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目的探索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质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中医院、烟台市中医医院、蓬莱市中医医院3家中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质患者内服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处方400首,分析得到规则250条,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红花,其次是桃仁、当归、川芎、赤芍等。其中支持度较高的规则有:甘草+红花→桃仁,甘草+川芎→红花,当归+红花→桃仁,当归+红花→川芎,白术+红花→桃仁,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天竺黄→丹参,竹茹→红花,竹茹→丹参,赤芍+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红花,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红花→桃仁等。结论活血化瘀药合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合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合清热药是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质常用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的121例ONFH血瘀证患者的门诊病历(共涉及357张临床处方),建立诊疗数据库。应用最大频繁关联模式挖掘技术,探讨针对ONFH血瘀证症状的平乐郭氏正骨临床用药内在规律。结果:气滞血瘀证和痰阻血瘀证是ONFH血瘀证中较为常见的子证型;髋痛、活动受限是ONFH血瘀证最常见的症状;桃仁和红花组成的药对与髋刺痛、跛行症状组合关系最密切;桃仁、红花、当归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瓜蒌、薤白、厚朴、柴胡、川芎为行气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附子、桂枝为温通散瘀的常用药物组合;赤芍、大黄为清热除瘀的常用药物组合。结论:活血化瘀药与行气药配伍是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ONFH血瘀证最常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3.
钱子高  钱毅 《光明中医》2000,15(2):42-43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瘀积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腺诸痛等证。血瘀证多由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所致。临床用药也有同有异。笔者现将活血祛瘀药的临证配伍规律作一浅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余秋平  刘阳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2,53(19):1621-1625
张仲景对活血化瘀方药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常根据瘀血形成的病因,瘀血的轻重、新久,部位的深浅,血分的虚实等不同,因势利导,选用具有不同作用特点的活血化瘀方药,做到攻而不伤.血瘀证的治疗,对血虚夹瘀证,或者血瘀不重,仅表现为血分瘀滞者,多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等养血活血药;对于一般的血瘀证,多选用大黄、桃仁、红花之类活血逐瘀药;而针对久病血瘀入络而络脉瘀闭者,则多选用水蛭、虻虫、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活血通络开闭.只有恰当配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血瘀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血瘀证多因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导致,临床用药有同有异。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活血祛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平性药桃仁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注射酵母菌及角叉菜胶的方法制备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冰柜连续冷冻法复制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用平性药桃仁进行干预,同时以寒性药益母草、温性药川芎为对照药,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瘀热"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益母草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瘀热"表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川芎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寒瘀"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曲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川芎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寒瘀"表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益母草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作用于瘀热互结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益母草的作用特征;作用于寒凝血瘀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温性药川芎的作用特征,初步证明了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中风。近年来临床上不仅用本方治疗中风证,而且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科多种病证,  相似文献   

8.
徐立  时乐  李祥  姚金梁 《江苏中医药》2008,40(11):121-122
目的:观察加减桃红四物汤醇提物时寒凝血瘀模型小鼠微循环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花醇提物组、桃仁醇提物组、桃仁 红花醇提物组、四物汤醇提物组、桃红四物汤醇提物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小鼠经冰水浴游泳和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各组药物对模型动物耳廓微循环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桃仁、红花、桃红四物汤醇提物组小鼠微循环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凝血时间亦显著长于模型组.结论:桃红四物汤配伍合理.诸药相配后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强,其药理活性基础应来源于桃仁和红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桃仁红花煎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及食饵性高脂血症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刺激复制大鼠急性寒凝血瘀证模型,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研究桃仁红花煎对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新西兰兔高脂血症模型,以阿司匹林为阳性对照,观察桃仁红花煎对高脂血症实验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桃仁红花煎可显著抑制ADP和AA诱导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对高脂血症兔的血液流变有显著改善作用。结论:桃仁红花煎有明显的抗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平性药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结合病证模型,分析平性药桃仁体外的HPLC图谱,及其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的含药血清的HPLC图谱,比较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差异。结果与体外样品比较,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中有5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6号峰;热证互结证给药血清中有中6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5,6号峰,且5号峰是在瘀热互结证给药血清入血成分,而在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不入血的成分,且1,4,6号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结论桃仁在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体内的不同入血成分,及相同入血成分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平性药桃仁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血腑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是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血府逐瘀汤中生地黄、川芎、当归养血活血 ,加桃仁、红花入血分而逐瘀行血 ,柴胡、枳壳、赤芍、甘草行气和血而疏肝 ,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 ,合枳壳宽胸利气 ,牛膝引血下行 ,互相配伍 ,使血活气行 ,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 ,诸证自愈。因本方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 ,也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自拟方 :柴胡、桃仁、莪术、紫菀、桔梗、椒目、葶苈子、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红花-桃仁配伍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肺组织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每组10只。将除空白组外的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每天1次,连续7天。第8天皮下注射0.1%DL-肾上腺素盐酸盐(0.6 mL/kg),2 h后将大鼠置于0~4℃冰水浴中游泳4 min, 2 h后再次皮下注射等量的DL-肾上腺素盐酸盐,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灌胃给予2.0 g/kg(以生药计)的相应提取液,每天2次,连续8天。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HE染色法观察心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寒凝血瘀模型组、红花组、桃仁组、红花-桃仁(3∶2)组、红花-桃仁(1∶1)组、红花-桃仁(3∶4)组大鼠的全血黏度(10/s)分别为(16.67±0.11),(26.63±0.96),(23.12±0.65),(21.09±1.78)...  相似文献   

13.
