815,0.765,0.89;3型间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则阴阳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