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2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治荣 《右江医学》2004,32(2):137-138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及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2 2 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检查 ,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 ,以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的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构成比 :生殖器炎症 5 2 .9% ,非器质性疾病 2 4.2 % ,良性疾病 12 .1% ,恶性肿瘤 10 .8% ,绝经后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高度相关性 ,且呈正相关关系 (r =0 .90 7,P <0 .0 5 )。结论 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 ,绝经时间越长阴道出血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越高。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 ,能及早发现并及时诊治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祝惠兰 《右江医学》2002,30(6):505-505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绝经年限与出血时间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内分泌失调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占 42 .60 % ;其次是炎症 ,占 3 0 .3 9% ;恶性肿瘤占 2 3 .12 % ,且患者年龄越大 ,绝经时间越长 ,出血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要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体检工作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早期诊断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 315例进行临床和病理检查资料分析。结果 :生殖器炎症 15 6例 (49.5 2 % ) ,功能性子宫出血 87例 (2 7.6 2 % ) ,恶性肿瘤 33例 (10 .4 8% ) ,其它疾病 39例 (12 .38% ) ;绝经 1~ 10年阴道出血 2 0 4例恶性肿瘤 14例 (6 .86 % ) ,绝经 11~ 2 0年阴道出血 89例恶性肿瘤 11例 (12 .36 % ) ,绝经 >2 0年阴道出血 2 2例恶性肿瘤 8例 (36 .36 %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 ,绝经时间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阴道出血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远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98-1999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9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占17.70%(17例),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越大。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年龄和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发生率间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绝经后阴道出血可视为一种危险信号,更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检查手段,积极治疗良性疾病,预防发生恶性肿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华  陈文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14-1015
目的 分析引起中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 对 2 4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 4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 193例 ,占 77.82 % ;非器质性病变3 4例 ,占 13 .71% ;恶性肿瘤 2 1例 ,占 8.47%。恶性病变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绝经年限的延长逐渐上升 (P <0 .0 1)。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 ,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子宫内膜越厚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B超结合宫腔镜检及诊断性刮宫有助于绝经后出血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与年龄及绝经年限的关系。方法 对 15 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根据其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病理检查结果 ,分析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常见原因分别是功能性子宫出血 2 8% ( 4 2 / 15 0 )、慢性宫颈炎 2 0 % ( 30 / 15 0 )和恶性肿瘤 14 % ( 12 / 15 0 )。结论 良性病变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年老、绝经年限越长的妇女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年龄及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 11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疾病占 5 0 0 % ,功能性病变占 2 6 8% ,恶性肿瘤占2 3 2 %。恶性肿瘤发病率 :小于等于 6 0岁者占 15 8% ,大于 6 0岁者占 38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绝经年限小于 10a者占 13 6 % ,大于等于 10a者占 37%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是良性疾病和功能性病变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刘亚春  王立  李晶 《黑龙江医学》2001,25(7):503-504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4 6 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因良性病变及非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占 71 2 % ,恶性肿瘤占 18 8%。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 ,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218例临床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器炎症84例(38.53%),功能性子宫出血54例(24.77%),恶性肿瘤45例(20.64%)。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及功能性出血等良性病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症,常视为癌症的征兆,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绝经后阴道出血恶性病变的发生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就越高。因此,探讨阴道出血原因、开展妇科病普查使人们对恶性肿瘤警惕性提高,对疾病得到及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超、分段诊刮及病理学检查,对136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6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病人中非器质病变20例,占14.7%;良性病变108例,占79.4%;恶性病变8例,占5.9%。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为良性病变,阴道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蒋丹  庄琳 《医学综述》2013,19(1):178-17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诊治的228例PM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228例PMB的原因中,良性病变占第1位,共208例(91.2%),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仅20例(8.77%);在良性病变中,生殖器炎症是主要原因130例(62.5%),其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25例(11.0%),子宫内膜增生22例(9.6%),子宫肌瘤14例(6.1%),卵巢囊肿9例(3.9%),节育环出血8例(3.5%)。结论引起PMB的主要原因是良性病变中的炎症,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首次出血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首次出血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其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阴道流血16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彩合 《右江医学》2003,31(2):129-130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对 167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良性疾病及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出血分别占 2 5 .8%、3 4.2 %、40 .0 %。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流血者除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外还应采取综合的检查手段 ,如B超、分段诊刮及宫腔镜等检查 ,配合活检 ,尽早明确病因 ,早治疗可以减少肿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的病因。方法:分析23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活检、诊断性刮宫及(或)子宫切除患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占18.6%,良性疾病占47.5%,非器质性疾病占33.9%。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增生性56例,分泌性8例,萎缩性16例,炎性16傲卢肉性4例,恶性12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患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阴长(5a以上),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PMB应引起足够重视,常规行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可控膀胱术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按膀胱术后的并发症和防治。方法:分析46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可控膀胱术后临床资料。结果:随访45例(97.8%),随访6--116个月,中位数61个月。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尿瘘、肠瘘、肠梗阻;远期并发症为肾积水、输尿管返流、潴尿囊过度扩张、潴尿囊出血、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代谢紊乱、肾功能损害、阳痿、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全膀胱切除并可按膀胱术为膀胱恶性肿瘤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但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类并发症,危害肾功能并影响预后,新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法的改进、术后护理的加强,可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气肿的各种X线征象的认识,以求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例新生儿肺气肿的X线胸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20例正常新生儿胸片X线征象对比分析。结果:日龄越小的患儿愈易并发肺气肿,不同类型的肺气肿可有相同的X线征象,也可有不同的X线征象,但它们早期X线征象多为肋间肺膨出。结论:准确认识各型肺气肿征象,特别是早期征象,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荣 《安徽医学》2005,26(3):206-20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良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占51.16%,非器质性疾病占25.58%,恶性肿瘤占23.26%,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但恶性肿瘤仍占一定比例。因此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采取综合的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癌症的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对于原发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预测疗效和预后。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TM及其应用已成为临床研究肿瘤早期诊断的热点。目前临床使用的T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合理选择几种TM进行联检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主要对几种临床上常用的TM和近期发现的有重要应用前景的TM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川  李建 《四川医学》2009,30(3):369-37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Ⅱ)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6例EP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治愈时间在1周内5例,1~2周17例,2—3周4例,平均治愈时间12.5d。结论正确认识EP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EPⅡ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EPⅡ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4例脊柱骨纤维肉瘤。本病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病理特点为较易诊断,但病理分级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其临床诊新,治疗,病理及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