李铁教授在多年的临证中,总结提炼出很多活血中药"药对"配伍,常用活血药对有桃仁配伍红花、当归配伍川芎、当归配丹参、丹参配伍桂枝、香附配伍郁金、乳香配没药、三棱配伍莪术等。在运用活血中药药对治疗胸痹心痛同时,或兼行气,或兼补气,或兼养血,或兼泻热,或兼温阳,或兼破血等,辨证论治,权衡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魏天谊  姜惟 《吉林中医药》2014,(2):130-131,156
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阻脑络证,药用红花、川芎、桃仁等;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常用大黄、胆南星等;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证,选黄芪、党参等;针对痰瘀互结,毒损脑络证予清热解毒法,配伍夏枯草、野菊花等;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证,常用制何首乌、淫羊藿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证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心绞痛”or“胸痹”)and“气虚血瘀”and(“中医药”or“中药”or“中医”)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整理治疗气虚血瘀证心绞痛的中药方剂,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包括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结果:①纳入220篇文献,包含140首方,共计173味药;②药物味甘者应用最多,味辛者次之;四气以温性为主,归经多入肝、脾、心三经;③用药频次居于前10的药物为:黄芪、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红花、党参、三七、桃仁、炙甘草;④关联分析得到9对核心药对,分别为川芎-黄芪、当归-黄芪、丹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黄芪、赤芍-川芎、红花-黄芪、红花-川芎、党参-黄芪,其中川芎-黄芪频率最高;⑤复杂网络及聚类分析得出桃红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的化裁方。结论:临床上应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灵活配伍清热药、补血药等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在肾系疾病血瘀证中的应用。方法:对1966-2014年有关肾血瘀证临床用药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归纳出肾血瘀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七味活血化瘀药,即"七侠"分别为: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牛膝,并结合其性味、归经及药理作用,分析其在肾系疾病中的具体应用。结果:"七侠行义"于肾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久病及肾""久病入络",肾系疾病常伴有血瘀,根据疾病的性质及时合理地使用活血化瘀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爱芳 《西部中医药》2009,22(12):37-37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方.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活血为臣药;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助当归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纵观全方,补中有通,通中有补,补而不滞塞,通而不伤正,专治气虚血瘀证.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上多种疾病,如:中风后遗症、缺血性脑血管疾患、脑动脉硬化、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方显明  黄红英 《中成药》2002,24(9):704-706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甘草等药组成 ,是著名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 ,主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该方配伍严谨合理 ,对血瘀病症疗效确切。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 ,本方及其制剂对防治冠心病具有显著作用。兹就有关文献资料作一综述。1 血府逐瘀汤及其制剂防治冠心病的药理研究1.1 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据实验报道 ,研究该方及其拆方对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全血粘度比的影响 ,结果发现总方组、活血组和调气组均显著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降低全血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本方四物汤(SW)、衍化方桃红四物汤(THSW)及配伍药物对桃仁-红花(TH)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比较研究,以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冰水浴及注射肾上腺素(0.8 ml/kg)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灌胃给予5倍的临床剂量,对其血液流变性、凝血4项指标进行测定,HE染色光镜观察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乙酰苯肼(10 mg/kg)及环磷酰胺(50 mg/kg)联合复制大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等效的临床剂量,对其外周血象、脏器指数进行测定及观察脾脏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小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01mg/g)和催产素(0.01ml/g)复制痛经模型,灌胃给予等效的临床剂量,观察并记录给催产素后30 min内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次数及对子宫组织匀浆中Ca2+和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中,5倍临床剂量的桃红四物汤(22.95 g生药/kg)可以显著降低低切变率时全血黏度,延长凝血时间;5倍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6.75 g生药/kg)可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5倍临床剂量四物汤的(16.2 g生药/kg)对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影响不明显;5倍临床剂量的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和TH对子宫、卵巢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大鼠血虚模型中,等效临床剂量的四物汤(3.24 g生药/kg)和桃红四物汤(4.59 g生药/kg)可以显著升高红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对肝脏指数的恢复有显著的效果;等效临床剂量的SW对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效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1.35 g生药/kg)可以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在小鼠痛经模型中,等效临床剂量的桃红四物汤(0.665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扭体次数,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子宫组织匀浆中Ca2+含量和显著增加NO含量有关;等效临床剂量的桃仁-红花(0.195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扭体次数,但机制不明。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衍化方桃红四物汤配伍桃仁-红花后与基本方四物汤比较,保留了基本方的基本功效,并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