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中、重度型颅脑损伤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5例,均为损伤后24h内入院,GCS3-12分,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NS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以放免法检测其血浆ET水平,并选择同期健康献血者30例,行ET检测,结果: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已出现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纳洛酮治疗后ET水平明显下降(P<0.01),GCS评分明显提高(P<0.01),与NS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的严重程度与血浆循环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4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2例、中度17例和重度11例,分别采集其受伤48 h内静脉血和30例正常人静脉血各2 ml,提取血浆循环DNA,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DNA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颅脑损伤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循环DNA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87,P=0.036).结论 血浆循环DNA水平不但对于诊断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与其损伤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观察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明显,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保护神经组织,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不同程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轻度窒息组81例、重度窒息组39例)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DD)、蛋白C(P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另取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窒息患儿的DD(t=17.65,P<0.01)、PC(t=7.22,P<0.01)、PLT(t重度=10.95,P<0.01;t轻度=4.12,P<0.01)、PT(t重度=13.01,P<0.01;t轻度=8.09,P<0.01)、APTT(t重度=12.70,P<0.01;t轻度=8.53,P<0.01)、TT(t重度=6.36,P<0.01;t轻度=3.20,P <0.01)及Fg(t =21.24,P<0.01)等指标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变化更大(均P <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且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窒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BSA-ELISA法测定健康对照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心脏病患者血浆CT-1水平,观察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三组间血浆CT-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心脏病组血浆CT-1水平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均P<0.01);2型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心脏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血浆CT-1浓度逐步升高.血浆CT-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r=0.669,P<0.01)、左心房内径(r=0.528,P<0.01)、二尖瓣E峰流速(r=0.502,P<0.01)、磷酸肌酸同工酶(r=0.312,P<0.01)、甘油三酯(r=0.187,P<0.05)、舒张压(r=0.158,P<0.05)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血浆CT-1水平的最显著因素为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结论 血浆CT-1浓度是反映糖尿病心脏病心衰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16例按病情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92例(A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124例(B组),另选择健康孕妇172例(C组),比较三组孕妇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结果中的各指标,评估心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B组左心各径线明显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17、3.787、2.691、2.371,均P<0.05);而收缩期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33、1.217,均P>0.05);舒张期指标[每搏输出量(SV)]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1,P<0.05);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2,P<0.05).A组较B组左房增大更为显著,比较LVE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8,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心脏形态改变以左房室腔的增大、室壁及室间隔增厚、心包积液为主,伴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个别病例心室收缩功能轻度受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心血管损害程度超过晚发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损伤后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2例不同病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组,采用免疫法检测HCY,ELISA法检测脂联素水平。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患者HCY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且P<0.01),与病情呈负相关。患者脂联素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r=-0.6188,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CY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50例,分别检测BNP浓度并分析其与动脉血气、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NIPPV治疗前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浆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87和r=-0.693,P均<0.001),与PaCO2呈正相关(分别为r=0.786,P<0.001),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958,P<0.001);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BNP与pH值、PaO2呈负相关(分别为r=-0.628和r=-0.609,P均<0.001),与PaCO2呈正相关(分别为r=0.539,P=0.001),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826,P<0.001);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哀竭组血浆BNP明显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927.58±249.1)pg/ml VS (150.46±126.18) pg/ml, P<0.01];NIPPV治疗48 h后血气指标好转,血浆BNP较治疗前下降[(228.02±99.27)pg/ml VS (942.53±248.19)pg/ml,P<0.01];治疗后肺动脉压力较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定,可以有效降低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5例,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5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SD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确诊为PSD者32例(42.7%).入院第2天、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与单纯急性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PSD患者HAMD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单纯脑卒中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单纯脑卒中、轻度PSD两组患者的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两组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9.75,P<0.05).而中度、重度PSD组患者SSS评分随观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与单纯脑卒中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q =50.23、46.82,all P <0.05).单纯脑卒中组、轻度PSD组HAMD评分及SSS评分无相关性(r =0.062,P>0.05),而中度PSD组、重度PSD组患者HAMD评分与SSS评分均有相关性(r =4.682,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病率为42.7%,中、重度PSD患者HAMD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相关性.早期对抑郁进行干预治疗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成纳络酮治疗组(52例)与常温治疗组(46例),观察病人神志、颅内压与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纳络酮组病人伤后颅内压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纳络酮组伤后1周意识转清醒(23/52)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P<0.05)。纳络酮组与对照组死亡分别为10/52和14/46。恢复良好分别为27/52和15/46,纳络酮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络酮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颅脑损伤后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及神经肽Y(NPY)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液压冲击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和药物干预模型,行心导管插管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同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改变,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心肌NPY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颅脑损伤组大鼠LVSP和±dp/dtmax明显下降(P<0.05),LVEDP明显升高(P<0.05),血清CK-MB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心肌NPY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颅脑损伤组大鼠比较,GBE干预组大鼠LVSP和±dp/dtmax增加(P<0.05),LVEDP降低(P<0.05),血清CK-MB含量降低(P<0.05),且心肌NPY基因的表达水平减少(P<0.05)。心肌NPY基因的表达与血清CK-MB和LVEDP变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8和0.957,P<0.05),与LVSP变化呈负相关(r=-0.960,P<0.05)。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明显的心肌病变,GBE对大鼠颅脑损伤后心肌病变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心肌NPY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亚芬  李献良  曹锐红 《中国医药》2011,6(11):1315-1317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24h平均脉压(24 h mPP)结果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A组24 h mPP≥60 mm Hg(1 mm Hg =0.133 kPa) (n =45),B组24 h mPP <60 mm Hg(n =45).2组患者均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血压指数(ABI),采用HD15100SONO-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24 h mPP、baPWV及ABI与IMT的关系.结果 A组24 h mPP为(65.4±6.6)mm Hg、B组24 h mPP为(51.3±5.0) mm Hg,A组的baP-WV高于B组[(1879±343) mm/s比(1667±32)mm/s]、ABI低于B组[(1.08±0.14)比(1.14±0.09)]、IMT值大于B组[(0.82±0.21)比(0.7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24hmPP、baPWV与IMT值呈正相关(r=0.461,P<0.01;r =0.402,P<0.01),ABI与IMT值呈负相关(r=-0.267,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24 h mPP、血糖、baPWV是影响IMT的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mPP、baPWV、ABI、血糖与IMT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早期预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3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降低颅内压,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辅助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2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EA、CA19-9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AFP、CEA、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345、2.224,均P〈0.05;t=2.785、2.749、2.897、2.865,均P〈0.01);恶性肿瘤组AFP、CEA、CAl9-9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t=2.445,P〈0.05;t=2.745、2.819,均P〈0.01);肝癌患者AF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癌症(t=2.715、2.812、2.877、2.845、2.799,均P〈0.01);肝癌患者CEA水平明显低于结、直肠癌和胰腺癌(t=2,775、2.801,均P〈0.01);胰腺癌、胆道恶性肿瘤CA19—9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癌症(t=2.733、2.851、2.788,均P〈0.01);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道恶性肿瘤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0%、90.0%、88.0%、90.0%、70.2%均高于单项检查阳性率85.0%、72.0%、67.5%、79.4%、55.3%(x^2=3.781、3.841、3.798、3.814、3.994,均P〈0.05)。结论三项肿瘤标记物均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常莹  秦俭  李思颉 《中国医药》2011,6(10):1156-1158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院急诊科病房及ICU的84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将84例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分为3组Ⅱ、Ⅲ、Ⅳ级组,另按照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症状缓解组及病情加重/死亡组,记录患者病史、常规血生化监测、测定IMA及行心脏彩超检查。分析IMA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Ⅱ级组的血清IMA[(45.24±11.31) U/ml]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组[(60.43±10.73) U/ml]和Ⅳ级组[(86.42±12.2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组治疗后IMA降低[(70.12±12.41) U/ml比(48.94±10.34) U/ml],该组治疗前后IMA、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加重/死亡组治疗后IMA升高[(81.18±11.47) U/ml比(64.40±10.78) U/ml],该组治疗前后IMA、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病情加重/死亡组治疗前血IMA、LVEF及治疗后血IMA、LVE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与LVEF呈负相关(r=-0.619,P<0.01)。结论 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IMA浓度明显升高,并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经过治疗病情平稳后IMA水平回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Sonoclot凝血功能分析仪器监测不同程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用流式细胞仪(FCM)监测外周血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探讨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与PM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风险预测及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凝血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据2012年ARDS柏林定义将ARDS患者分别纳入轻度组32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7例,于入院24 h内采取外周血用FCM检测PMA,同时行Sonoclot凝血功能分析ACT、PF、CR,同步记录各组的APACHEⅡ评分,并选取24名正常人做为实验对照组,探讨不同程度ARDS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及PMA变化情况.结果 87例ARD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MA、APACHEⅡ评分、ACT水平明显升高,CR、PF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轻度组ACT、CR、PMA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也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和正常对照组、轻度ARDS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 PMA与ACT(r=0.772 6,P<0.01)、PMA与APACHEⅡ评分(r=0.818 8,P<0.01)均呈正相关;PMA与CR(r=0.711 7,P<0.01)呈正相关;PMA与PF呈明显负相关(r=-0.726 6,P<0.01).结论 ARDS轻度患者早期即有凝血功能的异常及PMA表达,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重度患者变化明显,提示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病情发展有关,尤其重度患者;PMA随病情变化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可作为判断ARDS凝血异常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高危因子;ACT、PF、CR及ARDS患者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较好,而ACT与PMA相关性明显高于CR、PF与PMA相关性,PMA可作为ARDS凝血异常风险预测因子,ACT为早期凝血异常直接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7.
杨映雄 《安徽医药》2018,22(3):460-462
目的 研究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骨创伤12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观察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第1、3、5、10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观察组125例住院患者按照创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伤组、重伤组、严重伤组,统计不同创伤程度的各组各个检测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骨创伤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F=53.2,P=0.02):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严重伤组>重伤组>轻伤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r=0.61,P=0.03).结论 骨创伤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快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辅助判断骨创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降钙素原(PCT)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影响,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ARDS患者炎性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6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予以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静滴,连用7 d;对照组(30例)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连用7 d.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7 d患者血清和BALF中PCT、TNF-α、IL-6、IL-8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BALP和血清中PCT显著高于正常.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和BALF中PCT显著性下降(t=2.882,t=2.657,均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前所有患者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NF-α、IL-6和IL-8显著下降(t=2.686、2.654、2.893,均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均P>0.05).研究组死亡8例,病死率为26.7%;对照组死亡10例,病死率为33.3%(x2=4.214,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RDS患者BALP和血清中PCT浓度,降低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抗炎、改善氧合的作用,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可应用于ARDS的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过敏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出现肾损伤将其分为4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60例普通型过敏紫癜(HSP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儿童血FIB、D-D和FDP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FIB、D-D和FDP阳性率方面,HSP组、HSPN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和HSPN组FIB、D-D、FDP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PN组FIB、D-D、FDP浓度与HSP组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血FIB和D-D、FDP呈显著正相关(r=0.553 P=0.000;r=-0.358,P=0.003).结论 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过程,检测FIB、D-D和FDP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